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京沪公园使用大数据报告》解读城市公园新机遇

《京沪公园使用大数据报告》解读城市公园新机遇

作者头像
腾讯位置服务
修改2018-11-15 14:48:00
2.6K0
修改2018-11-15 14:48:0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腾讯位置服务腾讯位置服务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城市规划学家 沙里宁

在快节奏的大时代,一线城市的人们总是步履匆匆,高速的经济发展,催生了高楼林立的钢筋水泥城市。大多数人在繁忙的节奏中似乎忽略了城市中的风景——“公园”城市公园不仅仅具有增加绿化、塑造城市生态、景观的作用,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公园也承担着帮助市民身心放松、回归自然和促进社会交往等功能,让你的生活更绿色有氧。正值春暖花开季,城市公园成为大家闲暇放松的好去处,而帝都的公园绿化程度怎么样?是否就是大家印象中的钢铁之城?被誉为对标“雄安新区”的上海浦东在公园绿化等建设中又能给雄安怎样的启示?以及

什么时候公园人最多?

什么样的公园更受欢迎?

什么样的公园利用率才更高?

这些公园的使用情况对城市规划、旅游行业有怎样的启示?

在“互联网+”背景下,城市公园又有怎样的新机遇?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腾讯位置服务联合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在北京上海两地按照分类选择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或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园,基于百亿次定位大数据进行分析,发布此份《京沪公园使用大数据及规划启示报告》。

我们选择了四种公园类型和其中的一些代表性公园,来分析公园的受欢迎程度和使用情况。这些公园多是较为知名、人流量较大的公园,或是比较优秀的星级公园、精品公园。

Part One  公园基本情况

1

城市公园分布

城市公园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居住密集区

根据公开数据,北京市注册公园数为403个(2016年),上海市为165个(2015年)。基于腾讯地图,找到京沪两地所有公园的位置点信息,将它们画在地图上,可以发现,城市公园分布广泛,并且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居住密集区。

公园数量数据来源:北京-《瞭望东方周刊》,上海-2016年上海市统计年鉴;

公园位置点信息来源:腾讯地图POI数据;

2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北京北部、上海东北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多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北京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6平方米/人,上海则为7.6平方米/人。从各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数据可以看出,受区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双重制约,城市中心区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通常较小。北京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多的地区主要是在北部,而上海则是在东北部。

数据来源:北京市园林局网站,2016年上海市统计年鉴

Part Two  公园受欢迎程度

1

网络热度

哪些公园是“网红”?

樱花季促成玉渊潭公园和顾村公园最热!

根据腾讯位置大数据,春季时,在我们选取的几个公园中,用户通过社交分享最多的公园,北京是玉渊潭公园,上海是顾村公园。这两个公园的热度远远领先其他公园,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公园。玉渊潭公园和顾村公园在春季都有樱花节活动,京沪两地的植物园在春季也有较高的网络热度。

注:社交分享包括微信朋友圈、QQzone等社交工具中的签到信息

2

公园吸引力程度

公园有多吸引人?

部分大型公园超50%的游客来源于10公里外

公园的吸引力可以用到访者居住地到公园的直线距离的中位数来衡量。根据腾讯位置大数据分析,京沪两地都是知名公园吸引力较大。以北京颐和园和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50%的游客来源于20.3公里和17.6公里以外。热度最高的北京玉渊潭公园和上海顾村公园也有较高的吸引力。

3

外地游客比例

只有知名公园有外地游客?

社区公园仍有5~10%的外地游客到访

颐和园作为全国景点,毫不意外,外地游客比例高达40%,远超京沪其他公园。上海的公园中,人民公园的外地游客比例达到19%,可能与其临近旅游热点南京路和人民广场有关。总的来说,本身就是景点或临近人群聚集地的公园外地游客比例高。通常意义上社区公园主要服务于当地居民,而数据显示,京沪的社区公园仍有5~10%的外地游客到访。

Part Three  公园使用情况

1

工作日和周末人流量对比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超200%,

上海辰山植物园周末游客增幅达170%

大型的综合公园、主题公园、郊区公园周末人流量都有至少50%的增长,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海子郊野公园,上海的辰山植物园、顾村公园,周末游客增幅达到了100%以上。一些距离工作区较近的公园如上海陆家嘴中心广场公园、北京CBD历史文化公园,周末时人流量则出现了明显下降。

2

人流量随时间变化

上海的周末人流高峰期更晚更集中

上海中心型公园、主题型公园和郊区公园的高峰期在周末更为集中,并会发生明显推迟,到14~15点才达到人流量高峰。而北京的公园在上午10~12点期间就进入了高峰期,在15~16点也有一个高峰期。

Part Four  位置大数据带来的启示

1

建立合理的公园体系结构

丰富体系结构:大型公园和小微公园结合,优化空间利用率

  • 公园的使用情况可以用空间利用效率衡量,即“到访人数/公园面积” 。从数据来看,京沪两地空间利用效率高的公园都是中小型公园,而大型公园的空间利用效率则较低;
  • 考虑到安全、环境等管理成本,大型公园多采取收费、围合等管理模式,这会降低公园的空间利用率,可进一步研究费用高低、范围设定和利用率的关系,优化空间利用率;
  • 合理的城市公园体系还需要与就业中心结合的公园以及服务社区的公园。在空间资源日益紧张的大城市,除了在郊区新建大型公园外,在城市中心区新建更多的微型、小型公园也是不错的选择。

2

混搭多种功能区域

混搭区域功能:城市公园选址宜与多种功能区域搭配,关注慢行设施

  • 城市公园可以和工作区、商圈、公共活动区等多种区域相结合。公园在工作日可服务于区域就业、商务人士,在周末也可以服务市民休闲和社会活动。有利于凝聚人气,更大地发挥公园的功能。如上海的徐家汇公园,周边是写字楼聚集区,又是商圈,同时又有大量居民区,周末的空间利用效率相比于工作日反升8%;。
  • 关注公园周边慢行设施的设计,方便游客步行到达。结合热力图和三维地图可以看出,徐家汇公园东西两侧的汇金广场、港汇广场、徐家汇国际大厦、宛平宾馆、上海财政局等是公园使用者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五洲国际广场、均瑶国际广场虽然距离较远,但是沿肇嘉浜路到徐家汇公园较为便捷,也在步行范围内,所以也同样具有较高互动性。可见便利的慢行设施可以增强公园和周边的互动。

3

位置大数据优化公园服务

优化公园服务:根据到访人群来源判断服务偏向,提供精准服务

通过位置大数据,可以识别出公园的服务偏向,判断公园的使用是否符合预期,及时优化公园内部及周边服务设施。服务偏向可以根据到访过公园的游客工作或居住在公园周边2公里内的占比判断。如北京的北小河公园、上海的彭浦公园等服务周边的居住人群更多,这些公园可以考虑多配备小广场、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场等设施;而北京的CBD历史文化公园、上海的西康公园服务工作人群更多,则可以考虑多进行绿化并配备长椅等休闲设施。

4

位置大数据助力公园管理

助力公园管理:位置大数据提供精准宣传和功能评估依据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位置大数据可以帮助有意发展旅游产业的城市公园:

 ① 精确了解游客来源,针对性地投放宣传;

 ② 精确了解公园内的人流变化,针对大客流可及时开展客流的引导和内部监控;

 ③ 跟踪评估公园功能和效率,为评估和优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看完后是不是对帝都和魔都公园绿地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这些数据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下一期想要听小编扒什么?欢迎大家和小编进一步探讨~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04-2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腾讯位置服务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