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国产数据库这十年

在IT行业里,数据库芯片操作系统向来被视为核心“三驾马车”。不巧的是,长久以来中国、中国企业在这三个领域里都落后于人。

昨天我看到新闻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云自研的数据库PolarDB当选了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再之前,蚂蚁金服的OceanBase数据库也登顶了TPC-C排行榜的榜首。国产数据库,终于看到了崛起的希望。

在自研技术领域,阿里巴巴是我非常佩服的一家公司,个人认为阿里巴巴的技术发展史,足以管中窥豹地折射中国技术的自研史。(国产数据库当然不只是阿里巴巴一家为代表,像PingCAP、腾讯云还有更多的国产传统数据库厂商等都是个中翘楚,本文只以阿里为视角,如有冒犯说声抱歉。)

10年前,阿里巴巴曾是甲骨文数据库在亚洲的最大客户,10年后的今天,阿里云自研的数据库已经跑在世界前列。数据库变革的星星之火,早已点燃。

云厂商掀起数据库变革的序幕

从上世纪70年代诞生起,传统数据库就迅速从科研领域向全世界蔓延,企业因此有了更稳健的IT系统,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数百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以Oracle为代表的传统数据库厂商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光是Oracle和IBM DB2就占据了超过80%的份额。

然而事实情况是,企业受益于传统数据库的同时也被其所困,主要原因就是传统数据库太昂贵、无法适应互联网流量规模场景需求。再加上传统数据库极度依赖于DBA人员的技术能力,导致其运维起来也十分痛苦。

传统数据库问题这么多,开源数据库是否是一个解决方案呢?行,也不行。开源数据库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新的选择,但对于体量庞大到阿里这样的企业而言,差距仍旧很明显。于是,自研的故事就发生了。

故事要从2009年,阿里巴巴举起去IOE大旗开始讲起,在这一大背景下,阿里先后自研了金融级数据库OceanBase以及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并且在2013年完成了对Oracle的全面替代。这不仅是国内云计算发展的历史性节点,也是数据库技术变革的转折点。

众所周知,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三者对于企业IT系统而言有多重要无需赘述,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去自研这些核心技术产品的替代品,去IOE就将成为一个笑话。我相信阿里巴巴刚提出去IOE口号的时候,等着看笑话的人不少,但现在,时间说了真话。

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数据库变革的这场大戏,最终由云厂商们掀开了序幕。过去几年,云厂商以黑马之势成为数据库行业的一股新势力。在Gartner发布的2018年数据库魔力象限中,阿里云、AWS、Google等云厂商均成功入选。而曾经风靡业界的传统数据库市场份额逐年下降,根据第三方机构显示,到2021年,该数据库市场还会下降20%至30%。

IT行业新老交替的例子比比皆是。传统影像时代的柯达在数码影像技术时代早已被遗忘;手机领域巨人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也在智能手机时代逐渐淡出视线……

阿里云与数据库这十年

数据库并非新兴行业,在它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时代的演进,但前30多年都鲜有中国公司的参与,就更别提做出一款世界级的数据库了。长久以来,在核心的芯片、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关键节点下,中国公司、中国技术都受制于人。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数据库仍旧统治着市场,几乎每家大型企业都需要从甲骨文买来大量数据库软件,价格居高不下、学习门槛高、维护困难,但企业们别无他选。然而,迈入全面云计算时代的今天,云原生数据库的出现将改变这一局面。Gartner预测,到2023年,全球3/4的数据库都会跑在云上。

企业上云是毋庸置疑的下一个浪潮,企业采用云上IT架构将给云原生数据库带来更多市场蛋糕。天然拥有云计算弹性能力、兼具开源数据库的易用、开放特点,又没有抛弃传统数据库的管理和处理性能优势,给企业一个不选它的理由?

业界有个玩笑,阿里云的销售团队出去宣讲产品,只要提到支撑了“双11”的海量洪峰,一般都能拿下客户的单子。案例虽然夸张,但确实在理。PolarDB在“双11”的练兵场景下打磨,可以获得的性能和产品力的提升怎么估计都不算乐观。

对于阿里巴巴这种集团企业而言,我相信自研技术产品光满足集团自身需求远远不够,如何赋能于行业才是企业责任的体现。我记得今年阿里云十年峰会上行癫宣布,阿里巴巴所有的技术将通过阿里云对外输出,全集团的科研力量将融会贯通,达摩院的能力与云全面结合。这对于阿里云、PolarDB的意义如何不言而喻。

我之前采访过一位专家,问为什么中国的技术没有能形成完整的生态,而更多是作为生态的组成部分?他解释道:西方技术具有早发优势,在大部分领域领先我们几十年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在这些领域里,中国技术很难有崛起、超车的可能。中国技术的机会在于弯道超车,在于那些新兴的技术领域。

现在看来,云原生数据库可能就是国产数据库的下一个弯道之一了。

未来,可期。

作者介绍

小智,InfoQ 编辑。关注架构、开源、泛互联网科技领域,个人公众号小智的互联网观察

  • 发表于:
  • 本文为 InfoQ 中文站特供稿件
  • 首发地址https://www.infoq.cn/article/OFmU60HwGNTDG5ESaEw7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