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硅谷之狼:科学家如何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硅谷之狼:科学家如何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作者头像
大数据文摘
发布2019-12-18 15:33:10
4140
发布2019-12-18 15:33:1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大数据文摘大数据文摘

大数据文摘出品

来源:towardsdatascience

编译:徐玲、楚阳

被爱因斯坦称为“超距怪作用”的物理现象——量子纠缠无疑是量子力学界最怪异的概念。它描述了两个粒子互相纠缠,即使相距遥远距离,当其中一颗状态发生变化,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

然而,它却并非只适用于物理学,事实证明,硅谷的科学家也有分身。

没人喜欢一天工作12小时却只得到8小时的报酬,于是,人们渴望成为科学家。一些人最初梦想成为社会科学家,致力于消除全人类的贫困,后来,他们被高盛说服(成立于1869年,现是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银行),于是决定先消除自身贫困。

另一些人企图探索实用科学,因为他们想知道宇宙是如何运转的,因此,他们最终来到芒廷维尤(硅谷的主要地区之一)来挖掘客户的点击量。

那些变换的事务最折磨人

当然,无论你是哪种科学家,最终都会痴迷于一些无情变换的事务,比如,一张包含价格波动信息的图表。你的前途被这些变化所左右着,因此,你可能一会儿似所向披靡,一会儿想悬梁自尽,一会儿又发现自己头朝下从从谷歌滑梯中冲出而且撞破了头。

谷歌办公室的滑梯

欲知谷歌办公室的各种滑梯,详戳如下链接: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googles-office-slides-2012-5

为了控制住局面,天才的科学家们需要努力工作,不断吸收大量信息以至于有时候会,额……会因大脑抽搐而累到在地。

管理财务的科学家会练就两只眼睛分工合作以同时获取两块屏幕上信息的能力,比如,左眼看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假新闻,右眼看彭博社(Bloomberg,全球商业、金融信息和财经资讯的领先提供商)的假新闻。类似的,数据科学家也会一心二用,比如,用左脑看arXiv上的文章,用右脑构思OpenAI的任务。

然而,知识总是无穷尽的,于是,多数科学家记忆缩略词,少数科学家查阅其完整形式,没有科学家理解其基本概念。曾经,对CDS(内容分发服务)和CDO(担保债务凭证)概念的混淆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眼下,对DNN,CNN和LSTM概念的误解则更会加深人们的焦虑:在机器学习算法中,有色人种有时会被标记为“大猩猩”,而Ricky Gervais有时被判定为极权主义者。

即使你不大懂技术,也要努力完成上天派给你的这些任务。如果你在华尔街,你可能会为缩短股票交易时间5毫秒而掘地铺电缆;而如果在硅谷,你可能会经常访问久不更新的英特尔技术论坛以便及时发现新一代“神经计算棒”(NCS)。

不妨对自己好一点

如果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不妨回过头来善待自己。许多著名的金融人物——从伯尼•麦道夫到雷曼兄弟都忠于这条经久不衰的策略:从养老基金中寻找财富缺口。科学家们通过接受老员工的工作而获取相应利益。正如戈登的台词“贪婪不好听,确实好东西”所云,Richard Sutton教授(现代计算的强化学习创立者之一)也认为:“贪心算法……是最优算法”

科学家们将自己置身于繁忙之中而累到不能自己。为了保证状态在线,银行家们历来都是通过可卡因和窑姐来放松自己,而写代码的小子则通过Joylent(一种代餐粉)达到自嗨效果。至于性需求,他们期待着性玩偶变得更智能。

相关报道:

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the-wolf-of-silicon-valley-150e5f501216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12-0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大数据文摘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