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做题途中遇到这些问题,发现自己掌握的很模糊,遂写下此篇,加深记忆。
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够处理的数据的位数。通常等于寄存器的位数。例子:windows 64位/32位,这里的64位和32位指的就是该操作系统的机器字长。
存储字长:计算机存储器中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的位数。例子:某某计算机按照字节编址,即说明该计算机的存储字长为1B=8位。
指令字长:计算机内一条指令的位数。这里通常指的定长指令。
时钟周期:某某CPU的处理频率为3GHz,那么该数字的倒数即为时钟周期。也称为CPU时钟周期。
机器周期:也称为CPU周期。由若干个时钟周期组成。因为在一个时钟周期下很难完成一个完整的基本操作,那么为了方便管理,通常将CPU完成一个基本的操作所用的时间规定为一个机器周期。==什么是一个完整的基本操作呢?==例如:CPU通过数据总线从主存中取出一个存储单元对应的信息,所用时间即为一个机器周期。因此不要将CPU处理完一个机器字长数据所用的时间当作机器周期,两个时间是没有必然关系的。
存取周期:上面在机器周期里说道CPU从主存中取数据。实际上两个存取操作(指存取一个存储单元)所需要的时间间隔即为存取周期,而在计算机中,通常使用存取周期来确定机器周期,就是说可以认为机器周期等于存取周期。
指令周期:CPU从取来一条指令到指令完成,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指令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取址周期、间址周期、执行周期、中断周期。
取址周期:是指令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主要用来根据PC(PC中存放的是指令的地址)到主存中取指令。我们在一个特定的情况下具体说明:某某机按字节编址,指令字长32位。那么这个时候取址需要4个存取周期(即机器周期)。这就是为什么指令字长要等于存储字长的整数倍,这样方便计算机取址。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84847.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