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避免过度思虑的5个方法

凤凰FM·管理一点通

避免过度思虑的5个方法

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忍不住反复回想一件事,希望自己当时换种做法,或者希望当时能够表现得更好一点,心理学把这种过度思虑称为“反刍”。对某件事的反刍,会让我们无意义地纠结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甚至会引发焦虑和抑郁。《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提供了5个摆脱过度思虑的方法。

首先,识别出容易触发自己反刍的事件。回想一下过去触发反刍行为的事件,比如和还不够信任的人协作,或者做和金钱有关的重大决定。在这一步要注意观察,你主要是责备自己,还是责备他人。

第二,拉开心理距离。接下来,你需要拉开自己和反刍事情之间的心理距离。比如,你可能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又或者明明做得很好却自认为不够成功。拉开心理距离的一个方法是告诉自己,脑子里的这堆东西只是念头和感觉而已。你要告诉自己“我感觉我做得不够好”,而不是“我做得不够好”。甚至可以更轻描淡写一些地提醒自己:“我这个喜欢反刍的脑袋又在作怪了。”

第三,区分反刍和解决问题。反刍偶尔能带来有用的洞察,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逃避方式。一般来说,反刍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差。反刍会让人不去寻找解决方案,或者无法快速有效地执行解决方案。要想从反刍模式进入行动模式,你应该问自己:“基于目前状况,最佳选择是什么?”即使这个选择不完美或者不够周全,你也应该先采取初步行动。

第四,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反刍,可以先设法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耗时不长、需要占用精力但难度不大的事情,或者你也可以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本该做的事情上。此外,慢跑或散步等运动,也可以帮助反刍的大脑平静下来。

第五,寻找思维陷阱。反刍有时是由认知错误导致的,而在反刍状态中,你恰恰不太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陷阱,这就让你难以摆脱过度思虑。解决方法是,在平静状态下总结自己容易犯的认知错误,这样你就可以在情绪不好时也能识别它们。

总的来说,要想摆脱反复思虑,你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发作”模式再制定对策。如果你下次又开始想“我不该如何”或者“我本该如何”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五个方法。

头条搜索会颠覆百度吗?

最近,字节跳动入局搜索一事,成了互联网圈的热门话题。结果会如何呢?科技自媒体“罗超频道”的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文章作者认为,字节跳动搜索是无法颠覆百度搜索的。

首先,字节跳动很难培养用户的全网搜索习惯。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做好自己的搜索没问题。但用户习惯不是浏览全网内容。比如微信,两年前就成立了专门的搜索部门,虽然基于公众号和小程序构建一个足够大的内容体系,但搜索上依然没有对百度构成影响。“搜索上百度”可能有人不同意,但“搜索上搜索引擎”的用户习惯已根深蒂固。因此,文章作者认为,字节跳动第一步会先将站内搜索做好,让海量内容可以被用户发现。既然这样,字节跳动的搜索短期内不会跟百度正面竞争。

其次,字节跳动与百度的竞争焦点不是搜索,而是内容分发。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搜索引擎本身,而是通过搜索引擎去找到我们需要的内容。搜索是“主动”找到,信息流是“被动”推荐,本质是一样的,是对内容的分发。

但内容分发,如果没有内容就是无源之水,PC时代内容都会主动推给搜索,移动时代App孤岛对搜索不友好,超级App将内容圈在自己的围墙里。为了应对这种现象,各大平台只能构建自己的内容体系。

比如百度不只是有百家号和小程序,此前建立的知道、百科、贴吧、文库、经验以及生态中的爱奇艺、去哪儿等等都是重要的内容节点;而今日头条的内容优势主要是头条号、短视频和微头条,头部垂直领域和长尾细分领域距离百度是有差距的,这不是挖人可以解决的,需要时间。

最后,字节跳动号称要“打造全新搜索引擎”,行业认为,“对话式问答”被视作是搜索引擎的未来,但要全面普及取代现在的搜索,就跟无人车取代传统汽车一样,需要很长的时间。眼下,搜索的主流形式依然是搜索框,其他是补充。字节跳动的“全新搜索引擎”很难跳出现在的搜索形态。

因此,在可见的未来,字节跳动不会与百度在搜索上直接竞争,但两者的战事早已在搜索框外全面展开。

高难度谈话能虚拟进行吗?

心理语言学家赫伯·克拉克指出,面对面谈话是人际沟通效果最好的状况。我们越偏离这种状况,沟通就越可能出错。但现实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不能面对面沟通的情况。这就让沟通变的很有挑战性。如果谈话的主题是一些坏消息或一些观念复杂的问题,那这个沟通可能更难了。该怎么办呢?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教授雅特·马克曼分享了他的一些建议,公众号“家族企业杂志”做了整理。

第一,营造共同在场的感觉。谈话难度越高,你越应该保证谈话的顺畅、连贯性。你必须营造出共同在场的感觉,这样才能让对方觉得能与你有效互动。比如,视频通话时,网络不稳定很容易引发情绪,这时你可以用电话代替语音,省下的带宽用来传送视频。你也可以试着排除环境里的干扰,让每个人都能专注于谈话本身。

第二,如果可能,让眼神接触。如果要进行容易引发情绪的谈话,特别是要传达坏消息时,最好能与谈话对象视线接触,并以有同情心、关怀的态度传达资讯。

第三,具体明确。研究指出,你与某物或某人的社会、时间或空间距离越大,你对他们的想法可能就会越抽象。然而,进行高难度谈话时,往往必须提供具体而非抽象的反馈意见。谈到某人工作表现的问题时更是如此,此时你必须具体说明问题,并指出某人可以采取哪些特定行动,以修正这个问题。

在谈话前做笔记会有帮助,让你可以举出特定事例来支持你的要点。否则,你就无法确保这段谈话能帮助对方解决你注意到的困难。

情绪波动时记忆更长久

有些事情,尽管过去了很长时间,你还是能在瞬间回忆起所有细节,但有些事情,过了5、6天后,你就会忘得干干净净。这是为什么呢?公众号“译言”翻译的一篇心理学文章指出,答案跟情绪有关。文章说,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只会在你的记忆中保留5天,情感上不重要的记忆,通常会在五天的等待期过后被遗忘了。这就是为什么你会记起某些事件的生动细节,尤其是那些充满感情的事件。比如,一次不公平的处罚、或者一段初恋。

文章还说,你对于一个记忆的情感反应,会在记忆浮现的90到120秒之后开始。比方说,当你回忆起亲人过世的时候。对话的前两分钟可能会很顺利,但是过后,你就会感到悲伤。一个记忆在你的意识当中存在越久,情感的成分就会越强,甚至到了会令你开始哭泣的地步。很多男女演员都会这样做,当他们在台上表演哭戏的话,就会从自己的私生活中回忆起一段痛苦的记忆,不到90秒钟,他们就能做到泪流满面。

另外,人类天生就会记得那些威胁他们或者对他们来说非常有益的事物。具威胁性的事物可能会令你痛苦,而有益的事物可能会让你感到愉悦。这些愉悦与痛苦的感受,引发了一些情绪,而这些情绪会提升任何记忆的地位。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充满情绪的事件在现实中往往十分重要。你光顾杂货店或加油站无数次,但也许不会记得每一次的情况。不过,你总是会记得那些坏的经历。比方说,你去店里时,店被抢劫的那一次;一位老妇为了停车位而威胁你的那一次;或者你在自助加油站不慎将汽油洒个全身的那一次。简短来说,当一个记忆没有强烈的情感价值的时候,它就会更易消逝。

搜索时代人们为什么还要记住事实性知识

有人觉得,如今记住具体的事实性知识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我们更需要的是抽象的方法性知识,也就是各种批判性思维和技能。比如,互联网搜索就是这样的技能,想了解信息的话,根本不用记住,去网上搜索就好了。但美国畅销书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移》一书中却认为,在获得信息特别容易的今天,记忆事实性知识仍然十分重要。

首先,事实性知识是构建知识城墙的基石。如果我们把一个人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看作是一块一块的砖,把方法性知识看作是水泥,学习的过程就像是用砖和水泥建起一面知识城墙,要衡量这个人的学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看的就是这个人构建的这面墙有多高大和多牢固。如果我们只重视方法性知识,就会导致在构建知识城墙的时候,水泥很富余,但砖却不够了。空有很多想法和观点,却没办法用丰富的事实呈现它们。而且,砖缺得太多,就没办法连在一起,墙面很容易倒塌。只有当我们掌握足够多的事实,才能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知道的,以及自己在哪个方面有所欠缺。

其次,掌握事实性知识,才能更好地搜索。搜索的时候,只有方法是不够的。搜索的过程就像你从脑海中提取记忆一样,第一步是给搜索引擎发出指令,你搜索某个概念之前,必须先知道这个概念,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搜索。搜到了之后,你还要有能力评估搜索结果的可信度,这些都需要事实性知识发挥作用。毕竟,有一样东西你没办法上网搜索,那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应该搜索的知识。

最后,记忆事实性知识能让你的大脑更聪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研究发现,大脑更倾向于记住那些不久后就会消失的信息,而那些在网上很容易就能获得的信息,则被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个现象叫做“谷歌效应”。当你把信息存储在电脑和手机里,而没有更多地用自己的大脑去观察、记忆、体会,你就会降低对这些知识的感受和记忆,这个新知识就不会变成你的知识。

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有两个步骤,一个是存贮,另一个是提取,只有你存贮并提取了知识,才完成了记忆的闭环。如果你只搜索了某个知识,没有记住它,就相当于买了东西放在家里不用,这个东西就没有任何价值。而且,我们在提取某个记忆时,越是用力、使劲,当你想起来之后,这个记忆的提取能力和存储能力就越强,也就学得越扎实。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2A0LHA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