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
咱大福州居民的人均寿命有多长吗
夺走福州最多人生命的又是什么
今天上午
福州市召开了一场寻常的新闻发布会
却发布了一串儿关于福州市民生与死的大数据
1
2015年
福州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37岁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88.47/10万
70岁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死亡率为7.97/10万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5.23%
2
2018年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
福州市人均预期寿命为79.02岁
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2015年相比
福州在三年间人均寿命延长0.65岁
人均预期寿命(亦称“人均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
由于福州市民的自我保健意识不强,重医轻防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导致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2015-2018年这三年间全市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占到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
夺走福州人生命的前10位死因
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占总死亡数的90.03%,慢性病占总死亡数的83.40%。
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152.84/10万,居首位死因。
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食管癌。
(容易得癌的人)
慢性病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与个人日常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吸烟、过量饮酒、活动不足以及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都是健康的威胁因素。
卫健部门提醒,要遏制慢性病、保持健康身体,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福州举措
2018年福州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健康福州2030”行动规划》和《福州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格局已形成。中央、省、市财政每年至少安排防控经费800万元投入慢性病防控,“十三五”以来已累计投入2400万余元。
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推广营养均衡、口腔保健、视力保护、健康体重等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实现慢性病预防工作关口前移。
截止目前,福州全市已建成九大类健康支持性环境379个,其中健康社区202个、健康单位35个、健康食堂28个、健康餐厅21个、健康学校27个、健康步道13个、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37个、健康一条街7个、健康主题公园9个。
自2012年以来,已创建完成1个国家级(鼓楼)和4个省级(鼓楼、马尾、长乐和连江)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今年正在创建1个国家级(长乐)、2个省级(福清和闽侯)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8月份长乐区已经接受了国家级专家组的现场考核评估,今年底福清市、闽侯县也将相继接受省级专家组的考核验收。
率先在全省开通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591-85666661)和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0591-85666222),积极广泛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两条热线自开办至今,坚持为群众提供每天14个小时(8时至22时)的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全年无休。近期,力争尽快开通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服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ID:fm1036-882)
有什么悄悄话要告诉小编的不?
来互动区留言呗!
没有!?那点个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