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算法推荐与 RSS 订阅

算法推荐与 RSS 订阅

作者头像
zgq354
发布2019-11-24 18:57:16
1.3K0
发布2019-11-24 18:57:1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0x00010x0001

今天在 阑夕的一条微博 又看到了“他们的时间和生命不值钱,是我们的产品给了他们幸福感”这句熟悉的话,想起了在上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关于信息爆炸的一些思考,也试着整理整理。

自从互联网诞生开始以来,我们渐渐进入了信息过载的时代,面对信息过载,通常有以下思路:一种是走编辑精选路线,在特定的专题上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源,比如杂志,网站,新闻客户端等;另一种是走聚合路线,就像博客时代的RSS订阅,现在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等。

历史的潮流到了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达门槛变得极低,很多东西不需要过多的处理和筛选,就能交给对方。无形中也加重了信息过载的现象,人们每天面对目不暇接、良莠不齐的信息,深入思考的时间的剥夺也日益严重。如何应对这爆炸的信息,快速获得自己需要的部分,也成为了一种需求。

张一鸣 为佩奇关闭Google Reader的魄力叫好! 一文说,

我发现,要成为Google Reader常用用户必须具备两个特点: 一、信息组织能力强,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哪。 二、自制力强,有规律的整理并能控制好RSS源的数量。 显然,能达到这两个条件的用户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愤慨的Google Reader用户多是媒体从业人员。一款本该面对大众的产品却只能满足的是很小的一部分用户的需求,那就注定不会走得长远。 在我使用过一段Google Reader后,就已经不看好它的前景。这里订阅模式对用户要求太高,用户需要自己去想好“我喜欢什么,我订什么”。 对于那部分有一些兴趣但不是太喜欢的内容到底是订是不订,这也够让用户纠结的。比如我并不想看来自36氪所有文章,我只想看其中跟移动互联网有关的。那我到底是订还是不订呢? 所以,我认为这个订阅过程的用户体验就很不好。

我认为,虽说 RSS 订阅的门槛比较高,要求用户具备信息组织和筛选的能力和一定的自律才玩的转,但这应该是信息获取方面一种比较极致又纯粹的状态:各种更新的信息源以统一的方式输出,把选择的权力交还给用户,以辅助用户更高效地获取信息为主要功能。一切的中心,都应该从「让用户更好地掌控信息」的角度出发,而不是通过信息的控制去掌控用户。

面对用户的门槛,大概有两种策略,一种是保持本心,做好产品,引导用户,提高用户整体的信息素养,更好地使用工具去为自己更高效地获取信息而服务,另一种是用更低门槛产品去填补这个空缺。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没有情怀和价值观的驱动,第一种显然是无稽之谈,使用 RSS 应对信息爆炸的用户毕竟占少数,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强迫用户去学习,大多数的用户大概会选择更傻瓜更方便的工具,在 KPI 的范围内是吃力不讨好的。

所以商业公司大都偏向于第二种策略:降低产品的门槛,迎合这部分用户选择信息的需求。但毕竟还是商业公司,当看到这部分用户需求的巨大缺口,它会不断捕获存在这个空缺的用户,试图成为用户的一部分并控制它,使用户依赖于此,并从中获得利润。

在广告模式的加持下,利润压力的驱使下,在同行的竞争下,它必然会考虑加入让用户沉迷其中的元素,不知不觉中夺走用户的时间,也不会告诉用户什么他们降低的是什么的门槛。比如说,今日头条的APP,在默认情况下,当用户按返回键想退出,它又继续启动推荐,企图把用户留下来继续看。在形成依赖之后,在用户的反感范围内,推送广告之类的内容,在无形中也通过算法选择展示的内容去影响用户的认知。

5月份有这么一个新闻 如何看待今日头条推送的新华网斥责腾讯文章「还要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曾经我还是高三的时候在思考的话题,现在好像已经变成了现实。接受着信息喂养的用户,同时也在被它牵着鼻子走。作为一个媒介,本应尽可能保证信息的真实,然而,如今的“媒体”,特别是“自媒体”,重点转向了迎合受众的情绪宣泄,目标也变成了一个个的"10w+"。

可以看到的是,在熟悉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受不了算法推荐的普遍的低质量、掺杂广告和时间绑架而开始逃离,尝试其它类 RSS 的产品(例如即刻)、再到 RSS 订阅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两年我在了解了 RSS 的同时,也试着向周围的朋友推荐 RSS 订阅,其实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简单想法:大家在接触越来越多的信息,慢慢进步,直到直面信息爆炸,被各种地方的算法生成的信息流的迷雾所困扰的时候,除了依赖算法推荐以外,其实还可以有一种可以真正地把控自我的选择。把信息的选择与输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提高自我的信息素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媒体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们。

目前我还在探索中,目前形成了一个自我感觉还比较理想的碎片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大致流程:以网站、公众号、RSS Feed等作为信息源,RSS阅读器定期访问它们,抓取更新并收集起来;自己再定期找一个固定的时间统一筛选处理这些碎片信息;遇到值得认真阅读的内容,则加入阅读列表,再找一些专注的时间消化;最后,通过印象笔记把有意思的留存起来,以便日后的回顾。

具体的流程和涉及到的工具,大概如图所示:

博主的碎片信息处理流程
博主的碎片信息处理流程

当然,这个有些机械化的消息接收流程并不代表全部。在闲暇的时候,我也随便逛逛各种网站、微信、APP推荐的内容。因为主要的信息源都有阅读器在收集,不担心错过什么,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焦虑。在不错过新的信息、想法的同时,可以挤出时间好好看看书、写写代码,让这被碎片信息拆散的时间重新变得完整起来,还是蛮惬意的。

不得不说,iOS 端的 Reeder 真的做的十分用心,不仅可以通过 Fever API 与自建的 Tiny Tiny RSS 订阅器融合,甚至还集成了 Instapaper 和 Evernote 的API,再配合 iPad 的大屏,可以说十分地契合我现在的碎片信息的阅读流程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觉得,如果完全依赖有倾向的算法工具全权接管信息筛选的过程的话,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信息筛选的权力需要把握在自己手上,工具的存在,只是用来辅助我们处理特定的问题,而不是让我们把这个环节全权交给它。也许,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在信息严重爆炸时代的「上网冲浪」吧。我们还是大学生,正值最佳的学习时期,在这方面怎么能这么早就缴械投降呢?

当初刚接触 RSS,尝试着做了 weibo-rss 这个小工具的时候,在简书上遇到了这篇 RSS:足够方便,也注定小众,意外地结识了可爱的 idealclover,再后来在 RSSHub 的群里再次相遇,也是一段十分珍贵又有趣的经历啊哈哈哈(逃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8-11-2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