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迎接智媒时代,三大央媒都有哪些动作?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媒体融合转型的风向标,它们在智媒时代的战略和动作一定程度上代表当下媒体融合的最新进展。

来源:传媒内参-传媒独家

从融媒到智媒,人工智能正渗透进入整个传媒行业,人工智能给媒体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智能化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机会,也正在加速推进媒体融合。

从实践中看,作为媒体排头兵,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迎接智能时代到来,通过智能化整合体制机制,释放新闻生产力,新技术不断适用,新产品不断涌现。

人民日报:媒体方阵走向智能化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曾表示,人民日报上线新媒体平台,吸引了上万家内容创作者,推出人民日报的创作大脑,正在研究个性化推荐和价值判断的党媒算法,努力推进人民日报媒体方阵走向智能化。

早在2018年6月,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布“人民日报创作大脑”平台。这款旨在为内容生产进行多向赋能的平台,集成了智能写作、智媒引擎、语音转写、数据魔方和视频搜索五大功能,是人工智能时代媒体工作者的生产力工具平台。

据介绍,“人民日报创作大脑”将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以下工具和服务:智能写作通过内容理解、语言生成、知识推理、机器学习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为用户提供内容纠错、发文助手、自动封面三项主要创作服务。

2018年9月,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在举办“多元时代的新媒体社会责任”活动上宣布,将启动“人民号1000+”计划。截至今年6月初,人民号平台累计申请账号数量超过18万家,经严格筛选,正式入驻超过2万家。其中包括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等2000余家主流媒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6000多个机关部委及各级党政机关部门政务账号,十点读书、果壳等1.2万余家各类创作领域头部自媒体。

2019年下半年,人民号将加大线下推广力度,深入全国各地,面向各级主流媒体、政务平台、各地优质自媒体等,开展进一步的推广合作。支持地方政务、媒体账号与其他子媒批量入驻、矩阵入驻,加强重大选题联合策划,交流媒体融合发展经验,对优质内容进行增量分发,用公信力和影响力打造全新传播体系。

2019年7月底,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透露,人民日报正在推出在主流价值驾驭下的算法,努力做到既实现个性化推荐,又体现主流价值判断,更好的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据了解,“党媒算法”通过媒体、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短视频、音频等多个网络平台数据的全面抓取和分析整理,精准把握受众阅读的兴趣偏好、意见诉求及心态变化,实现分众化、个性化、差异化内容推送。

2019年7月29日,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海外版总编辑许正中透露,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全平台粉丝数超过1.4亿,其中在新浪微博粉丝超9000万;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关注数突破2600万;抖音账号关注数突破3200万;快手账号关注数突破760万。形成互联网多平台百花齐放、图文音视频交相辉映的传播格局。

此外,人民日报也正在全方位推动技术创新,在5G运用、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筹备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人民网还与中科院等单位合作,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新闻生产传播方式。

新华社:从“AI合成主播”到“媒体大脑”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曾表示,随着5G、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发展,把握数据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从“消息总汇”向“数据总汇”跨越。

2017年12月, 新华社发布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媒体大脑”提供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八大功能,覆盖报道线索、策划、采访、生产、分发、反馈等全新闻链路。

除此之外,新华社还发布了首条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这条时长2分08秒的视频由“媒体大脑”中的“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系统制作,计算耗时只有10.3秒。2018年12月27日,新华智云又推出了“媒体大脑•MAGIC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聚焦研发视频生产的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2018年11月,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联合搜狗发布了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2019年6月,在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新华社联合俄罗斯塔斯社和中国搜狗公司推出了全球首个俄语“AI合成主播”丽莎。

2018年12月25日,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场正式揭牌,新华网高调宣布向全面推动新闻业务向视频化、移动化、知识化、智能化转型。

目前,媒体创意工厂构建了“MR智能演播厅”“MOCO交互式智能视频摄制平台”和“生物智能用户评测实验室”三大利器。三大“利器”拓展了新华社及新华网视频创意策划、内容制作的空间,为系统化创意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5月底,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5G+新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创新5G新闻应用场景,赋能融合发展。

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中兴通讯在5G、AI、云计算技术、产品方面的优势以及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在行业理解、市场方面的优势,一同深入研究、探索5G在新媒体业务的应用,发掘5G业务应用场景,加快5G创新应用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打造数字化、智慧化新媒体。

2019年8月26日,新华智云正式对外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25款媒体机器人,主要用于解决内容生产者在采集和处理新闻资源上的痛点和难点。

随着“媒体大脑”“AI合成主播”等不断更新迭代,智能化编辑部于2019年8月投入运行。智能化编辑部的核心就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机交互和人机协作。

新华社即将投入运行的智能化编辑部,将在采集、传输、加工、制作、播发、分发、反馈等各个环节运用人工智能等多种新技术,是新技术的集合式、集成式、全链条、全环节运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4K/8K+AI”战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曾表示,将持续探索媒体智能化应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5G新媒体平台建设和业务生产赋能,形成“4K+5G+AI”的战略布局,努力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级新媒体平台。

2018年12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华为公司在北京共同签署合作建设5G新媒体平台框架协议。同时,启动建设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并成功实现2019年春晚4K超高清内容和VR内容的5G网络实时传输。

2019年4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华为公司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活动。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5G和4K/8K的应用,开展全方位的产业深度合作。

2019年5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4K+AI媒体应用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在沪建立5G+4K+AI媒体应用实验室,也是总台与上海市政府深化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9年8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分党组成员姜文波公布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5G+4K/8K+AI”的应用实践上的战略布局:

融合制播: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要不断推进电视与新媒体一体化发展, 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在视频音频制作方面的优势,迅速提升总台高品质新媒体制作能力。

超高清电视:超高清是电视发展的必然。按照国家超高清行动计划,结合总台实际,加快推进高清(HD)向超高清(UHD)升级换代,快速提升总台超高清电视制作能力和节目产量,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超高清电视节目。

移动新媒体:5G移动通讯网为广电媒体的发展插上了翅膀。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 充分发挥5G网络技术优势,打造总台超级客户端,构建手机小屏和电视大屏融合传播的全媒体分发服务体系。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彻底重构电视媒体的生产传播。要充分运用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媒体形态,优化媒体制播流程,再造融媒体生产传播平台,建立精准传播体系,增强用户的收视体验,支撑总台从传统媒体向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升级。

据了解,央视媒体融合技术体系1.0(2016-2018) 实现一体化协同制作,多渠道协同分发,多终端互动呈现,全媒体精准传播。

其中涉及到AI领域具体应用包括:《经典咏流传》第二季采用智能主播技术,仿真撒贝宁;《2019年春晚》采用智能语音转写技术进行春晚小品字幕制作,效率提高了10倍;《创新中国》采用智能语音技术,模拟已故配音演员李易老师的声音;CBA赛事采用图像识别、文字识别、实时数据分析技术,通过编辑引擎制作个人进球集锦、5佳球等短视频内容,在CCTV-5移动客户端与赛事转播同步呈现。

此外,总台联合科大讯飞研发的智能语音文稿唱词系统, 采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与分布式视音频编解码技术相结合,提供超实时、多格式视音频语音转写服务。2019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就应用了这种系统。

而在智能推荐方面,总台以“央视专区”为平台,开展主流媒体的有导向个性化推荐服务,通过建立节目导向与用户喜好之间的关系,向每个用户推荐既符合内容导向又符合个性化的节目。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媒体融合转型的风向标,它们在智媒时代的战略和动作一定程度上代表当下媒体融合的最新进展,通过综合梳理三大央媒的相关动作,传媒独家总结出八大亮点:

1、移动优先战略布局。移动媒体的未来是智能媒体,智能手机成就了规模最大的移动互联网传播体系。

人民日报社推进移动优先战略,建设了人民日报微信、微博、客户端和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充分发挥5G网络技术优势,打造总台超级客户端,构建手机小屏和电视大屏融合传播的全媒体分发服务体系。

2、虚拟主播均已上线。AI主播助力新闻产业革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媒体表达形态,提升媒体内容的生产效率,也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体的融合,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创新性的体验。

今年5月25日,人民日报社首款人工智能虚拟主播亮相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除了人民日报首款虚拟主播果果,之前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均上线了虚拟主播。

3、打造融媒产品。在5G、VR、AR、AI、H5等前沿技术“加持”传播,媒体报道也朝着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仅在人民日报两微两端的总点击量就突破10亿次;人民网与军队联合开展的“祖国在我心中”界碑描红主题活动,短视频账号总播放数超9.8亿;新华社综合运用“AI平台”“AI主播”“现场云”“媒体大脑”等智能技术,推出的AI创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全媒报道;央视网首次使用“VR+AR”创新形式,推出《全景沉浸看报告》,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生动具象地可视化展现。新形式、新技术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4、技术融入业务创新。人工智能进入新闻生产和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正在重塑新闻生产和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推出创作大脑,具备智能推荐、智能写作、智能分发、智能语音等四大功能;新华社 “媒体大脑”融合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前沿技术,功能应用覆盖从新闻线索发现、信息素材采集,到新闻编辑生产、稿件分发传播以及受众反馈监测等新闻业务的全流程。

5、加速平台化发展。互联网时代,媒体将不再是单纯的新闻内容平台,平台型媒体被认为是传统媒体的未来形态。

2018年6月11日,“人民号”正式上线。截至今年6月初,该平台累计申请账号数量超过18万家,经严格筛选,正式入驻超过2万家;2017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上线运行。今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暨央视网新版全终端19日正式上线。

6、打造智能编辑部 。人机协同是是未来媒体智能化发展的主流路向,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以人机协作为特征,新型的生产场景将会体现在集中化编辑部。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CTO张健曾透露,人民日报编辑中心在努力打造智能编辑部。随着“媒体大脑”“AI合成主播”等不断更新迭代,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于2019年8月投入运行。公开资料显示,央视网与央广网、国际在线等总台“三网”新媒体紧密协作,共同建设“人工智能编辑部”。

7、场景运用丰富。随着技术的成熟,互动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场景将越来越丰富。人民日报社客户端和人民日报社英文客户端运用智能对话技术提供留言回复等服务;央视网与AI技术的融合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入,打造多样态、高品效、智能化的业务应用产品。

8、主流算法推荐。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媒体正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民日报新媒体正以业界联动,扬长避短,研究推出更智慧的媒体算法;总台以“央视专区”为平台,开展主流媒体的有导向个性化推荐服务。

文中部分资料来自三大央媒公开报道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6A0DLZ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