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你一个数组 points ,其中 points[i] = [xi, yi] 表示 X-Y 平面上的一个点。求最多有多少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示例 1:

输入:points = [[1,1],[2,2],[3,3]]
输出:3示例 2:

输入:points = [[1,1],[3,2],[5,3],[4,1],[2,3],[1,4]]
输出:4思路及解法
我们可以考虑枚举所有的点,假设直线经过该点时,该直线所能经过的最多的点数。
假设我们当前枚举到点 iii,如果直线同时经过另外两个不同的点 jjj 和 kkk,那么可以发现点 iii 和点 jjj 所连直线的斜率恰等于点 iii 和点 kkk 所连直线的斜率。
于是我们可以统计其他所有点与点 iii 所连直线的斜率,出现次数最多的斜率即为经过点数最多的直线的斜率,其经过的点数为该斜率出现的次数加一(点 iii 自身也要被统计)。
如何记录斜率
需要注意的是,浮点数类型可能因为精度不够而无法足够精确地表示每一个斜率,因此我们需要换一种方法来记录斜率。
一般情况下,斜率可以表示为

的形式,因此我们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组成的二元组来代表斜率。但注意到存在形如

这样两个二元组不同,但实际上两分数的值相同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将分数

化简为最简分数的形式。
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二者绝对值的最大公约数,可得二元组

。
令

,

,则上述化简后的二元组为

。
此外,因为分子分母可能存在负数,为了防止出现形如

的情况,我们还需要规定分子为非负整数,如果

为负数,我们将二元组中两个数同时取相反数即可。
特别地,考虑到

和

两数其中有一个为

的情况(因为题目中不存在重复的点,因此不存在两数均为

的情况),此时两数不存在数学意义上的最大公约数,因此我们直接特判这两种情况。当

为 000 时,我们令

;当

为

时,我们令

即可。
经过上述操作之后,即可得到最终的二元组

。在本题中,因为点的横纵坐标取值范围均为

,所以斜率

中,

落在区间

内,

落在区间

内。注意到

位整数的范围远超这两个区间,因此我们可以用单个

位整型变量来表示这两个整数。具体地,我们令

即可。
优化
最后我们再加四个小优化:
在点的总数量小于等于

的情况下,我们总可以用一条直线将所有点串联,此时我们直接返回点的总数量即可; 当我们枚举到点

时,我们只需要考虑编号大于

的点到点

的斜率,因为如果直线同时经过编号小于点

的点

,那么当我们枚举到

时就已经考虑过该直线了; 当我们找到一条直线经过了图中超过半数的点时,我们即可以确定该直线即为经过最多点的直线; 当我们枚举到点

(假设编号从

开始)时,我们至多只能找到

个点共线。假设此前找到的共线的点的数量的最大值为

,如果有

,那么此时我们即可停止枚举,因为不可能再找到更大的答案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gcd(int a, int b) {
return b ? gcd(b, a % b) : a;
}
int maxPoints(vector<vector<int>>& points) {
int n = points.size();
if (n <= 2) {
return n;
}
int ret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ret >= n - i || ret > n / 2) {
break;
}
unordered_map<int, int> mp;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int x = points[i][0] - points[j][0];
int y = points[i][1] - points[j][1];
if (x == 0) {
y = 1;
} else if (y == 0) {
x = 1;
} else {
if (y < 0) {
x = -x;
y = -y;
}
int gcdXY = gcd(abs(x), abs(y));
x /= gcdXY, y /= gcdXY;
}
mp[y + x * 20001]++;
}
int maxn = 0;
for (auto& [_, num] : mp) {
maxn = max(maxn, num + 1);
}
ret = max(ret, maxn);
}
return ret;
}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

,其中

为点的数量,

为横纵坐标差的最大值。最坏情况下我们需要枚举所有

个点,枚举单个点过程中需要进行

次最大公约数计算,单次最大公约数计算的时间复杂度是

,因此总时间复杂度为

。
空间复杂度:

,其中

为点的数量。主要为哈希表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