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突破散热难题,解决大数据发展能耗掣肘——访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国彪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突破散热难题,解决大数据发展能耗掣肘——访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国彪

作者头像
企鹅号小编
发布2018-02-05 10:59:40
7760
发布2018-02-05 10:59:4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企鹅号快讯企鹅号快讯

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因此为计算机和服务器行业带来了一定挑战。众所周知,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需要数量众多的服务器来支撑,于是我们经常能看到成排的服务器组成的巨大机房。而这些服务器,大多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所以发热量和耗电量可想而知。

以Facebook类社交媒体网站为例,它的数据处理需求是巨大的,有统计称,Facebook每天需处理几亿张照片、几十亿个“赞”和上百亿条消息,其数据处理能量消耗相于大约3万家美国家庭所消耗的总电量。同时,数万台发热的服务器也需要强大的电力系统来冷却,故Facebook将其在欧洲最大的数据中心建在了北极圈。

但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有能力将数据中心建在北极圈。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需要有突破性的散热技术来有效减少耗能,是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一步。面对当今这一国际性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提出:“将蒸发冷却技术运用到计算机领域,能有效减小计算机的能耗问题。大数据发展迅速,随着数据存储和计算量的不断增加,给计算机行业带来散热和耗能方面的难题,将这一技术运用到超算大数据领域,将有利于解决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能耗问题。”

顾国彪院士从1958年开始,一直从事大型发电机新型蒸发冷却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工作:从冷却原理突破,关键技术攻关到小型样机的研制,再到大中型工业机组的运行成功,实现了一项国际创新技术从研究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研发的常温无泵自循环蒸发冷却技术(简称蒸发冷却技术)世界领先,已成功应用于三峡电站的全球最大功率水轮发电机中。运行实践证明,其性能稳定、经济高效,大大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是其它冷却方式无法比拟的。

看点

1

蒸发冷却技术完全自主创新

“我要做成一两件外国没有的,或者外国人做不到的事。”这是电机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从清华大学毕业一年后,郑重立下的宏大理想。

“我们投入研究蒸发冷却技术是从1958年开始的,属于完全自主创新,没有国外的任何痕迹,我们从源头创新,重点核心技术都是我们自己来做,也正因为国外没有的技术,所以最初推动起来很艰难。”对于这项技术顾国彪回忆说。

那个年代,我国科技基础还很薄弱,他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地工作,在1958年底,他们以惊人的速度研制出一台15千瓦的蒸发冷却电机,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但当时的时代背景导致这项技术的推广遇到重重阻碍。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顾国彪团队与四川东方电机厂合作,研制了两台10兆瓦自循环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在云南大寨水电站,成为自循环蒸发冷却技术的历史性转折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顾国彪的梦想终成现实。2011年12月15日,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700兆瓦巨型蒸发冷却发电机组,在三峡电站首次启动成功,采用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定子绕组自循环蒸发冷却技术”,并由我国电机企业与研究单位自行设计生产。

顾国彪说:“我们这项技术全名叫无泵自循环常温蒸发冷却技术,冰箱也是蒸发冷却,它是低温蒸发冷却,它有压缩机,有泵,属于低温的蒸发冷却。而我们的技术没有泵,没有动力,是利用吸收的热自己循环。”

坚持自主创新一直是顾国彪孜孜以求的梦想,是他奋斗在寂寞艰辛科研路上的不竭动力。他直言:“中国以前的很多创新都是跟踪创新,跟踪创新不是原创,而是在别人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良。现在的青年科技人员要培养原创精神,只有培育原创精神,敢于创新,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还提示青年科技人员,在创新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技术的研发和设计,对工艺的要求也非常重要。

看点

2

研发不用风扇的服务器

随着数据存储规模的飞速增长,降低存储系统的总拥有成本,优化服务器能耗成为构建海量存储系统的关键。

顾国彪表示,“现在大数据的应用日趋火热,每天都有海量的数据产生,这就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更多的服务器和更多的机房。据说美国计算机的耗电量相当于整个日内瓦城市的耗电量,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人工智能机器人要想达到人类的水平,其海量数据处理的耗电量相当于要背两个核电站在身上,才能真正运行好。未来,大数据的发展以及应用越来越重要,把蒸发冷却技术运用在计算机领域,可极大地降低服务器的能耗,比传统的水冷、空调冷却等手段都要优越。”

他解释说:“风冷、水冷都是不错的冷却技术,但都需要外动力,而我们的技术把这些都取消了,这是一种利用高绝缘性能、低沸点,冷却介质通过相变换热来传递热量,从而实现发热部件冷却的技术。它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新型冷却技术,涉及电机学、结构材料、流体力学以及电化学等多学科交叉。”

可见,大数据存储量大,服务器耗电量大是目前大数据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将蒸发冷却技术运用到计算机领域,这种通过外部冷却系统就能保证机器运行时降低能耗的新技术,对推动大数据的发展影响深远。

看点

3

大数据是实现智能化的主要角色

大数据给了我们看世界的新角度,结合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充分挖掘和释放数据红利,是实现智能化生产的未来方向。“第一次提出智能化是在1956年~1960年,我当时搞电力系统,那时叫做自动化。应该说电器设备领域的自动化发展最早,比如发电厂、电厂的运行,后来实现了远动化,是指在远处实现自动控制,尤其在一些小水电站或较偏僻地方来做。再继续发展下去就是智能化时代。”提及智能化顾国彪这样说。

“城市的智能化叫做智慧城市,也离不开大数据,现在交通领域案例比较多。再有,早些年,对于高压线线路的安全,需要人工巡线,沿途查看有无鸟巢、线路短路等潜在危险,要从这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经常徒步走一整晚。这种人工通过线路检测系统来判断故障、查明原因的方式很辛苦,而现在的远动化巡查控制系统,也叫智能化巡查系统,做的非常好,这种高压线路巡线机器人,它的总控系统就是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大数据的处理。”据了解,这种智能机器人还可以通过摄像来分辨周围情况,迅速进行信息传递,在高压线路巡线监测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

顾国彪指出:“实现智能化首先要实现几个问题,一是感知,比如对光、热的感知;二是要具备分析能力,根据服务的对象来推理分析。在这当中,大数据会扮演重要角色,是为智能化提供服务的,只有把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起来,进行分析处理,才能根据任务要求实现智能控制,所以大数据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

大数据技术让制造业越来越先进,设备能够有自我意识和自学习能力,但要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控制和优化控制,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企业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生产,都需要运用大数据来管控,但首先要实现每一步的自动化,然后才能把大数据利用起来。从大数据到智能控制,对精度的要求会非常高,精度不高质量就无法保证。”顾国彪说。

看点

4

联盟发展有利于技术创新

如何让产业界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科研联合体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如何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迅速转化科研成果?

对此,顾国彪表示:“智能交通、无人驾驶、以及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都需要大数据来支撑,大数据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让企业与科研机构结合起来,让整个产业链以联盟的形式发展,将有利于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此,他提出了“政产学研用金”联盟发展新模式,“政”是指政策支持;“金”是指资金支持。他说:“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大家联合起来共同推动,以项目任务为中心,联合一起来干才能使之快速发展,这也是我一辈子总结的经验。”

可以说,联盟发展是一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的合作模式,有利于形成互利共赢体,推动科技创新良性、快速发展。顾国彪表示:“我们的蒸发冷却技术在三峡工程已经用的非常好,将来计划应用在计算机领域,但新旧技术的更替非常麻烦,不仅是技术革新改造的问题,旧技术的工作人员也要逐步适应新技术,企业要保证他们的就业安全,这也是整个产业链应该联合发展的因素之一。”

本文来自企鹅号 - 大数据周刊媒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来自企鹅号 - 大数据周刊媒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