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0.伏笔:图像读取方式以及效率对比

0.伏笔:图像读取方式以及效率对比

原创
作者头像
SCP-173
发布2018-05-22 17:30:49
3.1K7
发布2018-05-22 17:30:4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AI黑科技工具箱AI黑科技工具箱

入职了之后挺忙,已经好久没有做一些科普性的更新了。近期已做了些学术要求不高的工作,所以刚好有时间写写总结。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向着深度学习工具使用的方向,去做一些纯工程性质的分享,重点会介绍MXNet+Gluon的使用,包括一些内幕黑科技,与大家共同进步。

今天来讲一下Python中几种主流读取图像方法,并对他们的读取方式的效率进行对比。

我搜集了几类大家用的比较多的读取图像方法:opencv、scikit-image、scipy、pillow、matplotlib,这些方法的好处就是我们直接调包就好。

在早期,pillow算是Python默认库中比较流行的图像工具,后来pillow原始开发人员逐渐做了废弃的选择(现在维护的是另一班人),然后各类图像处理库,包括原来在c艹称霸的opencv也选择了支持Python,然后就是numpy+scipy+scikit-learn+scikit-image这一逆天的科学计算大礼包的出现。这些基础数据处理的科学计算库的出现,对整个机器学习界乃至现如今0门槛入门深度学习起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当然了,毕竟是工具,用的顺手才是重要的。好活不一定用好工具,但是好工具一定出好活。

  1.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opencv的读取效率: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加载时间函数用于计算效率
import time
# opencv
import cv2
N = 1000
tic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N):
    img = cv2.imread('../data/train/cat.123.jpg')
    img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RGB)
print(N/(time.time()-tic), 'images decoded per second with opencv')
imshow(img)

734.9363854754574 images decoded per second with opencv

opencv读取成numpy.array的速度为每秒734张。

2. 我们来看一下scipy的读取方式和它的效率: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scipy
from scipy.misc import imread
N = 1000
tic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N):
    img = imread('../data/train/cat.123.jpg')
print(N/(time.time()-tic), 'images decoded per second with scipy.misc')

623.7528820826661 images decoded per second with scipy.misc

采用scipy中的misc函数进行读取效率略微比opencv低一点,速度为每秒623张

3. 如果采用scipy的亲儿子skimage进行读取呢?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skimage
from skimage import io
N = 1000
tic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N):
    img = io.imread('../data/train/cat.123.jpg')
print(N/(time.time()-tic), 'images decoded per second with skimage')

613.2599892065876 images decoded per second with skimage 可以看出它的读取速度和scipy基本相当,甚至慢一点,可以确定的一点的是skimage是scipy的亲儿子。速度:每秒613张

4. 和大家重点说一下pillow这个老大,我们还是先做实验: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pillow
from PIL import Image
N = 1000
tic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N):
    img = Image.open('../data/train/cat.123.jpg')
    img = np.array(img)
print(N/(time.time()-tic), 'images decoded per second with pillow')

606.2237641859305 images decoded per second with pillow

pillow看起来速度比上面还要慢一点,差别也不大,基本是每秒606张。但实际上,pillow在之星open语句的时候,实际上是通过读取二进制编码的方式进行读取图像,原则上应该是要比上面快很多,那么为什么速度会这么慢呢?我们再做个试验。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pillow
N = 1000
tic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N):
    img = Image.open('../data/train/cat.123.jpg')
    #img = np.array(img)
print(N/(time.time()-tic), 'images decoded per second with pillow')

10118.899305672832 images decoded per second with pillow 可以明显发现,读取速度直接提升两个数量级,但是此时的img是Image内部的类文件,需要做相应的转换才是可以的,所以在执行np.array()的时候出现速度下降。

5. 既然已经考虑到了关于读取方式和解码问题的效率问题时,那么我们是不是有更好的图像读取方式呢?于是DMLC(创造MXNet的组织)调用了第一项中opencv中读取编码、解析编码的部分代码,并加入了自动多线程并行读取。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mx.image
import mxnet as mx
N = 1000
tic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N):
    img = mx.image.imdecode(open('../data/train/cat.123.jpg','rb').read())
mx.nd.waitall()
print(N/(time.time()-tic), 'images decoded per second with mx.image')
imshow(img.asnumpy())

3104.49234140315 images decoded per second with mx.image

直接爆炸!

这个读出来可是实打实的numpy.array()格式,性能直接提升五倍。在之前做了解释,MXNet是对读取的二进制文件做了opencv的解码,同时加入了自动多线程功能,所以速度真的飞起,真材实料的黑科技啊!

说点远的

实际上可以发现,各深度学习框架都有自己独特的数据读取方式,比如TensorFlow也同样加入了queue读取文件,也通过解码的方式提高效率;再比如各框架为了提高效率都开始采用一定的数据结构格式文件:keras的h5、TensorFlow的tfrecord、MXNet的rec,甚至早起caffe的IMDB格式等。

在我用了多种框架后,我果断选择了MXNet。早起被人吐槽MXNet已经一去不复返,同时DMLC为了降低新手入门难度,更是推出了Gluon的前端。

下回如果有时间,我会聊聊我为什么放弃TensorFlow,以及各大框架使用的优劣感受~会接地气的~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