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心得体会】聊一聊在国内计算机读研,遇上的那些导师们...

【心得体会】聊一聊在国内计算机读研,遇上的那些导师们...

作者头像
用户1564362
发布2019-11-28 23:00:39
发布2019-11-28 23:00:39
675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飞总聊IT飞总聊IT

今天主要分享一下那些在国内读过研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事。

我当时为什么选择读研呢?后来我总结了,有以下这么几点:

  1. 大学的时候忙于课程,完全没有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不清楚自己毕业后到底想做什么。
  2.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大概率是做程序员,但是编程能力还算不上高级。
  3. 成绩还不错,大概率可以保研。
  4. 身边的同学都读研了

就像我当时还不清楚我大学毕业后能干什么,我当时其实也不清楚,攻读研究生阶段能学什么。

然而现如今,我也已经研究生毕业了,然后我又总结了,读研对我的人生有何帮助呢?

  1. 首先,我本科毕业的那年,刚好处于机器学习、知识图谱、深度学习刚刚刚刚刚刚在国内兴起的阶段,我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刚”呢?因为我想极力形容一下那个稍纵即逝的感觉,因为我直到本科毕业,都完全没听说过什么机器学习、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如果我那时毕业就选择工作的话,我可能到现在为止,仅仅是一个高级程序员儿。
  2. 在研究生阶段,尽管我不喜欢我的导师(甚至有点恨),但我还是拓宽了眼界,收获了不少前沿知识。
  3. 研究生毕业刚好赶上“算法”热,工作也相对好找,薪水也比往届要高。

而今天,我主要想讲一讲在国内读研(211高校)的体会。

整篇文章都是来源于亲身体验,可能有人和我的经历相同而深有体会,也有可能有人与我的经历恰好相反,以至于认为我夸大其实,都无所谓,不管是写文章还是读文章,都难免有主观情绪在,大家乐呵乐呵就好。

刚开始读研什么感受?

读研无外乎两种途径,考研和保研。

虽然小编我没经历过考研,但相信那些考研学子一定是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孤独和折磨,挥洒了无数汗水甚至是泪水,才从众多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

那保研的就更不用说了,本科阶段就是专业前几名,而且省去了考研这道程序,会有一种小小的“优越感”。

同时,刚读研的学生之间,也会存在着鄙视链,保研的鄙视考研的,本科学校好的鄙视本科学校差的。

其实不管是保研还是考研,我们都是“优秀的那些人”,骨子里流露着那么一丝丝自信甚至是自傲,相信自己在研究生阶段一定会继续大展宏图。

然而现实是什么呢?

现实是,你选择的导师,可能一学期只能见上一面。有的是因为导师身处行政职位,疏于学术,更多的是因为导师自己能力不足,而将自己的学生过继到其他导师门下。

或者,你会发现,其实你的导师并没有学校网站公布的导师简历上那么厉害。导师手上的项目多,可能仅仅是因为ta的人脉广,或者因为ta会忽悠。导师的论文多,可能仅仅因为学生如果想毕业,必须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而且一定得挂上导师的名字。

或者,你会发现,你不是在读研,而是在打工,而且薪水少的可怜。打什么工呢?如果你的导师有厂子,那么你会不定期去他的工厂干一些体力活,美其名曰动手实践。或者你的导师写了一篇论文or你导师的得意门生(不是你)写了一篇论文,要你检查一下论文中是否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等等。

再或者,你会发现,你不仅仅在打工,不仅薪水少(甚至是免费劳动力),而且你还要忍受人格侮辱等折磨。有些导师脾气暴躁,在外面如果项目没有拿下来,就容易发脾气,人一发脾气,就容易说过激的话,说过激的话就容易伤人,而你却不能回击。

到后来,你会发现,网上流传的996工作制是假象,因为你体验的生活可能是8107。有的实验室甚至开通了打卡功能,每个星期必须打满多少个小时。

导师如果手上有项目,那么你就不能选择自己想研究的方向,而是去完成项目中设定的工作。每周的组会不是看你到底做了哪些东西,而是纠结你的周报字数的多少。

把“产”放到了第一位,只有和企业公司合作才有“产”,而“产”慢慢就变成了“钱”。这也就意味着,导师拿到的项目多,就等于拿到了外快。一个导师如果能拿到一个项目,那么他每个月就能从这个项目资金中领取差不多4000的劳务费。因此你会看到,国内的大学教授鲜有一心一意搞科研的,多数是各地跑拉项目的。有些学校对教授和副教授的考核指标之一,就是看他们拿到了多少项目。

小编我也曾经帮导师写过招标书,招标书里常用的一句话大概就是“企业缺研,高校缺钱,因此造成了XXX的痛点”,以至于我现在在看某些文章中提到“痛点”时,我都在想到底痛不痛,痛在哪里?企业缺“研”吗?我觉得不应该缺,每年那么多高校毕业生都去搬砖了吗?为什么毕业生会比在读生缺少“研”?高校缺钱吗?高校是真的缺钱。我始终认为学校对科研的投入太少了(钱都花在了修路和装修上)。而且国家对985和211两类高校的经费投入也有着天壤之别,一般来讲,国家给985高校的科研经费大概是211高校的10倍以上。高校是缺钱,但是如果通过教授拉项目来进行补足的话,会让科研变了味道。

话题再转回来。研究生导师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我来讲几个差的:

  1. 每周固定一两天,去导师有股份的工厂打工,这还算好的,至少不会有安全问题。
  2. 导师没工厂,但是有项目。隔三差五和企业的人开会,一开开一天,完事写周报的时候,导师还觉得你没工作量,项目也没做好。
  3. 写论文了,只会告诉你,你的论文写得差,哪哪都差,但是就是不告诉你到底哪里差,那你更别奢望老师会帮你改。
  4. 帮导师跑腿,倒茶送水、家里有孩子的话,你还有机会成为保姆帮忙照看一天孩子。帮导师买饭、买东西、跑财务。
  5. 心情不好了,不分场合,不分情况,破口大骂,完全不在乎你的感受
  6. 毕业季,限制你找工作的时间,不给你实习时间,让你尽早回来继续给他打工。
  7. ……

那那些好的导师呢?

  1. 首先讲清楚自己有哪些资源、有哪些研究方向,看你感兴趣哪个方向。
  2. 导师和学生方向明确,齐头并进。
  3. 态度温和,有问必答,对待自己的学生如对待亲儿子那样
  4. 在找工作阶段,全力支持自己的学生。

上述两类导师,都是自己的导师和别人家的导师。遇上一个好导师,不仅学业事业双丰收,还能收获一段真挚的师生情。遇上一个讨厌的导师,真的…只能说欲哭无泪。

研究生选导师,是个技术活,就像投胎一样,投好了,你爹就是王jl。选的导师不好,不仅毕业难,正常生活下去都难(努力不让自己走上歧途,想想自己的父母,想想自己的朋友,想想那些在乎你的人。)

虽然有各种问题,但是我坚信读研是正确的选择,“导师能给的是资源,未来全靠自己”。这是我一同门说的话,我也清楚这话没毛病。但是我想说,如果成就达成像是走楼梯的话,遇上一个好的导师,你就像是走在一个往上走的电梯上。反之,遇上一个不那啥的导师,你就像是走在一个向下走的电梯上,你努力向上攀,虽然最终能到达新的楼层,但是你却浪费了更多的精力。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11-2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飞总聊IT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