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线性代数(持续更新中)

线性代数(持续更新中)

作者头像
浪漫主义狗
发布2022-09-28 19:27:51
发布2022-09-28 19:27:51
1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HAUE_LYS'BlogHAUE_LYS'Blog

1. 基本概念


1.1 行列式


二阶行列式

\left|\begin{matrix}a_{11}&a_{12}\\a_{21}&a_{22}\end{matrix}\right| = a_{11}\times a_{12} - a_{21}\times a_{22}
  • 对于 a_{ij}i 表示行标,j 表示列标。
  • 对角线 a_{11}a_{22} 为主对角线;a_{12}a_{21} 为次对角线

三阶行列式

\left|\begin{matrix}a_{11}&a_{12}&a_{13}\\a_{21}&a_{22}&a_{23}\\a_{31}&a_{32}&a_{33} \end{matrix}\right| = \begin{aligned}&a_{11}\times a_{22}\times a_{33} + a_{21}\times a_{32}\times a_{33} + a_{12}\times a_{23}\times a_{31}\\&-a_{13}\times a_{22}\times a_{31} - a_{23}\times a_{32}\times a_{11} - a_{12}\times a_{21}\times a_{33}\end{aligned}

1.2 线性方程组


n 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 设有 n 个未知数 m 个方程的线性方程组,其中 a_{ij} 是第 i 个方程第 j 个未知数的系数,b_i 是第 i 个方程的常数项,且 b_i 不全为 0
\begin{cases} a_{11}x_1+a_{12}x_2+\dots+a_{1n}x_n=b_1\\\\ a_{21}x_1+a_{22}x_2+\dots+a_{2n}x_n=b_2\\\\ \dots\\\\ a_{n1}x_1+a_{n2}x_2+\dots+a_{nn}x_n=b_n\\ \end{cases}\\

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

  • 设有 n 个未知数 m 个方程的线性方程组,其中 a_{ij} 是第 i 个方程第 j 个未知数的系数,b_i 是第 i 个方程的常数项,且 b_i = 0
\begin{cases} a_{11}x_1+a_{12}x_2+\dots+a_{1n}x_n=0\\\\ a_{21}x_1+a_{22}x_2+\dots+a_{2n}x_n=0\\\\ \dots\\\\ a_{n1}x_1+a_{n2}x_2+\dots+a_{nn}x_n=0\\ \end{cases}\\

线性方程组

  • n 元线性方程组简称线性方程组或方程组。

1.3 矩阵


1.3.1 矩阵的定义

二阶矩阵

\begin{bmatrix}a_{11}&a_{12}\\a_{21}&a_{22}\end{bmatrix}

三阶矩阵

\begin{bmatrix}a_{11}&a_{12}&a_{13}\\a_{21}&a_{22}&a_{23}\\a_{31}&a_{32}&a_{33} \end{bmatrix}

m\times n 矩阵:

  • m\times n 个数 a_{ij}(i = 1, 2, \dots, m, j = 1, 2, \dots,n) 排列成的 mn 列的数表。
A = \begin{bmatrix} a_{11} & a_{12} & \cdots & a_{1 n} \\ a_{21} & a_{22} & \cdots & a_{2 n}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a_{m 1} & a_{m 2} & \cdots & a_{m n} \end{bmatrix}

与线性方程组相关的矩阵

对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begin{cases} a_{11}x_1+a_{12}x_2+\dots+a_{1n}x_n=b_1\\\\ a_{21}x_1+a_{22}x_2+\dots+a_{2n}x_n=b_2\\\\ \dots\\\\ a_{n1}x_1+a_{n2}x_2+\dots+a_{nn}x_n=b_n\\ \end{cases}\\

有如下矩阵:

A = \begin{bmatrix} a_{11} & a_{12} & \cdots & a_{1 n} \\ a_{21} & a_{22} & \cdots & a_{2 n}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a_{m 1} & a_{m 2} & \cdots & a_{m n} \end{bmatrix}, X = \begin{bmatrix}x_1\\x_2\\\vdots\\x_n\end{bmatrix}, b = \begin{bmatrix}b_1\\b_2\\\vdots\\b_n\end{bmatrix}, B = \begin{bmatrix} a_{11} & a_{12} & \cdots & a_{1 n} &b_{1}\\ a_{21} & a_{22} & \cdots & a_{2 n} &b_{2}\\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vdots\\ a_{m 1} & a_{m 2} & \cdots & a_{m n}&b_{m}\\ \end{bmatrix}

其中:

  • A 为系数矩阵。
  • X 为未知数矩阵。
  • b 为常数项矩阵。
  • B 为增广矩阵。

1.3.2 矩阵的计算

加减

  • 两个矩阵相加或相减,需要满足两个矩阵的列数和行数一致。

  • 满足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

  • 两个矩阵 AB 相乘,需要满足 A 的列数等于 B 的行数。

  • 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AB\ne BA ,但仍然满足结合律和分配律:


1.3.3 零矩阵和单位矩阵

零矩阵

  • 元素都是 0 的矩阵称为零矩阵,记作 O
  • 不同型的零矩阵是不同的。

单位矩阵

  • 单位矩阵是一个 n\times n 矩阵,从左到右的对角线(主对角线)上的元素是 1,其余元素都为 0

下面是三个单位矩阵:

  • 若矩阵 An\times n 的方阵,E 为单位矩阵,则:AE=A,EA=A


1.3.4 逆矩阵和奇异矩阵

逆矩阵

  • 矩阵 A 的逆矩阵记作 A^{-1}
  • AA^{-1} = E,其中 E 为单位矩阵。

奇异矩阵

  • 当一个矩阵没有逆矩阵的时候,称该矩阵为奇异矩阵。
  • 当且仅当一个矩阵的行列式为零时,该矩阵是奇异矩阵。

a\times d-b\times c=0A 没有定义,A^{-1}不存在,则 A 是奇异矩阵。

如 :

A=\begin{bmatrix}1&1\\2&2\end{bmatrix}

是奇异矩阵。


1.3.5 矩阵转置

  • 将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新的矩阵,叫做 A 的转置矩阵,记作: A^T

  • 转置运算公式:


1.3.6 对称矩阵
  • 如果一个矩阵转置后等于原矩阵,那么这个矩阵称为对称矩阵。

  • 由定义可知,对称矩阵一定是方阵。
  • 对称矩阵很常见,实际上,一个矩阵转置和这个矩阵的乘积就是一个对称矩阵:

  • 两个对称矩阵相加,仍然得到对称矩阵:

2. 方程组的解释


2.1 二元方程组及其矩阵


设方程组有 2 个未知数,一共有 2 个方程:

  • 则有方程组
\begin{cases}2x&-y&=0\\-x&+2y&=3\end{cases}
  • 写作矩阵形式有
\begin{bmatrix}2&-1\\-1&2\end{bmatrix}\begin{bmatrix}x\\y\end{bmatrix}=\begin{bmatrix}0\\3\end{bmatrix}

通常我们把第一个矩阵称为系数矩阵 A,将第二个矩阵称为向量 x,将第三个矩阵称为向量 b,于是线性方程组可以表示为 Ax=b


行图像

  • 即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

解释

  • 上图是直角坐标系中方程组中的两直线相交的情况。
  • 接下来我们按列观察方程组:
    x\begin{bmatrix}2\\-1\end{bmatrix}+y\begin{bmatrix}-1\\2\end{bmatrix}=\begin{bmatrix}0\\3\end{bmatrix}
  • 我们把第一个向量称作 col_1,第二个向量称作 col_2,分别表示第一列的向量和第二列的向量。
  • 要使得式子成立需要第一个向量加上两倍的第二个向量,即:
    1\times col_1 + 2\times col_2 = 1\begin{bmatrix}2\\-1\end{bmatrix}+2\begin{bmatrix}-1\\2\end{bmatrix}=\begin{bmatrix}0\\3\end{bmatrix}
  • 这和我们方程组的解 x = 1,y = 2 是对应的。

列图像

  • 即在二维平面上画出上面的列向量。

解释

  • 绿向量 col_1与蓝向量(两倍的绿向量 col_2)合成红向量 b
  • 接下来我们继续观察方程组:
    x\begin{bmatrix}2\\-1\end{bmatrix}+y\begin{bmatrix}-1\\2\end{bmatrix}=\begin{bmatrix}0\\3\end{bmatrix}
  • 显然地,col_1col_2 通过某种线性组合得到了向量 b,即: 1\times col_1 + 2\times col_2 = 1\begin{bmatrix}2\\-1\end{bmatrix}+2\begin{bmatrix}-1\\2\end{bmatrix}=\begin{bmatrix}0\\3\end{bmatrix}
  • 那么推广来看, col_1col_2 通过所有的线性组合所得到的向量 b_i 将能够铺满整个平面。

2.2 三元方程组及其矩阵


设方程组有 3 个未知数,一共有 3 个方程:

  • 则有方程组
\begin{cases}2x&-y&&=0\\-x&+2y&-z&=-1\\&-3y&+4z&=4\end{cases}
  • 写作矩阵形式有
A=\begin{bmatrix}2&-1&0\\-1&2&-1\\0&-3&4\end{bmatrix},\\ b=\begin{bmatrix}0\\-1\\4\end{bmatrix}

行图像的解释

  • 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方程将确定一个平面。
  • 接下来我们按列观察方程组:
    x\begin{bmatrix}2\\-1\\0\end{bmatrix}+y\begin{bmatrix}-1\\2\\-3\end{bmatrix}+z\begin{bmatrix}0\\-1\\4\end{bmatrix}=\begin{bmatrix}0\\-1\\4\end{bmatrix}
  • 该例子中的三个平面会相交于一点 (0,0,1),这个点就是方程组的解,且带入 x = 0,y = 0,z = 1 也可以使得上述式子成立。

列图像的解释

  • 观察列图像的向量 col_1,col_2,col3 的组合。
  • 继续观察方程组:
    x\begin{bmatrix}2\\-1\\0\end{bmatrix}+y\begin{bmatrix}-1\\2\\-3\end{bmatrix}+z\begin{bmatrix}0\\-1\\4\end{bmatrix}=\begin{bmatrix}0\\-1\\4\end{bmatrix}
  • 显然地,col_1,col_2,col_3 也可以通过某种线性组合得到向量 b,即:
  • 那么推广来看,我们需要考虑,对于任意的 b,是否都能求解 Ax=b? 用列向量线性组合的观点阐述:col_1,col_2,col_3 通过所有的线性组合所得到的向量 b_i ,是否能够铺满整个空间? 对上面这个例子,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三个向量在同一个平面上,则无法铺满整个空间。

推广的解释

  • 当三个向量在同一个平面上时,那么他们的线性组合也一定都在这个平面上。
  • 例如:col_3=col_1+col_2 不管怎么组合,这三个向量的结果都逃不出其所在的平面。
  • 因此当 b 在平面内,方程组有解,而当 b 不在平面内,这三个列向量就无法构造出 b
  • 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了解到这种情形称为奇异矩阵不可逆

2.3 更高的的维度


我们推广到九维空间,每个方程有九个未知数,共九个方程。

显然地,此时已经无法从坐标图像中描述问题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求九维列向量线性组合的角度解决问题,仍然是上面的问题。我们是否总能通过所有的线性组合所得到的向量 b_i,来铺满整个九维空间?

当然这仍取决于这九个向量,如果我们取一些并不相互独立的向量,则答案是否定的,比如取了九列但其实只相当于八列,有一列毫无贡献(这一列是前面列的某种线性组合),则会有一部分b 无法求得。


2.4 关于 Ax = b 的计算


对于任意的线性方程组,我们都可以将其化为矩阵的形式,得到系数矩阵 A,向量 x 和向量 b,接下来讲解其计算。

对于 Ax = b 是一种乘法运算:

例1

  • 使用列向量线性组合的方式,一次计算一列,即把 Ax 看做 A 列向量的线性组合:

\begin{aligned} \begin{bmatrix}2&5\\1&3\end{bmatrix}\begin{bmatrix}1\\2\end{bmatrix} &= 1\begin{bmatrix}2\\1\end{bmatrix}+2\begin{bmatrix}5\\3\end{bmatrix}\\\\ &= \begin{bmatrix}1\times 2 + 2\times 5\\1\times 1 + 2\times 3\end{bmatrix}\\\\ &= \begin{bmatrix}12\\7\end{bmatrix} \end{aligned}

例2

3. 矩阵消元


这个方法最早由高斯提出,我们以前解方程组的时候都会使用,现在来看如何使用矩阵实现消元法。


3.1 消元法


再来讨论一下消元失效的情形:

  • 首先,主元不能为零;
  • 其次,如果在消元时遇到主元位置为零,则需要交换行,使主元不为零。
  • 如果我们把第三个方程 z 前的系数改成 -4,会导致第二步消元时最后一行全部为零,则第三个主元就不存在了,至此消元不能继续进行了,这就是下一讲中涉及的不可逆情况。

3.2 消元矩阵

易看出这里是一个行向量从左边乘以矩阵,这个行向量按行操作矩阵的行向量,并将其合成为一个矩阵行向量的线性组合。

介绍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将消元法所做的行操作写成向量乘以矩阵的形式了。

3.3 逆

4. 乘法和逆矩阵


4.1 矩阵乘法


4.1.1 行列内积

4.1.2 整列相乘

上一讲我们知道了如何计算矩阵乘以向量,而整列相乘就是使用这种线性组合的思想:

4.1.3 整行相乘

同样的,也是利用行向量线性组合的思想:

4.1.4 列乘以行

用A矩阵的列乘以B矩阵的行,得到的矩阵相加即可:

4.2 逆(方阵)


4.2.1 概念
  •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方阵都有逆;而如果逆存在,则有 A^{-1}A=I=AA^{-1}
  • 对于方阵,左逆和右逆是相等的,但是对于非方阵(长方形矩阵),其左逆不等于右逆。
  • 对于这些有逆的矩阵,我们称其为可逆的或非奇异的。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2-9-03 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 基本概念
    • 1.1 行列式
    • 1.2 线性方程组
    • 1.3 矩阵
      • 1.3.1 矩阵的定义
      • 1.3.2 矩阵的计算
      • 1.3.3 零矩阵和单位矩阵
      • 1.3.4 逆矩阵和奇异矩阵
      • 1.3.5 矩阵转置
      • 1.3.6 对称矩阵
  • 2. 方程组的解释
    • 2.1 二元方程组及其矩阵
    • 2.2 三元方程组及其矩阵
    • 2.3 更高的的维度
    • 2.4 关于 Ax = b 的计算
  • 3. 矩阵消元
    • 3.1 消元法
    • 3.2 消元矩阵
    • 3.3 逆
  • 4. 乘法和逆矩阵
    • 4.1 矩阵乘法
    • 4.2 逆(方阵)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