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中国台湾大学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课程学习笔记15 -- Validation

中国台湾大学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课程学习笔记15 -- Validation

作者头像
红色石头
发布2017-12-28 15:55:02
8660
发布2017-12-28 15:55:02
举报

上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为了避免overfitting,可以使用regularization方法来解决。在之前的E_{in}上加上一个regularizer,生成E_{aug},将其最小化,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模型的复杂度,避免过拟合现象的发生。那么,机器学习领域还有许多选择,如何保证训练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本节课将介绍一些概念和方法来解决这个选择性的问题。

一、Model Selection Problem

机器学习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选择,例如对于简单的二元分类问题,首先是算法A的选择,有PLA,pocket,linear regression,logistic regression等等;其次是迭代次数T的选择,有100,1000,10000等等;之后是学习速率η的选择,有1,0.01,0.0001等等;接着是模型特征转换Φ的选择,有linear,quadratic,poly-10,Legendre-poly-10等等;然后是正则化regularizer的选择,有L2,L1等等;最后是正则化系数λ的选择,有0,0.01,1等等。不同的选择搭配,有不同的机器学习效果。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到最合适的选择搭配,得到一个好的矩g,构建最佳的机器学习模型。

假设有M个模型,对应有H_1,H_2,\cdots,H_M,即有M个hypothesis set,演算法为A_1,A_2,\cdots,A_M,共M个。我们的目标是从这M个hypothesis set中选择一个模型H_{m^*},通过演算法A_{m^*}对样本集D的训练,得到一个最好的矩g_{m^*},使其E_{out}(g_{m^*})最小。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机器学习中如何选择到最好的矩g_{m^*}。

考虑有这样一种方法,对M个模型分别计算使E_{in}最小的矩g,再横向比较,取其中能使E_{in}最小的模型的矩g_{m^*}:

但是E_{in}足够小并不能表示模型好,反而可能表示训练的矩g_{m^*}发生了过拟合,泛化能力很差。而且这种“模型选择+学习训练”的过程,它的VC Dimension是d_{VC}(H_1\cup H_2),模型复杂度增加。总的来说,泛化能力差,用E_{in}来选择模型是不好的。

另外一种方法,如果有这样一个独立于训练样本的测试集,将M个模型在测试集上进行测试,看一下E_{test}的大小,则选取E_{test}最小的模型作为最佳模型:

这种测试集验证的方法,根据finite-bin Hoffding不等式,可以得到: E_{out}(g_{m^*})\leq E_{test}(g_{m^*})+O(\sqrt \frac{log M}{N_{test}})

由上式可以看出,模型个数M越少,测试集数目越大,那么O(\sqrt \frac{log M}{N_{test}})越小,即E_{test}(g_{m^*})越接近于E_{out}(g_{m^*})。

下面比较一下之前讲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使用E_{in}作为判断基准,使用的数据集就是训练集D本身;第二种方法使用E_{test}作为判断基准,使用的是独立于训练集D之外的测试集。前者不仅使用D来训练不同的g_m,而且又使用D来选择最好的g_{m^*},那么g_{m^*}对未知数据并不一定泛化能力好。举个例子,这相当于老师用学生做过的练习题再来对学生进行考试,那么即使学生得到高分,也不能说明他的学习能力强。所以最小化E_{in}的方法并不科学。而后者使用的是独立于D的测试集,相当于新的考试题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所以最小化E_{test}更加理想。

但是,我们拿到的一都是训练集D,测试集是拿不到的。所以,寻找一种折中的办法,我们可以使用已有的训练集D来创造一个验证集validation set,即从D中划出一部分D_{val}作为验证集。D另外的部分作为训练模型使用,D_{val}独立开来,用来测试各个模型的好坏,最小化E_{val},从而选择最佳的g_{m^*}。

二、Validation

从训练集D中抽出一部分K个数据作为验证集D_{val},D_{val}对应的error记为E_{val}。这样做的一个前提是保证D_{val}独立同分布(iid)于P(x,y),也就是说D_{val}的选择是从D中平均随机抽样得到的,这样能够把E_{val}与E_{out}联系起来。D中去除D_{val}后的数据就是供模型选择的训练数据D_{train},其大小为N-k。从DtrainD_{train}中选择最好的矩,记为g_m^-。

假如D共有1000个样本,那么可以选择其中900个D_{train},剩下的100个作为D_{val}。使用D_{train}训练模型,得到最佳的g_m^-,使用g_m^-对D_{val}进行验证,得到如下Hoffding不等式: E_{out}(g_m^-)\leq E_{val}(g_m^-)+O(\sqrt \frac{log M}{K})

假设有M种模型hypothesis set,D_{val}的数量为K,那么从每种模型m中得到一个在D_{val}上表现最好的矩,再横向比较,从M个矩中选择一个最好的m*作为我们最终得到的模型。

现在由于数量为N的总样本D的一部分K作为验证集,那么只有N-k个样本可供训练。从D_{train}中得到最好的g_{m^*}^-,而总样本D对应的最好的矩为g_{m^*}。根据之前的leraning curve很容易知道,训练样本越多,得到的模型越准确,其hypothesis越接近target function,即D的E_{out}比D_{train}的E_{out}要小:

所以,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通过D_{val}来选择最好的矩g_{m^*}^-对应的模型m^*,再对整体样本集D使用该模型进行训练,最终得到最好的矩g_{m^*}。

总结一下,使用验证集进行模型选择的整个过程为:先将D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训练样本D_{train},一个是验证集D_{val}。若有M个模型,那么分别对每个模型在D_{train}上进行训练,得到矩g_{m}^-,再用D_{val}对每个g_{m}^-进行验证,选择表现最好的矩g_{m^*}^-,则该矩对应的模型被选择。最后使用该模型对整个D进行训练,得到最终的g_{m^*}。下图展示了整个模型选择的过程:

不等式关系满足: E_{out}(g_{m^*})\leq E_{out}(g_{m^*}^-)\leq E_{val}(g_{m^*}^-)+O(\sqrt \frac{log M}{K})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解释这种模型选择的方法的优越性,假设有两个模型:一个是5阶多项式H_{\Phi_5},一个是10阶多项式H_{\Phi_{10}}。通过不使用验证集和使用验证集两种方法对模型选择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图中,横坐标表示验证集数量K,纵坐标表示E_{out}大小。黑色水平线表示没有验证集,完全使用E_{in}进行判断基准,那么H_{\Phi_{10}}更好一些,但是这种方法的E_{out}比较大,而且与K无关。黑色虚线表示测试集非常接近实际数据,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其E_{out}很小,同样也与K无关,实际中很难得到这条虚线。红色曲线表示使用验证集,但是最终选取的矩是g_{m^*}^-,其趋势是随着K的增加,它对应的E_{out}先减小再增大,当K大于一定值的时候,甚至会超过黑色水平线。蓝色曲线表示也使用验证集,最终选取的矩是g_{m^*},其趋势是随着K的增加,它对应的E_{out}先缓慢减小再缓慢增大,且一直位于红色曲线和黑色直线之下。从此可见,蓝色曲线对应的方法最好,符合我们之前讨论的使用验证集进行模型选择效果最好。

这里提一点,当K大于一定的值时,红色曲线会超过黑色直线。这是因为随着K的增大,D_{val}增大,但可供模型训练的D_{train}在减小,那得到的g_{m^*}^-不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即对应的E_{out}会增大,甚至当K增大到一定值时,比E_{in}模型更差。

那么,如何设置验证集K值的大小呢?根据之前的分析:

当K值很大时,E_{val}\approx E_{out},但是g_m^-与g_m相差很大;当K值很小是,g_m^-\approx g_m,但是E_{val}与E_{out}可能相差很大。所以有个折中的办法,通常设置k=\frac N5。值得一提的是,划分验证集,通常并不会增加整体时间复杂度,反而会减少,因为D_{train}减少了。

三、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

假如考虑一个极端的例子,k=1,也就是说验证集大小为1,即每次只用一组数据对g_m进行验证。这样做的优点是g_m^-\approx g_m,但是E_{val}与E_{out}可能相差很大。为了避免E_{val}与E_{out}相差很大,每次从D中取一组作为验证集,直到所有样本都作过验证集,共计算N次,最后对验证误差求平均,得到E_{loocv}(H,A),这种方法称之为留一法交叉验证,表达式为: E_{loocv}(H,A)=\frac1N\sum_{n=1}^Ne_n=\frac1N\sum_{n=1}^Nerr(g_n^-(x_n),y_n)

这样求平均的目的是为了让E_{loocv}(H,A)尽可能地接近E_{out}(g)。

下面用一个例子图解留一法的过程:

如上图所示,要对二维平面上的三个点做拟合,上面三个图表示的是线性模型,下面三个图表示的是常数模型。对于两种模型,分别使用留一交叉验证法来计算E_{loocv},计算过程都是每次将一个点作为验证集,其他两个点作为训练集,最终将得到的验证误差求平均值,就得到了E_{loocv}(linear)和E_{loocv}(constant),比较两个值的大小,取值小对应的模型即为最佳模型。

接下来,我们从理论上分析Leave-One-Out方法的可行性,即E_{loocv}(H,A)是否能保证E_{out}的矩足够好?假设有不同的数据集D,它的期望分布记为\varepsilon_D,则其E_{loocv}(H,A)可以通过推导,等于E_{out}(N-1)的平均值。由于N-1近似为N,E_{out}(N-1)的平均值也近似等于E_{out}(N)的平均值。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最终我们得到的结论是E_{loocv}(H,A)的期望值和E_{out}(g^-)的期望值是相近的,这代表得到了比较理想的E_{out}(g),Leave-One-Out方法是可行的。

举一个例子,使用两个特征:Average Intensity和Symmetry加上这两个特征的非线性变换(例如高阶项)来进行手写数字识别。平面特征分布如下图所示:

Error与特征数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看出,随着特征数量的增加,E_{in}不断减小,E_{out}先减小再增大,虽然E_{in}是不断减小的,但是它与E_{out}的差距越来越大,发生了过拟合,泛化能力太差。而E_{cv}与E_{out}的分布基本一致,能较好地反映E_{out}的变化。所以,我们只要使用Leave-One-Out方法得到使E_{cv}最小的模型,就能保证其E_{out}足够小。下图是分别使用E_{in}和E_{out}进行训练得到的分类曲线:

很明显可以看出,使用E_{in}发生了过拟合,而E_{loocv}分类效果更好,泛化能力强。

四、V-Fold Cross Validation

接下来我们看看Leave-One-Out可能的问题是什么。首先,第一个问题是计算量,假设N=1000,那么就需要计算1000次的E_{loocv},再计算其平均值。当N很大的时候,计算量是巨大的,很耗费时间。第二个问题是稳定性,例如对于二分类问题,取值只有0和1两种,预测本身存在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对所有的E_{loocv}计算平均值可能会带来很大的数值跳动,稳定性不好。所以,这两个因素决定了Leave-One-Out方法在实际中并不常用。

针对Leave-One-Out的缺点,我们对其作出了改进。Leave-One-Out是将N个数据分成N分,那么改进措施是将N个数据分成V份(例如V=10),计算过程与Leave-One-Out相似。这样可以减少总的计算量,又能进行交叉验证,得到最好的矩,这种方法称为V-折交叉验证。其实Leave-One-Out就是V-折交叉验证的一个极端例子。 E_{cv}(H,A)=\frac1V\sum_{v=1}^VE_{val}^{(V)}(g_V^-)

所以呢,一般的Validation使用V-折交叉验证来选择最佳的模型。值得一提的是Validation的数据来源也是样本集中的,所以并不能保证交叉验证的效果好,它的模型一定好。只有样本数据越多,越广泛,那么Validation的结果越可信,其选择的模型泛化能力越强。

五、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Validation验证。先从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模型开始切入,例如使用E_{in}、E_{test}都是不太好的,最终使用E_{val}来进行模型选择。然后详细介绍了Validation的过程。最后,介绍了Leave-One-Out和V-Fold Cross两种验证方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实际情况下,V-Fold Cross更加常用。

注明: 文章中所有的图片均来自中国台湾大学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课程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7-06-02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Model Selection Problem
  • 二、Validation
  • 三、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
  • 四、V-Fold Cross Validation
  • 五、总结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