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2021年半导体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1年半导体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作者头像
资产信息网
发布2022-04-18 15:39:01
8570
发布2022-04-18 15:39:0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

第一章 行业概况

半导体行业是指以半导体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个产业。上游为半导体支撑业,包括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中游按照制造技术分为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

图 半导体产业链产品线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同花顺iFind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同花顺iFind

图 全球半导体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制程越来越小,投资额越来越高。例如一条16nm先进制程的半导体代工厂投资额高达120-150亿美元,全球将只有Intel、台积电、三星这三家企业可以承担如此巨大的资本开支,其他企业已无力跟进,先进制造产能将快速集中。

图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在半导体行业当中,半导体材料是此行业的支撑业。半导体材料是指导电率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材料。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在1mΩ•cm~1GΩ•cm之间,一般情况下其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是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光半导体器件的重要材料。

按照化学组成不同,半导体材料可以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在半导体发展过程中,一般将硅、锗元素半导体材料称为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将砷化镓(GaAs)、锑化铟(InSb)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三元化合物半导体,如GaAsAl、GaAsP;还有一些固溶体半导体,如Ge-Si、GaAs-GaP;玻璃半导体(又称非晶态半导体),如非晶硅、玻璃态氧化物半导体;有机半导体,如酞菁、酞菁铜、聚丙烯腈等。统称为第二代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主要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氧化锌(ZnO)、金刚石、氮化铝(AlN)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禁带宽度决定发射光的波长,禁带宽度越大发射光波长越短;禁带宽度越小发射光波长越长。其它参数数值越高,半导体性能越好。半导体迁移速率决定半导体低压条件下的高频工作性能,饱和速率决半导体高条件下的高频工作性能。从表中可以看出,以GaN为代表的宽禁代半导体在大功率、高温、高频、高速和光半导体应用方面远比Si和GaAs等第一、二代半导体表现出色。与制造技术非常成熟和成本相对较低的硅材料相比。目前第三代半导体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发展适合GaN薄膜声场的低成本衬底材料和大尺寸的氮化镓体单晶生长工艺。

由于产工艺成熟及生产成本低,硅仍然是半导体材料的主体。95%以上的的半导体的半导体器件和99%以上的集成电路是用硅材料制作的。以硅材料为主体,GaAs半导体材料及新一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共同发展将成为未来半导体材料业发展的主流。

分立器件产业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个分支,但也极其重要。半导体分立器件是指具有固定单一特性和功能,并且其本身在功能上不能再细分的半导体器件,如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

集成电路是利用半导体工艺或厚膜、薄膜工艺,将电阻、电容、二极管、双极型三极管等半导体元器件按照设计要求连接起来,制作在同一硅片上,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它实现了材料、元器件、电路的三位一体,与分立器件组成的电路相比,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性能好、可靠性高及成本低等特点。

截止2021年4月21日,半导体板块(长江)沪深成分股个数为101,在近几年中呈上升趋势。企业总市值在近几年较为平稳,截止2021年4月15日,企业总市值为24687.4659亿元,企业员工总数达315383人。

图 员工总数、成分股个数及总市值合计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美国SIA(半导体产业协会)统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为4390亿美元,其中美国公司占了近一半。2020年中国仍是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市场,NAND闪存类产品销售额增长最快。2020年美国芯片市场销售额增长了19.8%达到941.5亿美元,产品类别方面,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最畅销的两类产品。逻辑芯片市场销售额约为1175亿美元,存储芯片市场销售额约为1173亿美元。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测,随着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达到719亿美元和761亿美元。

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

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

2.1.1 半导体行业产业链

图 半导体产业链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半导体行业受行业本身供需以及新产品周期的影响。历次的金融危机和泡沫破裂都会使得半导体行业在短期内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新产品的推出才是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展繁荣的内在动力。半导体行业受行业本身供需以及新产品周期的影响。历次的金融危机和泡沫破裂都会使得半导体行业在短期内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新产品的推出才是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展繁荣的内在动力。

半导体产业转移将经历从初期、中期、后期到新一轮产业转移后期4个阶段。目前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还处于转移的初期,一方面受益于工程师红利和技术的进步,成本优势显现,进口替代空间大。考虑到IC制造需要巨额资本投入,国内半导体产业将首先从轻资产的IC设计业开始。以国内IC金融卡芯片为例,目前基本由恩智浦等国际厂商垄断,全部靠进口。“棱镜门”事件后国家对于信息安全日益重视,加上国产芯片华虹、同方国芯等国内IC设计厂商在技术水平上的不断进步,预计未来将批量生产,对国外芯片形成进口替代。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2.1.2 分立器产业链

半导体分立器件是指具有固定单一特性和功能,并且其本身在功能上不能再细分的半导体器件,如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上游为分立器件芯片及铜材等,下游覆盖传统4C产业(通信、计算机、消费半导体、汽车半导体)以及智能电网、光伏、LED照明等新兴应用领域。其中,分立器件芯片是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约占产品成本的50%左右。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直接下游企业包括汽车半导体、电源电器、仪器仪表等生产厂家,并通过该等直接客户与汽车、计算机、家用电器等众多最终消费品配套。下游应用市场的需求变动对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及驱动作用。近年来,受益于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下游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从而为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2.1.3 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可以分为IC设计、IC制造和IC封装测试,其中IC设计指根据市场需求,确定IC产品的设计要求,并将抽象的产品设计要求转化成特定的元器件组合,最终在芯片上予以实现的过程;IC制造指根据设计要求制作芯片的过程;IC封装测试是将芯片装入特定的管壳或用材料将其包裹起来,保护芯片免受外界影响。

集成电路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垂直一体化模式(IDM模式)。采用该模式厂商涵盖从IC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等各业务环节,代表厂商有英特尔、三星等。另一类是专业代工模式,每个环节均由特定的厂商负责完成,包括无晶圆厂商(Fabless),采用该模式的厂商仅进行芯片的设计、研发、应用和销售,而将制造、封装和测试外包,代表厂商如联发科;向IC设计公司提供生产制造专门服务的晶圆代工厂商(Foundry),如台积电;专业从事IC封装测试的厂商,如日月光。

2.1.4 商业模式

图 半导体企业两大经营模式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半导体企业的经营模式可分为垂直整合和垂直分工两大类。采用垂直整合模式(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IDM)的企业可以独立完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生产环节, 代表企业包括英特尔、三星等。垂直分工模式为Fabless设计+Foundry制造+OSAT封测。Fabless 芯片设计公司采用无晶圆厂模式,只负责研发设计和销售,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外包出去, 代表企业包括高通、英伟达等。

LED商业模式分别是雷士模式(运营中心+密集性分销+隐性渠道模式)、欧普模式(专业市场密集型分销模式)、西顿渠道模式、企一模式解读(LED为主导的区域花灯大户直供模式)、古镇模式(松散型渠道合作模式)。

2.2 技术发展

对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各个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数量进行统计,排名前十的半导体公司依次为:海洋王、汇顶科技、长电科技、国民技术、光峰科技、瑞芯微、兆易创新、士兰微、通富微电、江丰半导体等。

表 国内专利排名前十半导体公司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同花顺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同花顺

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和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对2019年1月1日至10月31日这段时间在全球公开的半导体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进行了统计,并发布了“2019年全球半导体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

就所属国家和地域来看,入榜前十名企业主要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日本占比38%,其次中国占比27%、美国占比19%、韩国占比6%,德国和荷兰均占比4%,瑞士占比2%。全球前十的分别是三星、台积电、京东方、LG、英特尔、华星光电、东芝、东京半导体、应用材料公司、三菱半导体。其中中国有5家专利件数均在600件以上:台积电(2168)、京东方(2147)、华星光电(1821)、紫光集团(822)和中芯国际(631)。

具体分析中国企业情况,入榜的中国企业前十名分别为台积电、京东方、华星光电、紫光集团、中芯国际、华虹集团、联电、华为、中航工业和德淮半导体,其中台积电和京东方居于榜首三星(5376件专利)之后,分别以专利件数为2168和2147位列第二、第三。

按照富士电机和三菱电机的标准,目前IGBT芯片经历了7代:衬底从PT穿通,NPT非穿通到FS场截止,栅极从平面到Trench沟槽,最后到微沟槽。芯片面积、工艺线宽、通态饱和压陈、关断时间、功率损耗等各项指标经历了不断的优化,断态电压也从600V提高到6500V以上。每一代工艺癿提升都是对于材料更高效的利用。从1988年至今,每一代产品癿升级需要5年以上时间才能占领50%左右的市场。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第一代(PT):产品采用“辐照”手段,由于体内晶体结构本身原因造成“负温度系数”各IGBT原胞通态压降不一致, 不利于并联运行, 第一代IGBT电流只有25A, 且容量小,有擎住现象,速度低。

第二代(改进PT):采用“电场终止技术”,增加一个“缓冲层”在相同的击穿电压下实现了更薄的晶片厚度, 从而降低了IGBT导通电阻, 降低了IGBT工作过程中的损耗。此技术在耐压较高的IGBT上运用效果明显。

第三代(Trench-PT) :把沟道从表面变到垂直面, 所以基区的PIN效应增强, 栅极附近载流子浓度增大,从而提高了电导调制效应减小了导通电阻;同时由于沟道不在表面,栅极密度增加不受限制,工作时增强了电流导通能力。国内主要是这一代产品。

第四代(NPT)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代产品。不再采用外延技术, 而是采用离子注入的技术来生成P+集电极(透明集电极技术),可以精准的控制结深而控制发射效率尽可能低,增快载流子抽取速度来降低关断损耗,可以保持基区原有的载流子寿命而不会影响稳态功耗,同时具有正温度系数特点。

第五代(NPT-FS):在第四代产品“透明集电区技术”与“电场终止技术”的组合。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薄片技术并且在薄片上形成电场终止层,大大的减小了芯片的总厚度,使得导通压降和动态损耗都有大幅的下降, 从而进一步降低IGBT工作中过程中的损耗。

第六代(NPT-FS-Trench) :在第五代基础上改进了沟槽栅结构, 进一步的增加了芯片的电流导通能力,极大地优化了芯片内的载流子浓度和分布。减小了芯片的综合损耗。

第七代:英飞凌直接从第四代跳到第七代,因为第五代和第六代其实是过渡性的产品,不能真正的算一个代系。

2.3 政策监管

2.3.1 行业监管体制和行业主管部门

半导体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以及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半导体行业的管理体制是国家产业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机制,国家主管部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对行业进行宏观调控,行业协会对行业进行自律规范管理。

2.3.2 行业自律组织

行业自律管理机构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是半导体行业的自律规范组织,北京、上海、江苏等半导体产业发达地区均成立了相应的半导体行业协会,其主要为区域性半导体行业的单位提供指导、协调和服务等。协会将会员分为六类,包括集成电路类、集成电路设计类、封装与测试类、半导体分立器件类、半导体支撑类、MEMS类。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工信部的共同领导下,从事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标委会下设5个分技术委员会和6个工作组,工作范围涉及半导体材料、光伏材料、平板显示材料、LED照明材料、半导体化学品、半导体封装材料、半导体工业用气体、微光刻、设备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半导体制造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支持半导体制造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促进下游应用市场消费、规范行业管理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税收优惠、五年计划、发展纲要、重点领域指南等。

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

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

图 半导体行业财务分析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图 半导体行业估值变化和基准对比

半导体整体来看,行业发展的增速远远高于GDP增速,收入增长属于高速发展行业。但值得注意的是,此行业的整体净利润率在5.5%左右,前期大量成本需要摊销和新研发的投入拉低了利润。

图 指数PE/PB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数据整理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数据整理

图 指数市场表现Wind数据整理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数据整理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数据整理

图 指数趋势比较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数据整理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数据整理

半导体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

半导体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 / 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

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

3.2.1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

国内企业研发能力不足 半导体元器件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升级快,企业是否具有研发能力是其是否能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从半导体子行业到显示器件行业,关键部件的核心专利和技术由外资企业控制,国内众多企业只能做代工,或者组装,即便生产出相同的产品,也要向专利发明人支付大量的费用。劳动力成本上升 中国凭借庞大的人口优势,成为半导体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半导体元器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尽管近年来增速有所下降,但收入绝对值仍在增长。半导体元器件行业之所以在过去10年得到快速发展 离不开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贡献。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在持续上升。半导体元器件行业 时也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自身的竞争优势进一步被削弱,行业价值更低。

图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走势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STS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STS

驱动因素

(1) 产品更迭驱动

人类社会进入微半导体时代以来,集成电路的最细线宽逐年递减,器件微缩促使每种功能电路的单位成本大幅降低,器件集成化是半导体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之一。当前,半导体制程工艺还在不断向更小的尺寸突破,产品的运算速率及存储容量都在不断提升。半导体产品寿命周期短,更新换代速度快,由于产品更迭是建立在半导体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设备的逐代更新上,将不断推动半导体设备行业的技术发展。

(2) 市场驱动

随着国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半导体产业下游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将带动半导体产业的技术革新与行业发展。

(3) 事件驱动

图 新闻指数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同花顺iFind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同花顺iFind

3.2.2 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常见风险如下:

(1) 研发风险

半导体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数十种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工艺技术迭代快、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集成电路晶圆代工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经历前期的技术论证及后期的不断研发实践。如果半导体行业企业未来不能紧跟行业前沿需求,正确把握研发方向,可能导致工艺技术定位偏差。同时,新工艺的研发过程较为复杂,耗时较长且成本较高,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半导体行业企业不能及时推出契合市场需求且具备成本效益的技术平台,可能导致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从而影响后续发展。

(2) 技术人才短缺或流失的风险

半导体行业亦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涉及上千道工艺、数十门专业学科知识的融合,需要相关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长期的技术沉淀。同时,各环节的工艺配合和误差控制要求极高,需要相关人才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和经验积累。优秀的研发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是公司提高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应对措施: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定较为合理的人才政策及薪酬管理体系,针对优秀人才实施了多项激励措施,对稳定和吸引技术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技术泄密风险

由于技术秘密保护措施的局限性、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及其他不可控因素,半导体行业企业存在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如上述情况发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半导体行业企业的技术优势并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重视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工作,制定包括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在内的一系列严格完善的保密制度,并和相关技术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对其离职后做出了严格的竞业限制规定,以确保核心技术的保密性。

(4) 供应链的风险

半导体行业对原材料和设备等有较高要求,部分重要原材料及核心设备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合格供应商数量较少,且大多来自中国境外。未来,如果半导体行业企业的重要原材料或者核心设备等发生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涨,或者供应商所处的国家和/或地区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外交冲突、战争等进而影响到相应原材料及设备等管制品的出口许可,且未能及时形成有效的替代方案,将会对生产经营及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5) 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周期性的风险

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波动、行业景气度等因素影响,半导体行业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整体发展亦密切相关。如果宏观经济波动较大或长期处于低谷,半导体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将随之受到影响;另外下游市场需求的波动和低迷亦会导致产品的需求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下游市场的整体波动可能对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3.3 竞争分析

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半导体存储器件的主要市场由海外巨头公司掌握,国产公司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但已经在各个细分行业展开追赶,并已获得显著的进展。DRAM市场由三星、美光、海力士垄断了95%的份额,目前国产厂商合肥长鑫已经开始量产并在官网上架了相关产品,紫光集团也已建立DRAM事业部准备建厂。NAND Flash的市场由三星、西数、铠侠等6家企业垄断。目前NAND Flash的发展方向是3D堆叠,国外先进企业均已纷纷开发出100层以上堆叠的NAND Flash。国产厂商长江存储已宣布128层产品研发成功,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小,已成为存储国产自主化的中坚力量。NOR Flash市场上我国企业已不落人后,兆易创新的市占率已位居全球前三,仅次于华邦和旺宏。武汉新芯拥有自主的NOR Flash产能。

图 美洲及日本半导体销售额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图 台积电、三星、海力士、英特尔、中芯国际等加大产能扩张(亿美元)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资料来源:zichanxinxi.com 千际投行 Wind

全球半导体设备巿场集中度较高,主要核心设备领域由欧、美、日厂商主导。2019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CR5达到78% ,CR10达到92%。光刻设备、显影设备、清洗设备、异物检查设备、缺陷检查设备几乎为“一超多强”的模式;光掩膜检查设备、CVD设备、热处理设备、CMP设备、单片式清洗设备为“二超多强”的模式;干蚀设备几乎为“三超一强”的模式。

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增速最快,为全球第三大市场。据 SEMI数据﹐2019年全球半导体材料销售额约为521.1亿美元,同比下降1.1% ,中国大陆销售额113.4亿美元,占全球21.8% ,同比逆势上涨1.9%。

3.4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

中国主要企业有中芯国际[688981.SH]、隆基股份[601012.SH]、韦尔股份[603501.SH]、卓胜微[300782.SZ]、三安光电[600703.SH]、中环股份[002129.SZ]、兆易创新[603986.SH]、北方华创[002371.SZ]、澜起科技[688008.SH]、华润微[688396.SH]、中芯国际[0981.HK]、信义光能[0968.HK]、华虹半导体[1347.HK]、保利协鑫能源[3800.HK]、ASM PACIFIC[0522.HK]、新特能源[1799.HK]、上海复旦[1385.HK]、高伟电子[1415.HK]、京东方精电[0710.HK]、中电华大科技[0085.HK]、广芯电子[871366.NQ]、恒坤股份[832456.NQ]、海润1[400074.NQ]等。

(1) 中芯国际[688981.SH] 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配套服务最完善、跨国经营的专业晶圆代工企业,主要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在逻辑工艺领域,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14纳米FinFET量产的晶圆代工企业,代表中国大陆自主研发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最先进水平;在特色工艺领域,中芯国际陆续推出中国大陆最先进的24纳米NAND、40纳米高性能图像传感器等特色工艺,与各领域的龙头公司合作,实现在特殊存储器、高性能图像传感器等细分市场的持续增长,除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外,中芯国际亦致力于打造平台式的生态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与IP支持、光掩模制造、凸块加工及测试等一站式配套服务,并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与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伙伴一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集成电路解决方案。

(2) 隆基股份[601012.SH]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制造商。公司始终专注于单晶硅棒、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产业覆盖隆基单晶硅、隆基乐叶光伏、隆基新能源、隆基清洁能源光伏全产业链。自创立以来,始终秉承“可靠、增值、愉悦”的企业文化理念,持续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能源与服务,依托长期积累形成的规模化生产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创新优势、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致力于领先的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促进光伏发电“平价时代”的早日到来,从而改变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改变世界能源的格局,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实现世界文明可持续发展。

(3) 韦尔股份[603501.SH] 是一家以自主研发、销售服务为主体的半导体器件设计和销售公司,主要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视、电动车、电表、通信设备、网络设备、信息终端等领域的高性能集成电路,主要产品包括开关器件、信号放大器件、系统电源及控制方案、系统保护方案、电磁干扰滤波方案、分立器件。公司逐步引进大量人才,重点加强研发、品质等方面人才储备,同时建立了先进的可靠性实验室、EMC实验室,在产品的研发、试产、量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层层把关,并为合作伙伴提供大量的EMC测试,在得到合作伙伴认可的同时,公司正逐步成为国际知名的半导体器件厂商。

3.5 全球重要竞争者

全球非中国主要企业有台积电[TSM.N]、英伟达(NVIDIA)[NVDA.O]、阿斯麦[ASML.O]、德州仪器[TXN.O]、应用材料[AMAT.O]、美光科技[MU.O]、超威半导体(AMD)[AMD.O]、拉姆研究(LAM RESEARCH)[LRCX.O]、英飞凌科技[IFX.DF]、DIALOG SEMICONDUCTOR[DLG.DF]、德国世创[WAF.DF]、AIXTRON[AIXA.DF]、SMA SOLAR TECHNOLOGY[S92.DF]、ASML[0QB8.L]、英飞凌科技[0KED.L]、意法半导体[0INB.L]、ASM INTERNATIONAL[0NX3.L]、AIXTRON[0NP9.L]、东京电子[8035.T]、爱德万测试[6857.T]、SUMCO[3436.T]、意法半导体[STM.PA]、意法半导体[STM.BSI]、SK HYNIX[000660.KS]等。

(1) 英特尔[0R24.L]是美国一家研制CPU处理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该公司为计算机工业提供关键元件,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是标准计算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微处理器包括Itanium, Xeron, Pentium III及Celeron等著名的品牌。英特尔公司设有多个运营部门:数字企业事业部、移动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数字医疗事业部和渠道平台事业部。

(2) 台积电[TSM.N]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和集成电路(IC)的相关产品经销。该公司的代工部门从事制造,销售,包装,测试和集成电路等半导体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面具制作服务。它的其他部门还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和提供系统级芯片(SoC),以及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固态照明设备和太阳能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其产品和服务应用于电脑,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等等。

(3) 英伟达(NVIDIA)[NVDA.O]公司是一家以设计智核芯片组为主的无晶圆IC半导体公司,是图形处理技术的市场领袖,专注于打造能够增强个人和专业计算平台的人机交互体验的产品。公司的图形和通信处理器已被多种多样的计算平台采用,包括个人数字媒体PC、商用PC、专业工作站、数字内容创建系统、笔记本电脑、军用导航系统和视频游戏控制台等。

第四章 未来展望

1. 我国半导体尚未形成体系,具备较大进口替代空间

半导体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分为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半导体器件和微型传感器等。我国企业在四类半导体产品中均有产品,但高端产品仍严重依赖进口;其中,集成电路是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半导体产品。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的明珠,直接体现国家的综合国力。

2. 国内需求充足,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虽然大,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其自给率偏低,这也表明国内有极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3. 半导体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火车头

半导体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经过近几年国家投入力度的加大和政策措施的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步夯实了发展基础,将逐渐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第一章 行业概况
  • 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
    • 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
      • 2.1.1 半导体行业产业链
      • 2.1.2 分立器产业链
      • 2.1.3 集成电路产业
      • 2.1.4 商业模式
    • 2.2 技术发展
      • 2.3 政策监管
        • 2.3.1 行业监管体制和行业主管部门
        • 2.3.2 行业自律组织
    • 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
      • 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
        • 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
          • 3.2.1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
          • 3.2.2 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 3.3 竞争分析
          • 3.4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
            • 3.5 全球重要竞争者
            • 第四章 未来展望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小微
            腾讯云小微,是一套腾讯云的智能服务系统,也是一个智能服务开放平台,接入小微的硬件可以快速具备听觉和视觉感知能力,帮助智能硬件厂商实现语音人机互动和音视频服务能力。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