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昨天,我买了本书

昨天我买了本书,就是下面这本。

买这本书的缘由是很早之前有个非常喜欢游戏设计的朋友曾经给我推荐过这本书,刚好最近机缘巧合的又被一个游戏爱好者群的群主安利了它。

买书之前照例都会去豆瓣上先看看书评,结果这本书的书评如下

看完这样的评论之后于是我毫不犹豫的就把它买了,理由么?我大学时候曾有个老师跟我说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好的书籍可分为两种:传授知识和传授智慧,而很多人往往更乐于追逐看得见的知识,却对智慧嗤之以鼻,因为智慧需要大量的思考方能获得,而且没法拿来就用。这本书我觉得是属于后者。而他们大概更多需要的是《关卡设计的54个小窍门》,《让玩家付费的23个技巧》这类书吧,至于说不适合国内的,大概更需要的是《如何培养大R玩家》,《月流水过千万的秘密》等吧。(大雾)

另这本书我也只是刚开始看,也不好评论它究竟好或不好。但之前却看过几本对我影响很深的游戏设计书籍——《The Art of Game Design》和《A Theory of Fun For Game Design》,影响至今。因为自小喜欢游戏,所以投身游戏行业希望有朝一日能做出属于自己的游戏。但是直到在看这些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那时所有的游戏想法不过都是来自我曾经玩过的游戏,只不过是换种形式来重现它们。

灵感来源

Jesse Schell 在《The Art of Game Design》里提到过一个马戏演员,他有一手独特的戏法,而很多其他马戏演员也都试图去练习模仿他,可是却怎么都模仿不像,后来他告诉作者,他们怎么都模仿不像的原因是因为他这套戏法里的动作并不是从其他马戏演员那里,而是他从观看芭蕾舞,看鹅从湖面起飞,甚至从纸袋穿孔机里学来的,而其他人在模仿他的动作时候就似乎总是少了些什么东西。

Raph Koster 在《A Theory of Fun For Game Design》里提到大脑的模式化,对于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来说,体验的游戏的时候,你的大脑会分析拆解这些游戏,并收藏其中的设想或者说点子并囤积在自己的脑中,变成一个又一个的“模式”,所以你参考的游戏越多,你的“模式”库就越大。而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你创造新的游戏,因为大脑会天生倾向于匹配的脑中储存的模式来解决问题,但你却很难意识到。看到这里我也才意识到我之前的想法不过都是来源于大脑里储存的一些“模式”。

而这本书作者开篇也提到了尽量从生活中去发现游戏灵感,而不是从其他游戏里,这一基调也比较符合我目前的价值观——在游戏的非特色部分可以去参考其他成熟游戏的做法,但在你要创造的独特部分一定要独立甚至跨界的去找寻灵感,只有这样你的游戏才能做到与众不同。

另外这本书的封面和评论里也都提到了陈星汉,虽然这个名字最近在圈内经常被动辄提起,都有点泛滥了,怎么说都感觉像在跟风,但是还是想说,陈星汉的《Journey》真的是给我好好上过一课——原来游戏还可以这么做!可以不要文字和语言,不要战斗,不要传统的那些数值,却可以传达那种直指人心的情感。想来这种独特体验的灵感来源也一定不是其他游戏里参考来的。

写来写去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了,只是买了这本书后又勾起了很多以往的思绪。成王败寇,一个人若成功了,他说过的什么狗屁都是至理名言(参考各类成功人士语录),否则,只是一个疯子的自言自语罢了。

最后,不知道如何表达此刻的心情,还是以Journey来结尾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6A00RB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