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随处可见的人脸识别,小心“丢面子”

日前,“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北京地铁正在进行内部测试的人脸识别检票闸机也首次面向公众亮相,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战明辉表示,未来北京地铁有望通过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方式进站乘车。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场景得到应用:封闭场所刷脸进门,买东西时刷脸付款,机场火车站刷脸验证身份,甚至出现了刷脸取厕纸、刷脸扔分类垃圾的尝试。

北京晚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场景下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并未得到市民们的认可,甚至在高调上马后悄然撤下。专家表示,人脸识别技术适合应用在需要身份验证的场景,如果没有身份验证的需求,刷脸往往只是个噱头,还有泄露个人隐私的隐患。

门禁:应用最广 认可度高

7月31日上午11时,北京大学东南门,两台人脸识别闸机设置在传达室前,不时有学生站在闸机前,看向右侧的摄像头和屏幕:识别成功屏幕上会显示学生姓名、打开通道,识别失败则会再次捕捉人脸,直到识别成功或者使用学生卡刷开闸机。

北京大学东南门的刷脸闸机,学生们接受度很高,但依然时有识别不了的情况发生

不仅是学生和教工,游客也可以通过在预约系统中录入人脸信息的方式刷脸入校参观。

“不是只能刷脸,如果没有录入人脸或者不想刷脸,可以刷本校的学生卡进入哈。”保安介绍,出示本校学生卡、校友卡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也可以。

“去年我毕业的时候西南门和图书馆刚装上。”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小瑶告诉记者,由于食堂等地方还是需要带卡,所以暂时还未实现刷脸畅行校园,“如果将来所有地方都能刷脸,可以不带校园卡,那就真的方便了。”就职于公关公司的白领晓雨也认为门禁适合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不用拿卡或者输密码,很方便。”

调查发现,在门禁、上下班打卡这类场景,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较高认可。在这些应用场景下,相对个人生物信息泄露,更多人关心的是识别的准确性与通行的速度。

记者在北大东南门停留10分钟,5名学生中有2名进行了两次以上的识别;在北大未名BBS上,也有学生吐槽除了图书馆外很多门刷脸都刷不进去。

“可能是我们单位门禁的人脸识别系统太差了,有一天我刷了12遍,各种角度各种表情,就是不识别。”就职于某事业单位的小璐颇为无奈。

交易:便捷迅速 选择之一

地铁角门西站,4号线与10号线的站厅层,友宝自动贩售机前不时有乘客驻足购买饮料:在机器或者屏幕上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后,在屏幕上可以选择支付宝、微信、中行、农行的扫码支付,也可以选择最新上线的支付宝刷脸支付。

角门西站的友宝自动贩售机,刷脸支付成为诸多付款选项中的一个

“最开始是只能用硬币和纸币,后来可以扫码支付了,今年端午节的时候,我发现可以刷脸支付了。”家住4号线沿线的小徐经常在这一站换乘10号线,他告诉记者,第一次刷脸支付有随机红包,所以他就尝试了一下,“我早就在支付宝里录入了面部信息,所以选择刷脸之后屏幕上的摄像头就识别到我了,只需要我再输入一下手机的后四位数,就支付成功了,都不用把手机掏出来。”

记者在现场体验后发现,人脸识别大约需要2秒钟,输入手机后四位并确认需要3秒钟,速度确实不俗。但在记者停留的10分钟内,3名购买饮料的乘客均未选择刷脸支付,询问后得知2位乘客未在支付宝录入面部信息、1位乘客觉得在人流密集场合被屏幕显示出人脸有些尴尬。

“前两天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用过,确实更方便一些,毕竟不用带手机。”家住通州的大学生潇函说,“但是刷脸支付并没有当初扫码支付出现时候那种跨越的感觉,所以有点可有可无,并不是非它不可。”

调查发现,交易场景下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也有较高的接受度,但前提是人脸识别只是作为众多支付选择中的一种、而非唯一选择,此外盗刷风险也是市民关心的问题。

服务:扔垃圾取厕纸 不太吃香

“垃圾箱打不开吗?旁边有按钮看见了吗?一按就开了。”7月31日中午,西城区新风街一号院西门的分类垃圾桶前,正在研究如何刷脸打开垃圾桶的记者被路过的居民提醒。

7月初,媒体曾报道新风街一号院的分类垃圾桶自带人脸识别,居民扔垃圾前先“刷脸”。而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垃圾桶其实共有三种打开方式:按钮、刷卡(未实现)、刷脸。

新风街一号院,居民们对刷脸开垃圾桶态度不一,更多的还是按钮开箱门

记者在现场扫码注册了账户,填写了手机号、所在小区、录入了面部信息,过了大约两分钟,信息就被同步了,站在垃圾桶前所有的桶盖都会自动打开。

与居民交流后记者了解到,大家使用最多的是按钮,至于刷脸,大家的态度并不一致。

“我们家是我爷爷负责扔垃圾,他是刷脸。”住在这里的小姑娘子墨告诉记者,“现在刷脸扔分类垃圾是有积分的,攒到一定数量可以换鸡蛋之类的物品,所以爷爷乐意刷脸。”

一位阿姨则告诉记者她并未录入面部信息,因为对安全性还有顾虑:“经常看到一些银行卡盗刷的新闻,人脸识别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反正我心里是有担忧的。”

而天坛公园公厕,另一个曾因使用人脸识别被媒体报道的应用场景,则已经悄然撤下了刷脸取厕纸的设备。8月1日中午,记者先后来到了天坛东门内、西门内和南门内的三个厕所,均未看到刷脸取纸机,询问保洁员得知全园已经撤下,原因可能是出纸太慢、太短,影响游客体验,一位在西门内厕所休息的大爷更是直接表示:“(刷脸取纸)太费劲了。”

曾因“刷脸取厕纸”上新闻的天坛公园公厕,刷脸取纸机早已撤下

交通:刷脸坐地铁 有待观望

“我是最近坐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去通州的时候才发现,西站可以刷脸进站了。”老家在山西的上班族小葛,每年都要从北京西站坐高铁回家,“一直走的是人工验票口,得先把票递进窗口、工作人员扫描身份证、在车票上盖戳、再还给我,刷脸就方便多了,身份证和票叠在一起放在感应区,看一下摄像头就马上放行了。”

北京西站,刷脸验票验身份进站

小葛告诉记者,在她看来,机场、火车站这种需要实名验票的场景下,人脸识别是能大大提高通行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安防作用:“万一有逃犯,这不是一下就能抓出来了吗?”

但谈到北京最近已经开始试点的刷脸坐地铁,小葛持保留态度:“现在地铁刷卡、刷手机、刷二维码已经相当方便了,我觉得刷脸没必要。而且现在地铁不是实名乘坐的,刷脸坐地铁肯定是类似火车站和机场、跟公安数据库相连的,也就是实名的,虽然我觉得信息安全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一想到自己每天的行踪都被实名记录下来还是不太自在。”

专家:应区分刚需与噱头

“过去怎么验证身份?去银行办事,你把身份证拿出来,柜员盯着你的脸看和身份证是不是一致,这个过程是靠肉眼的,准确度和速度完全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眼力。”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在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表示,这类对身份验证有刚性需求的场景就适合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因为它又高效又准确,并无身份验证刚需的场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大部分时候只是在搞噱头。

“像刷脸取厕纸、扔分类垃圾这种场景,没有身份验证的需求却用了人脸识别,其实是给人带来麻烦,还会让人觉得泄露隐私,尤其是当开发方是第三方小公司时。”范屹认为,在这些场景下,手机扫码、刷IC卡其实已经很方便了。

“我们采集各种个人信息是为了让生活更加便利,至于如何保护隐私安全、数据安全,应该考虑用技术去防范技术带来的风险。过去为什么有很多个人信息泄露,是因为有权限调用信息的人往往通过公用的管理员账号登录系统、很难追溯到底是谁调用过,如果以后调用信息也必须使用人脸识别呢?这样万一出事,很容易就查到到底是谁做的。”刘兴亮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09A08PST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