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1. 辩证唯物角度:人类对于事物的一般性规律总结。而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 信息论角度:人类自身对抗熵增所必须的有效信息。(生物必须主动降熵以维持生命) 3. 认知角度:知识是认知活动的基本单位。
4. 哲学角度:知识即定义的一个范畴。范畴化是心智的最基本动作。
知识与学习
1. 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去理解一个又一个的新概念,新概念和知识体系的连接强度标志着对新概念理解的深刻与否。
知识与想象
1. 所有的想象都是基于自身已有知识,对其进行排列组合或对某个特性进行放大缩小的结果。
知识增强
1. 知识量
2. 连接强度(本质)
3. 结构性(清晰)
4. 灵活性(排列组合)
逻辑
1. 逻辑是形式的科学,而非内容的科学。
2. 在苏格拉底三段论中,逻辑不关心人为什么会死(科学研究);逻辑关心的是这个推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逻辑)。
3. 逻辑推理中,结论的信息一定是蕴含在前提中的,否则是推理不出来的(从信息熵的角度理解)。
逻辑的作用
1. 虽然人类受制于自己的认知规范和感受器官的天然局限,只能在有限的理性里认识有限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对象和因果的持续分析,仍然能够获得局部有效的模型来指导生活。(这里想强调的是对象和因果)
心智
1. 心理表征:事物在心理的第一层映射。
2. 计算:第二层的高阶思维活动。
3. 心智 = 心理表征 + 计算
4. 认知活动:心理表征经过计算转换为另一些心理表征。
心智与学习
0. 需求驱使:现实需求
1. 寻觅知识:营养
2. 表征学习:从刺激到符号 3. 概念学习:从符号到范畴
4. 命题学习:概念间的关系
5. 理论总结:抽象泛化
0、1、2:感知层
3、4:认知层
5:理性层
(三观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以上整个过程。例如,好奇心就是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固执心也是一种人类对于自身知识体系的一种本能)
心智活动的结果:预测、判断、结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