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需要怎样的科学教育?

图说:钟义信分享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  易蓉 摄

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教育如何渗透到中小学阶段?青少年需要怎样的科学教育?当下的课堂应进行哪些改革?今天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人·科学·未来”——第一届中小学科学教育协同创新高峰论坛上,教育专家共同分享青少年科学教育改革,见证“未来科学城”课外校外科技教师培养实践基地签约。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钟义信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人本主义、共生关系、信息意识、生态规律、感知涵义、认知机理、知识结构、决策过程、智能水准和创新思维等人工智能教育的基本原则。“人工智能教育不是要提倡程式化的计算思维,而是要改造解决客观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要形成‘目的引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规范方式。”他同时犀利指出,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机制,其内容不是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大拼盘,而是把“客体信息”转化为“智能行为”的转换机制和实现机制,“当前还要高度注意,人工智能正面临巨变,避免‘封闭性’教育。”针对不同学龄,钟教授还提出,应该遵循学习者认知规律,在小学采用兴趣招引形象认知,在初中进行兴趣吸引的形象-逻辑“做中学”,在高中进行兴趣导引的逻辑-形象“学中做”,在大学进行兴趣引领的逻辑认知“学中问”,在研究生阶段进行问题驱动的创新认知“问中创”。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聚焦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表示,面向未来的青少年需要具备自我认识、自主调控、终身学习的个人成长能力,也需要批判性思维、创造能力、学会学习的高阶认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沟通和交流、合作、社会参与及跨文化理解等社会性发展能力。“面对这样的未来素养,我们面临的是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设任务。”尹后庆说,“当前有75%的时间是学科教育,因此各学科要为核心素养做贡献。要设计保证核心素养目标得以落实的科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要设计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和方式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课堂教学要超越传递知识走向探究,完全分割的学科肯定不行了,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科知识,激活学生认知和情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分享了一组调查——VR旅行设计师、VR电竞选手、小行星矿工、人体器官培育师、宇宙外交官、梦境打造师、记忆储存管理师是高中生感兴趣的未来职业,其中的一些已经很快到来,孩子们的兴趣已经在关注。但相对的,科学知识、关于科学的知识和科学能力(识别科学议题、科学地理解现象、运用科学证据)这三个科学教育主要部分其实从未改变,科学教育课程还相对传统。倪闽景表示,目前上海正进行科学教育改革,要增强试验环节,强调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让学生们知道科学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让孩子体会科学知识内在联系带来的美感和探索欲望。目前上海正开展理科教师试验能力培训,全员科学教师要进行;推进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实验室2.0建设。

在当天的论坛上,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与“未来科学城”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协同创新基地签署《关于共建课外校外科技教师培养实践基地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课外校外科技教师的专业化队伍培养和中小学科技教育的专业资源建设和服务品质建设。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也与陈云纪念馆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推进。论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科处指导,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5A08WE3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