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连续第九年完成了年初许下的新年计划,而我们大多数人每一年的新年计划都会成为下一年的新年计划。
又到了一年一度制定新年计划的时候,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上大约是“make a wish”,能坚持到春节后就不错了,毕竟,春节期间的诱惑太多——计划赶不上变化嘛!
但有一个美国人(对的美国人也很喜欢做新年计划,50%都会列个list哟),从2009年开始,他每年都会在Facebook上po出自己的新年计划,即使工作很忙、孩子出生、经常出差,也没有阻挡他完成计划的脚步!2018已经是第10年了!
对自己这么狠的人,一定很有出息。
他就是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全球都在围观他实现新年计划(压力也是蛮大的)。
他是这么说的:
“
每年我都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挑战, 去学习新的东西,让自己在工作之外得到成长。
”
2009年 每天打领带上班
当时只有25岁、只喜欢穿便装的扎克伯格以此向人们展示他是严肃认真地对待Facebook未来的发展的。
不过一年之后他就不再坚持了这个新年计划了,又习惯地穿起了他的标志性的灰色套头衫。
2010年 学习中文
这一年,扎克伯格不仅专门请了中文老师为自己上课,还请公司里会说普通话的员工到他的办公室里给他做口语“陪练”。
这个挑战的成果是,他的中文水平远远高出他的华裔妻子,2015年10月当小扎用普通话在清华大学做中文演讲、接受中文采访、并与同学们谈笑风生时,全世界都惊呆了!
2011年 只吃自己亲手屠宰的动物
扎克伯格这一年想做个素食者,不过他说自己喜欢吃肉,喜欢到几乎每天都要吃肉的程度。所以为了限制自己吃肉的数量,他的新年挑战就是只吃自己亲手宰杀的动物。
2012年 每天写代码
扎克伯格开始写程序是中学时期,曾被称为是“电脑神童”。在哈佛,他被称为是“程序人”。但是由于Facebook的快速发展,作为企业管理者决策者的扎克伯格已经极少做“一线”的编程工作了。他设定这个挑战,就是为了不让自己丢了“基本功”。
2013年 每天跟不同的人见面
媒体戏称:“2013年是你想成为扎克伯格的朋友的最佳年份。”
这一年,扎克伯格规定,自己要见的不同的人是除了Facebook员工以外的人,而且这种见面不是只打个招呼握个手,而是要有真正的交谈。为此,他参与了很多社区活动。
这一项挑战的深层次意义是,帮助扎克伯格由电脑天才转变为一个更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企业领导者。
2014年 每天写一封感谢信
扎克伯格承认这个每日感恩的挑战是非常艰巨的。他说:“有的人看到美好的事物,有的人希望通过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我倾向成为后一种人。”
2015年 每两周读一本书
扎克伯格承诺每两周读一本新书,并在Facebook“一年图书”页面上公布自己读的每本书的书名,他还鼓励其他Facebook用户加入和分享。
《三体》也在小扎的书单里
2016年 开发一款私人专属人工智能助手 + 全年跑步587公里
这两个挑战扎克伯格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这一年,扎克伯格利用业余时间(他自己说大概100-150个小时)开发了一套可以管理家庭的人工智能系统——贾维斯(Jarvis)。
这个效仿钢铁侠命名的“贾维斯”,更像是Al那样的个人助理:它可以控制电灯开关、根据个人喜好播放音乐、为来访的客人开门、烤面包片、甚至还能提醒他们一岁的女儿Max不要忘了上汉语课。
全年跑步587公里(365英里)的计划据说在7月14日,距离年底还有5个月的时候,他就完成了。
告诉大家一声,我跑完了!
2017年 遍访美国的每一个的州
小扎2017年的个人挑战是, 到年底时遍访美国的每一个的州,并与那里的人们进行交流。要完成这个挑战,2017年他要前往大约30个州。
他将这次全美游历比喻为一个“历史转折期”的学习之旅,因为科技和全球化已经给我们带来“一种分裂感,比我此生感受到的裂痕都大。”他写道,多倾听民间的声音“将帮助我指导在Facebook和Chan-Zuckerberg Initiative投资基金的工作。”
此举被美国媒体解读为他要在2020年竞选美国总统活动的前哨战……
我们为什么完不成新年计划?科学地说,是因为行动模式出了问题,出现了行动障碍。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医学博士路斯•哈里斯(Russ Harris)在《ACT Made Simple》一书中把这种有障碍的行动模式总结为FEAR(缩略词,恐惧):
F
认知融合(Fusion)
当你认为你不能时,你就真的不能了——你把你脑海中的想法当做了现实。
E
过高目标(Excessive goals)
你的新年计划所需要的资源超出了你所处的现实,比如你想在2018走遍100个国家,除非你有钱有闲或工作性质如此,不然还真不容易实现;再比如——“先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
A
回避不适(Avoidance of discomfort)
新年计划更多时候是对自己的挑战,面对挑战必然有压力和完不成的焦虑,如果为了回避这些负面情绪而选择呆在舒适区,那基本上也就不会有成长了。
R
偏离价值(Remoteness from values)
如果你并不是真心认同你的新年目标,就很有可能在实现它的过程中丧失为之努力的动力。
2018,许个实际点的新年目标,别给自己找借口,每天完成一点点,一年结束时,祝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