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实战:基于技术分析的Python算法交易

实战:基于技术分析的Python算法交易

作者头像
AI科技大本营
发布2019-11-14 13:52:21
1.6K0
发布2019-11-14 13:52:2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AI科技大本营的专栏
译者 | Tianyu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本文是用 Python 做交易策略回测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上个部分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 介绍了 zipline 回测框架,并展示了如何回测基本的策略
  • 导入自定义的数据并使用 zipline
  • 评估交易策略的表现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介绍如何基于技术分析(TA, Technical Analysis)来创建交易策略。在此引用维基百科的解释,技术分析是指“基于对市场的历史数据、成交价格、交易量的研究,来预测价格走势的一套方法”。

在本文中,我会介绍如何使用流行的 Python 库 TA-Lib 以及 zipline 回测框架来计算 TA 指标。我会创建 5 种策略,然后研究哪种策略在投资期限内表现最好。

安装

我用到的库有以下几个: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yfolio    0.9.2
numpy      1.14.6
matplotlib 3.0.0
pandas     0.22.0
json       2.0.9
empyrical  0.5.0
zipline    1.3.0

辅助函数

在构造策略之前,我要先定义几个辅助函数(此处我只介绍其中一个,因为它是最重要的一个)。

这个函数用来设置回测的起始时间,因为我希望所有策略开始实施的时间保持一致,设置为2016年的第一天。不过,有些基于技术指标的策略需要一定数量的历史数据,也就是所谓的 warm-up 阶段。请一定记住一点,没有任何交易决策会发生在回测期的起始时间之前。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def get_start_date(ticker, start_date, days_prior):


        start_date_dt = datetime.strptime(start_date, '%Y-%m-%d')
        prior_to_start_date_dt = start_date_dt - relativedelta(days=2 * days_prior)
        prior_to_start_date = prior_to_start_date_dt.strftime('%Y-%m-%d')


        yahoo_financials = YahooFinancials(ticker)


        df = yahoo_financials.get_historical_price_data(
            prior_to_start_date, start_date, 'daily')
        df = pd.DataFrame(df[ticker]['prices'])['formatted_date']
        if df.iloc[-1] == start_date:
            days_prior += 1


        new_start_date = df.iloc[-days_prior]


        return new_start_date

策略

本篇文章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 投资者有 10000 元的本金
  • 投资时限为 2016-2017
  • 投资者仅投资 Tesla 的股票
  • 假设不存在交易成本,即交易佣金为零
  • 不存在做空行为(投资者只能出售他们拥有的股票)
  • 当投资者购买股票时,他们会花掉全部本金

之所以选择这段时期,是因为2018年中后的 Quandl 数据集还没有更新,我们希望代码可以尽可能简化。关于如何将数据载入 zipline 的更多细节,请参考到我之前的文章。

买入和持有的策略

我们首先来看最基本的策略 —— 买入和持有。具体的思路是,我们买入一定的资产,在整个投资期间不进行任何操作。因此在投资第一天,我们使用全部本金尽可能多地购买 Tesla 的股票,接下来什么事情都不做。

这种简单的策略可以作为其他高级策略的基准,若某种复杂的策略相比于基准策略反而损失了更多的钱,那么说明这种策略毫无用处。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zipline --start 2016-1-1 --end 2017-12-31 --capital-base 10000.0 -o buy_and_hold.pkl


    # imports
    from zipline.api import order_percent, symbol, record
    from zipline.finance import commission


    # parameters
    SELECTED_STOCK = 'TSLA'


    def initialize(context):
        context.asset = symbol(SELECTED_STOCK)
        context.has_ordered = False  
        context.set_commission(commission.PerShare(cost=0.0, min_trade_cost=0))


    def handle_data(context, data):

        # trading logic
        if not context.has_ordered:
            order_percent(context.asset, 1)
            context.has_ordered = True

        record(price=data.current(context.asset, 'price'))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接下来,我们载入有关该策略表现的 DataFrame: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buy_and_hold_results = pd.read_pickle('buy_and_hold.pkl')

这里可能会出现 ending_cash 为负的情况,原因是我们想要买入的股份是当天收盘时计算的,于是使用的是收盘价格。然而,这笔交易是次日执行的,价格可能会发生大幅变化。在 zipline 中,交易不会因为金额不足而被拒,但我们可以通过负的余额将其终止。我们可以想些办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例如手动计算第二天要买入的股份,并考虑股价上涨等因素,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我们使用一个辅助函数,将该策略的细节进行可视化:投资组合的变化,交易价格序列,以及每天的收益情况。

我们还使用了另一个辅助函数来观察策略的表现,该函数将用于最后一部分: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buy_and_hold_results = pd.read_pickle('buy_and_hold.pkl')

为了简洁起见,我们不会展示每种策略的全部步骤,因为它们的执行方式都是一样的。

简单的移动平均策略

我们采用的第二种策略基于简单的移动平均数方法(SMA, Simple Moving Average)。该策略的逻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

  • 当20天的 SMA 价格上升时,买入股份
  • 当20天的 SMA 价格下降时,卖掉全部股份
  • 用前19天和当天的数据计算移动平均数,次日执行交易决策

这是我们第一次调用预设辅助函数的地方,计算起始日期,以使投资者能在2016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制定交易决策。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get_start_date('TSLA', '2016-01-04', 19)
# '2015-12-04'

在下面的策略中,我们使用修改后的日期作为起始日期: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zipline --start 2015-12-4 --end 2017-12-31 --capital-base 10000.0 -o simple_moving_average.pkl


    # imports 
    from zipline.api import order_percent, record, symbol, order_target
    from zipline.finance import commission


    # parameters 
    MA_PERIODS = 20
    SELECTED_STOCK = 'TSLA'


    def initialize(context):
        context.time = 0
        context.asset = symbol(SELECTED_STOCK)
        context.set_commission(commission.PerShare(cost=0.0, min_trade_cost=0))
        context.has_position = False


    def handle_data(context, data):
        context.time += 1
        record(time=context.time)
        if context.time < MA_PERIODS:
            return


        price_history = data.history(context.asset, fields="price", bar_count=MA_PERIODS, frequency="1d")
        ma = price_history.mean()

        # cross up
        if (price_history[-2] < ma) & (price_history[-1] > ma) & (not context.has_position):
            order_percent(context.asset, 1.0)
            context.has_position = True
        # cross down
        elif (price_history[-2] > ma) & (price_history[-1] < ma) & (context.has_position):
            order_target(context.asset, 0)
            context.has_position = False


        record(price=data.current(context.asset, 'price'),
               moving_average=ma) 

注意:data.current(context.asset, ‘price’) 等同于 price_history[-1].

下图展示了该策略:

下图展示了20天的移动平均价格序列。我们还对每一次交易做了标注,即在记号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执行此笔交易。

移动平均交叉

移动平均交叉策略(Moving Average Crossover)可以看作是上一种策略的拓展版,用两个不同规格的移动窗口来代替单个的窗口。100天的移动平均数序列中,要隔很久才会出现价格的突变,而20天的移动平均数序列发生突变的速度要快很多。

该策略的逻辑如下:

  • 当较快的移动平均值穿越较慢的移动平均值时,我们买入股份
  • 当较慢的移动平均值穿越较快的移动平均值时,我们卖出股份

一定要记住一点,在这种策略中,许多不同长度窗口的组合构成了速度不同的移动平均数。

对于该策略,我们需要另外载入100天的数据,以便于准备 warm-up 阶段。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zipline --start 2015-8-11 --end 2017-12-31 --capital-base 10000.0 -o moving_average_crossover.pkl


    # imports 
    from zipline.api import order_percent, record, symbol, order_target
    from zipline.finance import commission


    # parameters 
    SELECTED_STOCK = 'TSLA'
    SLOW_MA_PERIODS = 100
    FAST_MA_PERIODS = 20


    def initialize(context):
        context.time = 0
        context.asset = symbol(SELECTED_STOCK)
        context.set_commission(commission.PerShare(cost=0.0, min_trade_cost=0))
        context.has_position = False

    def handle_data(context, data):
        context.time += 1
        if context.time < SLOW_MA_PERIODS:
            return


        fast_ma = data.history(context.asset, 'price', bar_count=FAST_MA_PERIODS, frequency="1d").mean()
        slow_ma = data.history(context.asset, 'price', bar_count=SLOW_MA_PERIODS, frequency="1d").mean()


        # Trading logic
        if (fast_ma > slow_ma) & (not context.has_position):
            order_percent(context.asset, 1.0)
            context.has_position = True
        elif (fast_ma < slow_ma) & (context.has_position):
            order_target(context.asset, 0)
            context.has_position = False


        record(price=data.current(context.asset, 'price'),
               fast_ma=fast_ma,
               slow_ma=slow_ma)

接下来,我们绘制了两个移动平均价格序列。我们可以发现,该策略产生的交易行为要比 SMA 策略少得多。

移动平均线收敛差异

MACD 的全称为 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Divergence,即移动平均线收敛差异指标,是一种常用于股价技术分析中的指标。

MACD 由三个时间序列构成:

  • MACD 序列:快速(短期)和慢速(长期)的两个指数移动平均值的差值
  • 信号序列:MACD 序列的 EMA(指数移动平均值)
  • 差异序列:MACD 序列与信号序列之间的差值

MACD 的参数包括计算三个移动平均数的天数,即 MACD(a, b, c),参数 a 表示快速 EMA,b 表示慢速 EMA,c 表示 MACD 序列的 EMA。最常见的参数配置为 MACD(12, 26, 9),也是本文所采用的配置。若每周有6个工作日,这三个参数分别对应2个星期、1个月、1.5个星期。

必须记住一点,由于 MACD 是基于移动平均方法进行计算的,因此它是一种滞后指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 MACD 在股市上的作用很小,它无法得出准确的价格趋势。

该策略的基本思想如下:

  • 当 MACD 线穿越信号线向上时,买入股份
  • 当 MACD 线穿越信号线向下时,卖出股份

和之前一样,为了准备 warm-up,我们要保证有34个历史数据值来计算 MACD: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zipline --start 2015-11-12 --end 2017-12-31 --capital-base 10000.0 -o macd.pkl

# imports ----
from zipline.api import order_target, record, symbol, set_commission, order_percent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talib as ta
from zipline.finance import commission

# parameters ----
SELECTED_STOCK = 'TSLA'

 #initialize the strategy 
def initialize(context):
    context.time = 0
    context.asset = symbol(SELECTED_STOCK)
    context.set_commission(commission.PerShare(cost=0.0, min_trade_cost=0))
    context.has_position = False

def handle_data(context, data):
    context.time += 1
    if context.time < 34:
        return

    price_history = data.history(context.asset, fields="price", bar_count=34, frequency="1d")
    macd, macdsignal, macdhist = ta.MACD(price_history, 12, 26, 9) 

    if (macdsignal[-1] < macd[-1]) and (not context.has_position):
        order_percent(context.asset, 1.0)
        context.has_position = True

    if (macdsignal[-1] > macd[-1]) and (context.has_position):
        order_target(context.asset, 0)
        context.has_position = False

    record(macd =  macd[-1], macdsignal = macdsignal[-1], macdhist = macdhist[-1], price=price_history[-1]) 

接下来,我们绘制了 MACD 线和信号线,交叉点代表买入/卖出的信号。另外,你也可以试着用直方图的形式来展现 MACD 差异。

相对强弱指标(RSI)

RSI 的全称为 Relative Strength Index,即相对强弱指标,也是一种用于创建交易策略的技术指标。RSI 被看作是一种动量振荡器,它可以估测价格变化的速度和幅度。

RSI 指标评估了股价的向上力量与向下力量的比率。若向上的力量较大,则计算出来的指标上升;若向下的力量较大,则指标下降。

RSI 的结果为0到100之间的数字,一般按14天进行计算。为生成交易信号,通常要指定 RSI 的下限为30,上限为70。也就是说,30以下在超卖区,70以上为超买区。

有时候,也可能会设定一个比较居中的值,比如在涉及到做空的策略中。我们也可以选择更极端的阈值,如20和80。不过,这要求具备专业知识,或者在回测时尝试。

这种策略的思想如下:

  • 当 RSI 低于下限(30)时,买入股份
  • 当 RSI 高于上限(70)时,卖出股份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zipline --start 2015-12-10 --end 2017-12-31 --capital-base 10000.0 -o rsi.pkl


    # imports ----
    from zipline.api import order_target, record, symbol, set_commission, order_percent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talib as ta
    from zipline.finance import commission


    # parameters ----
    SELECTED_STOCK = 'TSLA'
    UPPER = 70
    LOWER = 30
    RSI_PERIOD = 14


     #initialize the strategy 
    def initialize(context):
        context.time = 0
        context.asset = symbol(SELECTED_STOCK)
        context.set_commission(commission.PerShare(cost=0.0, min_trade_cost=0))
        context.has_position = False

    def handle_data(context, data):
        context.time += 1
        if context.time < RSI_PERIOD + 1:
            return

        price_history = data.history(context.asset, fields="price", bar_count=RSI_PERIOD+1, frequency="1d")
        rsi = ta.RSI(price_history, timeperiod=RSI_PERIOD)

        if rsi[-1] < LOWER and not context.has_position:
            order_percent(context.asset, 1.0)
            context.has_position = True

        if rsi[-1] > UPPER and context.has_position:
            order_target(context.asset, 0)
            context.has_position = False

        record(rsi=rsi[-1], price=price_history[-1], time=context.time) 

下图绘制了 RSI 指标和上、下限:

效果评估

最后一步,把所有的评估指标放入一个 DataFrame 中,然后观察其结果。我们会发现在回测时,基于简单移动平均方法的策略在收益方面表现最好,其夏普指数也最高,即在特定风险下,可获得的收益最高。基于 MACD 的策略排在第二位。只有这两种策略的表现超过了我们所设置的基准。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erf_df = pd.DataFrame({'Buy and Hold': buy_and_hold_perf,
                        'Simple Moving Average': sma_perf,
                        'Moving Average Crossover': mac_perf,
                        'MACD': macd_perf,
                        'RSI': rsi_perf})
perf_df.transpose()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结论

本篇文章介绍了如何利用 zipline 和 talib 进行交易策略的回测,使用的技术指标包括移动平均数、MACD、RSI 等等。但这只是一些基础,还有相当多更加复杂的策略。

另外,我们必须记住一点,一些在过去表现很好的策略不一定也适用于未来。

(*本文为AI科技大本营编译文章,转载请微信联系 1092722531)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11-1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AI科技大本营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安装
  • 辅助函数
  • 策略
  • 买入和持有的策略
  • 简单的移动平均策略
  • 移动平均交叉
  • 移动平均线收敛差异
  • 相对强弱指标(RSI)
  • 效果评估
  • 结论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