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技术 | Hybrid载体的变化(三)

技术 | Hybrid载体的变化(三)

作者头像
icepy
发布2019-06-24 17:27:48
4530
发布2019-06-24 17:27:4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子曰五溪子曰五溪

如图:惊讶的变化

前面两篇文章从客户端的两个角度来说了说变化,今天我们从前端的角度来看一看这些变化,对于我们的工作会有什么样的改变,记得在2013年下半年时在携程做Hybrid App,当时对于前端的选择很有限,最好的解决方案也只是require.js + zepto.js + backbone.js,而今天,特别是VirtualDOM的出现让Hybrid最终的呈现将不止于Web,有了UIView这种Native的Render Engine,或者类似小程序这样,严格分离的Web Render Engine,这些火花的碰撞,正是因为前端技术方案的变化而引起的。

模块化是前端工程化的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而工程化的出现意味着你的应用可以在“可维护性”,“多态复杂场景”下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以前我们在写一个Hybrid页面时可能是这样的: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define(['baseView'],function(baseView){   
    return baseView({   })
})

而现今: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import baseView from 'baseView.js';
class indexPage extends baseView{}
export default indexPage

从直观上代码更易读,侧面来说可维护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当然现在不一定是要baseView,你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写一些基类,就像“UIViewController”一样有一些比较通用的方法,来处理“导航栏”的设置,转场等等。将这些比较通用的地方交给框架来处理,会降低业务编写的成本。带来这一切要从webpack,babel的普及,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更易读的方式来书写JavaScript代码,这些构建上的变化改变了我们思考的方式,如今我们会更倾向用“package.json”来维护项目,因为npm提供了强大的脚本钩子来让我们执行我们编写的构建脚本。

Facebook在2014年的时候开源了一个前端库“React”,说实话当年它一出来我们就在思考这样的方式可以对Hybrid这样的模式带来什么变化,它总结了视图处理的方式,当然我们并不能去“狭义”的比较,当然一句document.xxx操作DOM的方式在只有改变一个值的情况下的意义,这样的类比以前讨论的很多,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但是为什么“它”敢说它比操作DOM要快?那是因为一个页面不仅仅只有一个DOM,当你全部重绘,肯定要比绘制一部分要慢,而“React”要解决的就是绘制一部分。很多年前Backbone也提供了数据变化而更新视图的功能,你可以用发布订阅模式来处理这一部分,但是你还是需要去手动的操作DOM的更新,比如当你使用backbone配套的jQuery时: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this.$el.html('<div></div>')

这一部分传统意义上是可以交给框架去处理的,在“React”出现之前,“Angularjs”接替了一部分这些工作,那我们为什么要着重去说“React”呢?因为VirtualDOM这种来表现视图的描述,它为跨平台提供了基础和可能,这是AN无法比拟的。VirtualDOM将视图通过通用的结构来描述,比如: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tagName: "div",
children: [
{         
        "props": {              
            "className":"xxx",              
            "tagName":"div"
}
}
]
}

对于Web的意义它描述的是一组DOM节点以及节点上应该有的属性,如果对它进行一定的扩展,理论上它可以描述任何可以绘制的界面,你需要实现的只是对应的Render Engine而已。这也正是为什么React会存在ReactDOM这样的一个模块,它就是Web 的Render Engine,用来绘制Web界面。那么,如果我们在Native端也实现一个NativeReactDOM这样的Render Engine,这也意味着你可以用UIView这样Native的UI来描述界面,这也正是在后期出现的React Native的原因,没有VirtualDOM这一层抽象的描述,你很难做到一个真正意义的跨平台。如果有心的朋友应该可以发现Facebook又开源了一个库叫ReactVR,这也正是利用了VirtualDOM的抽象描述,在对应的VR上实现Render Engine来达到的其目的。Hybrid模式的出现也是想利用Web技术来写移动App,但是它不是完美的一种解决方案,真正没有瑕疵的跨平台,还真要感谢VirtualDOM的出现。

说到了描述界面,我们应该还要关注一种CSS的布局方式,我们知道传统的网页布局float或者postions,特别是前者在移动端上的实现会比较蛋疼,后来为了简化布局,CSS技术上出现了一种叫Flex布局的方案,这个方案就非常容易来描述移动端上的实现,Facebook又提供了一个库来实现移动端的Flex布局叫yogo(https://github.com/facebook/yoga),当然还有css(https://github.com/reworkcss/css)将css转换成了JSON对象形式,有了这些,剩下需要做的就是通信了,看来我们又可以回到前面两章中提及了JavaScriptCore,它来沟通Native和JavaScript,将一个Native界面完完整整的绘制了出来。

其实又不得不提到另外一种思考:“transformer”,babel的出现将ES6转换成了AST,通过操作AST又可以将代码转换成ES5,它可以直接跑在不支持ES6的浏览器中。“transformer”也就是转换的一种实现,它来具体的操作AST,将代码转换成你想要的,这个的意义是在“编写”上的,如果一个技术很难书写,对于普及是有很大限制的,为什么React可以如此流行,那是因为JSX的一种语法定义,我们可以用HTML的方式来描述React,这种方式又称之为“DSL”,我们可以定义一组通用的标签来描述,在“transformer”的帮助下将它转换成JS可以执行的描述。

当你在描述: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div className="icepy"></div>

你得到的却是: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React.createElement('div',{ className: 'icepy'})

甚至将你的CSS也进一步转换成对象,比如: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fontSize: '12px'
}

有了这些,你在对应的地方实现Render Engine,就可以将一个界面绘制出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React Native,Weex这样的移动UI框架的原因,就在于此了。

你身边如果有朋友对混合领域(跨技术栈)或全栈,编程感悟感兴趣,可以转发给他们看哦,^_^先谢过啦。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05-0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子曰五溪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开发 CloudBase
云开发(Tencent CloudBase,TCB)是腾讯云提供的云原生一体化开发环境和工具平台,为200万+企业和开发者提供高可用、自动弹性扩缩的后端云服务,可用于云端一体化开发多种端应用(小程序、公众号、Web 应用等),避免了应用开发过程中繁琐的服务器搭建及运维,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开发门槛更低,效率更高。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