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即9月22日晚18点,SpaceX公司展开针对SN7.1“星舰”(星际飞船)原型机的增大压力测试,最终SN7.1原型机不堪重负,发生爆炸引起阵阵白烟。而全球数千万的太空爱好者们,纷纷拍手叫好,SpaceX公司确认爆炸,马斯克留下了满脸的泪水。
爆炸现场与电视机前,共数十亿人欢呼雀跃
由于原型机的爆炸,现场可谓是一片狼藉,滚滚浓烟铺天盖地而来。在经历了近9个小时的不断加压下,SN7.1终于再也承受不住发生爆炸。即便如此,该“星舰”原型机也仍然屹立在测试点的架子上,这些天来现场与电视机前的爱好者们,纷纷响起热烈的掌声。SN7.1总算完成了它的使命,那么就是不断加压测试,直到爆炸为止。
虽然本次SN7的具体测压数据暂未透露,但是在此之前,SN6星舰原型机所使用的猛禽SN29发动机,并在室压测试中可达330Bar(即33Mpa)。
其实SN7.1“星舰”原型机早在一周前,便成功通过了对其测试的压力。于是在此之后,SpaceX公司才更加大胆的对SN7.1,以一种牺牲态势,去面对更加压力测试的考验,直到爆炸再结束。借由该项实验,得出“星舰”原型机的极限能力到底是多少。至此SpaceX彻底的完成了原地测压爆炸,马斯克为此也激动的热泪盈眶。
下一代SN8“星舰”原型机又该如何?
SN7将告一段落,接下来的SN8也早在进行中,从本月初,其实SpaceX公司就把SN8的原型机建造出来了。当然它还欠缺几样小部件,那就是配备助飞双翼的“尖锥鼻”装置,以及新型回收着陆器等。并完成在超1.8万米(即6万英尺)的高空中,进行往返航飞的测试,预期时间则延至下月。
同时SpaceX公司将不锈钢材料用在航天装置上,不仅压缩成本,并且颠覆了传统航空材料。用304L(碳含量更低)不锈钢替换了301不锈钢,虽然没有原来更强的硬度,但304成型性好,易加工。这对“星舰”飞船来说,可以在短时间内,批量生产且不需要太高的成本。仅为每公斤 3 美元,非常廉价。
同时有鉴于此,美国空军官方在今年推出六代机后,未来可能会直接跳过战斗机的研发,全力打造太空战舰。具备了武装力量的战舰,不仅可以对外太空进行更广阔的探索,也可以初步保障含SpaceX、OneWeb等民营航天企业探索火星的运载“星舰”飞船。毕竟战斗机的限制太大,对于太空中的探索作用不大,且功能和威力限于地球内部。
经历过测压的不锈钢飞船,又能否抗住恶劣的气温?
众所周知,在物体快速越过大气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可以上升到一千多度。然而,火箭与飞船不仅表层要接受高温考验,内部所配备的燃料又包含液氧,其最低温度可达到 - 180°C。因此内外结构上面,接触温度之恶劣不难想象。高温下或许不锈钢的承受力还算强,但低温下的低碳不锈钢就有些难以承受了。
事实上这种不锈钢,在加载镍元素后,可提升至零下180度保持属性,且能不断裂。也就是说经过SpaceX的不断优化,304L不锈钢在添加了镍元素后,便可以实现“星舰”计划里的载人飞船了。不仅于此,在成本方面SpaceX公司做出更多考量,目前,已经完成多种用工业级替代航天级的零件。
其中就有控制器系统,单个价格约为 70万美元左右,其共有14组的控制器,每组采用1+1配置(即两个控制器),所以控制器系统有28个,综合成本只需要2000万美元。但是经过SpaceX公司的优化,该部位产品由航天级被工业级替换后,该控制系统的总价直接降到4000美元,节省5000倍。
是否会影响属性
有相关人士John Muratore表示,SpaceX只是将原本的双核芯片分为两个单核芯片,这样一起处理相同数据,便快上许多。为应对冗余(即重复指令)方面,再把每个系统独立加载单价70美金的3块芯片,以拥有6个核来做计算处理。
要是有1个核跟另外5个核的数据不一样,这时主控系统便会发布对该核的重启指令,然后将其余5个核计算出的数据,直接复制在重启核上面,进而让处理数据保持一致。如此一来,即可不会出现有核计算因错误而脱节,并能达到处理结果的精确性。
这其实类似于特斯拉的三电系统,将上千块电池板工作的原理掌握好,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做出最大的效能。或者说类似于电脑主机,并非把好材料东拼西凑黏在一起就会展现它的特性,而是互相之间的兼容。尤其在手机产品特别明显,大多数企业仅仅做到了把多块芯片黏在一起,而苹果却是将芯片直接完美结合,提升工作效率。
不知道对于本次的SN7.1爆炸,评论区的小伙伴是怎么看的?另外关于即将启动SN8的高空试飞,你又有怎样的意见或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