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加入开源社区,让开源成为日常习惯 | LF APAC 首批开源布道者发布会演讲文字稿

加入开源社区,让开源成为日常习惯 | LF APAC 首批开源布道者发布会演讲文字稿

作者头像
腾讯云原生
发布2021-02-07 10:40:30
9170
发布2021-02-07 10:40:30
举报

陈一苇,Linux Foundation APAC 首批开源布道者(Open Source Evangelist)之一;SuperEdge 边缘容器开源项目发起人之一;腾讯云资深架构师,拥有多年 Kubernetes,云原生架构设计开发经验。

本文整理自 陈一苇 在 2021 年 2 月 3 日 Linux Foundation APAC 首批开源布道者官方发布会上的分享内容——加入开源社区,让开源成为日常习惯

前言

在大家阅读发布会的文字稿之前,我想先聊聊为什么我想去讲这个题目。

在发布会几分钟的分享中,很难跟大家剖析探讨开源有什么好处,对个人对企业有什么收获。因此,我决定聊聊我所热爱的开源社区以及开源给我带来的快乐,来吸引大家一起参与并加入开源社区。

不少同学喜欢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贴开源项目的贴纸,一方面是想凸显个性,装饰自己的电脑,以免认错自己的电脑;但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个行为也包含了一个潜在的交流需求:想象着自己某天在某个街角咖啡店,遇到一个电脑上贴着熟悉贴纸的陌生人,能够走上前一起去聊聊技术、畅想开源。

说完了背景,下面进入主题吧。希望大家看完下面的文字稿,能有一些启发,能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开源社区,爱上开源。我也会和各位开源布道者一起来协助大家,打造更加有趣、更加活跃的开源技术社区。

加入开源社区,让开源成为日常习惯

大家好,我是陈一苇,很荣幸成为 Linux Foundation APAC 开源布道者的一员,也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聊聊开源。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现于腾讯云当架构师,正在努力通过这个平台去主动为开源做贡献。作为开源布道发起人之一,在上一年 12 月份开源了 SuperEdge 边缘容器项目[1],开放了我们在边缘计算方面的一些经验和积累。

在此之前,我曾在美国工作多年,负责基于 Kubernetes 的云原生平台架构设计,参与了大量国内外开源活动。也正是这些工作和活动,让我爱上了开源文化。

开源与社区

对于我来说,开源不仅仅是工作的一部分,更成为了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乐趣。

相信不少人跟我一样,都遇到过要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解释自己工作的难题。比如要解释 Linux 是什么?云是什么?容器是什么?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已是再熟悉不过的词汇,要解释时却发现很难以用三言两语去跟他们讲明白。

而在开源社区,我进入了另外一个圈子,交到了一群新的朋友。他们可能在不同的城市甚至国家,有着不同的母语,但却用着同样的词汇,用着同样的编程语言,关注着同样的热点技术话题。在这里,不是只有技术大牛才能参与开源、分享技术,而是任何人都能通过开源和分享去交流学习、提升自我,成为技术专家。

开源是一个带有强烈社交属性的活动,是一个创造、学习、交流联系的循环。通过网络和代码、新的想法和技术进入到社区,被大家所熟悉和学习,再通过一系列的代码审查,技术分享和布道,吸引新的贡献者带来新的创造。

当一个项目开源后,每一个参与项目的人都是平等的。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做贡献者,都能向项目提交 Issues 和 Pull Requests,用自己的经验和独特的视角去参与进项目,做出自己的贡献。

开源社区也是开放的,在社区里,不仅仅是以一种学习的角色,更是以一种分享、交流的角色去参与。以后参加技术会议,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有意思的项目,不妨去跟演讲者聊聊看:“我对这个项目十分感兴趣,请问如何能够参与这个项目,加入这个社区?”

参与开源的三个维度

如果说落地的技术才是好技术,项目的开源和发展就是一个探索世界的过程。受到我喜欢的一部动画[2] 的启发,我觉得参与开源也可以分成三个维度:

一维的开源用户就像走在一条直线上,只能前进或者后退。 由于缺少广泛的交流和反馈,很多时候会使得项目的场景单一,功能设计上很难去立即判断好坏。直到碰到技术壁垒或在实践上遇到了困难,堵住了前进之路,导致了项目生命周期过早的终结。

二维的用户则可以往两边移动,绕过大石头,进入了更广阔的世界。 他们加入了开源社区,把自己的想法和代码贡献出来,甚至去负责代码PR的审核。依托于项目,主动地去接收信息,并通过代码评审、社区的分享和讨论等方式,得到快速的反馈。所以他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项目,了解项目发展的思路和一些技术设计上的取舍。

在此之上的三维用户,则学会了向上爬。 他们能够越过高墙,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这项目,建立开源社区;他们可能作为开源项目的技术委员会成员,在某个技术方向上把握整个项目;他们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能够收集到各种场景和需求,综合各方的想法,去正确的带领项目,把控项目方向。

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也能通过这个社区,接触到更多的落地场景、进行生态整合,形成技术标准,从而把项目、产品、收益都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只有开源的技术才能形成标准,闭源项目的标准只能说是项目的说明书,很难成为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准则。

通过上述这个“三维”的比喻,相信大家已经看到,在开源社区中存在着不同的角色和参与方式。同时,也希望能够借此比喻来鼓励大家去更加深入的融入社区、了解技术、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把开源变成日常习惯,成为一种乐趣!

开源布道

最后,作为一名开源布道者,我希望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协助社区把开源这件事情变成日常:

  • 为开源活动、开源项目提供协助;
  • 推广培训认证,包括企业对开源项目的管理和应用方面的课程 Open Source Management & Strategy [3]和各种技术的培训认证,帮助企业和个人在理解开源,在开源和收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去享受开源带来的快乐及好处;
  • 通过 Linux Foundation 开源布道者这一中立的角色,去促进垂直领域的发展和多技术社区的合作。

以上,就是我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聆听。

此外,关于首批开源布道者官方发布会更多详细内容以及视频回放,请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xJSCs5jGxAb5KegIUgrv_w

联系方式:

Slack:slack.k8s.io: @yiweic

参考资料

[1]

SuperEdge 边缘容器项目: https://github.com/superedge/superedge

[2]

动画 :《宇宙兄弟》第十三集 – 三次元的蚂蚁

[3]

Open Source Management & Strategy : https://training.linuxfoundation.org/training/open-source-management-and-strategy/

  往期精选推荐  

技术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

进入腾讯云原生技术&产品交流群

与更多小伙伴一起交流云原生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2-0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腾讯云原生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前言
  • 加入开源社区,让开源成为日常习惯
    • 开源与社区
      • 参与开源的三个维度
      • 开源布道
        • 参考资料
        相关产品与服务
        容器服务
        腾讯云容器服务(Tencent Kubernetes Engine, TKE)基于原生 kubernetes 提供以容器为核心的、高度可扩展的高性能容器管理服务,覆盖 Serverless、边缘计算、分布式云等多种业务部署场景,业内首创单个集群兼容多种计算节点的容器资源管理模式。同时产品作为云原生 Finops 领先布道者,主导开源项目Crane,全面助力客户实现资源优化、成本控制。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