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又一 ADAS 实力玩家入局“智能座舱”赛道,创始人曾称未来10年自动驾驶或停滞

“我们在开展传统、原有的自动驾驶业务的同时,也开辟了新战场,也就是‘智能座舱’业务。”9月27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MINEYE CEO兼创始人刘国清在当天的发布会中这样说道。

当天,MINIEYE推出其自主研发的MINIEYE I-CS(In-Cabin Sensing)座舱感知量产方案,并宣布已取得超30个乘用车车型定点,这意味着MINIEYE开始正式进军智能座舱赛道,座舱产品的大规模落地进程也正在全速推进中。

这是又一家进军智能座舱的企业。在2013年成立的MINIEYE,最开始是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各个级别的自动驾驶产品累计出货量超过了30万台。MINIEYE对智能座舱的想法由来已久。2020年的时候,刘国清已经预告了MINIEYE即将推出智能座舱的想法。在去年10月,刘国清在谈及MINIEYE未来的三大业务方向,分别是继续深挖单目摄像头潜力、自动泊车和智能座舱。这三个业务板块都是接近现实的可直接拓展的业务板块。

但实际上,MINIEYE在2017年就开始研发智能座舱,MINIEYE已经在驾驶员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渐渐融合了对舱内乘客的监控系统(OMS)以及物体识别与人车交互系统人,以此构成了一整套的I-CS智能座舱感知方案。据官方介绍,I-CS方案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与人工智能打造。

作为一家自动驾驶技术初创企业,MINIEYE为何不专注在自动驾驶领域,而要“跨界”进入智能座舱领域呢?

未来10年人工智能或处于缓慢发展中

MINIEYE 自主研发的视觉感知系统

刘国清表示,这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智能汽车将处于“人机共驾”的状态,完全的自动驾驶难以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更多时间是要处于更多渐进式的从L1到L2、L3、L4的跨越。他认为,在这个过程,智能座舱将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两者之间高度连通,很难完全解耦。

值得一提的是,刘国清认为最近两年在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进展,特别是在视觉和传感器融合方面,进步并不明显,不过在自然语义方面有较大突破,感知这个市场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如果在人工智能方面没有太多突破,那么未来10年可能都是处于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

其次,基于现实的业务拓展,最大程度的开发原始技术的边际效应。“MINIEYE在高级驾驶辅助里面积累的感知技术,他们还将其应用在乘员舱内。”刘国清说道,MINIEYE希望利用自动驾驶里面的核心能力。比如说,“感知能力”帮助我们去提升座舱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更好来去设计座舱。同时,希望利用“交互能力”帮助我们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舱内感知系统:通过基于神经网络的视觉感知以及多传感器技术,进行眼睑检测、视线追踪、头部姿态识别、体检测以及物检测,智能分析驾乘人员的状态及行为

基于这样的判断和考虑,MINIEYE在开展原有自动驾驶业务的同时,也开辟了新战场,即“智能座舱”业务。在刘国清看来,某种程度上是公司战略的升级,以前是一条腿(自动驾驶)走,现在是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协同起来,两条腿走路可以更加稳健,走得更远。

智能座舱是竞争两大关键点

MINIEYE是近年来又一家宣布进军智能座舱的企业,这个不断崛起的新市场正逐步成为行业热点。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智能座舱是汽车迈向智能化和网联化路径中关键的人机接口,未来将成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高级驾驶体验的智能移动空间。“从智能化发展路线来看,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是两大主要的演进方向。”国泰君安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

智能座舱是车 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后视镜、视觉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智能 座椅以及后排显示屏等电子设备组成的一套完整系统。其中六大座舱产品均指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HUD、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后排液晶显示,且先后顺序不变。

它是对传统座舱 全方位的升级,在硬件方面,将传统机械式仪表升级为数字液晶仪表,为驾驶信息提供极富科技感的画面展示;增加了流媒体后视镜、HUD 及 后排显示屏,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导航信息、周围环境信息以及娱乐信 息。同时进一步将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触摸控制、手势识别、虹膜识别等人机交互技术融入其中。

相对于智能驾驶技术,智能座舱是的市场基础更好。这是多个方面所决定的:其一、对比其他技术领域,智能座舱适用范围更广,从高端车到中低端车、从新能源到燃油车、从前装到后装都可以全面覆盖;其二,对比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仍然主要应用在高架、高速等场合,智能座舱的用户使用频率更高;其三,入门门槛相对较低,部分玩家来自于原来的后端市场供应商;流量、生态效益显著,尤其是智能座舱中的智能网联产品可以带来直接的用户流量。

一家新创公司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ICVTank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为330亿美元,2019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0.3%至364亿美元,2020年再次增长至396亿美元左右。而据 IHS 预测,2021 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空间超过 400 亿美金,2030 年市场规 模将达到 681 亿美金。国内来看,智能座舱市场增速领先全球,2030 年 智能座舱规模全球占比将从 2021 年 20%左右上升至 37%,市场规模将 达到 1600 亿人民币。

智能座舱格局生变

从发展历史来看,自从 1981 年世界上第一款自动车载导航——本田、阿尔派以及 StanleyElectric 公司合作研发的 Gyro-Cator 产品诞生以来,传统座舱主要包括中控、仪表及各个传统ECU芯片等部件,供应格局更接近于 垂直关系,tier 1整合各个ECU、屏幕、机械电子料等组件为OEM提供打包方案,但现在他们面临的挑战很大。

一方面,新兴初创企业在不断介入智能座舱领域,寻找新市场,而车企也将智能座舱视为核心能力来建设;其次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不断朝着基于服务型架构的转型,产品的软件和硬件将不断解耦,供应格局逐渐从原 来的垂直化转向扁平化,分化出专门的硬件tier 1与软件tier 1,,甚至竞争实力较强 的主机厂也有意图培养自身的软件实力。

“在智能座舱时代,芯片、算法、传感器、智能交互、显示技术、中央控制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与整车厂商、科技公司的同台竞技中保持优势成为了大陆、佛吉亚等传统供应商必须考虑的问题。”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有业内报告将现有智能座舱产业链分三大环节:上游(Tier2 基础软/硬件)-中游(Tier1单个座舱产品)-下游(Tier0.5 座舱解决方案集成商)。该报告指出,相比传统电子座舱,智能座舱增加了 Tier0.5 角色,软件取代硬件成为核心壁垒,导致单车价值快速上升和竞争格局的重塑。

“我们能对客户不仅仅是软件纯算法的产品,而且可以提供软硬一体的产品,可以全方位带来客户体验感和价值。”MINIEYE智能座舱事业部总经理杨一泓说道。在如何挤入市场中,杨一泓总结了MINIEYE智能座舱的四张和技术突破点:

其一、I-CS首次提出了自然身体语言交互的底层交互逻辑,将“人车交互应该像人与人交流一样自然流畅”的理念植入I-CS方案,充分利用直觉式肢体动作,形成自然用户界面,降低学习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舱内的真实交互体验。

对于这套交互理念设计,杨一泓在发布会上介绍时解释称,希望人与车的交互可以向人与人的交互一样,当人与人沟通时会不自觉使用一部分语言来表达意图。如果将自然身体语言转化为对车机的指令,整个体验感会相当好,更符合直觉性。

OMS演示

其二,是全栈自适应。MINIEYE可根据主机厂与一级供应商的不同需求,提供灵活封装的软件解决方案。可适配多摄像头模组及位置、支持CPU/GPU/DSP方案,并拥有移植不同嵌入式平台的成熟经验。

第三、高性能计算。I-CS自主研发的加速器可以根据硬件特点,对其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使其在有限的嵌入式平台资源上高效运行。这项自研技术对集成式座舱方案中的资源分配和算力占比更加友好,并为未来OTA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嵌入式神经网络IP :神经网络引擎套件FastNet、ThinNet、HardNet,使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在低成本低功耗的芯片上实时精确运行

第四、开发工具链完备。基于成熟的研发体系,MINIEYE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自研开发工具链以及数据半自动标注平台,通过多项真值系统和可视化测试工具,为I-CS的定点量产和配套验收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

杨一泓认为,在智能座舱上未来一定多感知、多模块融合式发展。“目前已经拥有了语音技术、视觉技术,现实是每个模块都在单打独斗,可能产生了1加1小于2的功能,所有功能(39:14),未来将几个模块深度融合,产生更全面、更融合的解决方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图片均来自企业官方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1005A0D82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