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DDD工程代码模型的几种包风格

DDD工程代码模型的几种包风格

作者头像
码农戏码
发布2022-11-18 09:55:51
7331
发布2022-11-18 09:55:5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DDDDDD

在团队中,一直在灌输DDD的理念,最近review一些新开发的项目时,发现工程包结构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命名也是各有特色。

因此,觉得有必要把之前整理的工程结构重新梳理下。

而在梳理的过程中,恍惚间,有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体会。特别有意思。

传统风格

之前的总结DDD分层[1],每一层都是明确的。

整个工程的包结构就是这样的:

•interface•application•domain•infrastraction

但是在落地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DDD系列文章中也提到过:

1、循环依赖:

domain是依赖于infrastraction,但如repository接口是在domain层的,DDD也是这么定义的,但具体的ORM实现是在infrastraction。因此infrastraction又需要依赖domain。形成循环依赖。

2、domain的厚度

以前都是MVC,贫血模型。所以刚开始时,domain是很薄的,以致于没有存在感。很多service都被application干完了。常有application service与domain service区别的讨论。落地时也常搞混。

依赖倒置

不知道是不是整洁架构,还是洋葱架构之后或之前吧,依赖倒置成了程序员认知的共识。

为了脱离大泥球,人们注意到整体中各个部分的需求变化速率不同,进而通过关注点分离来降低系统复杂度。这是分层架构的起源。

分层架构对变化传播的控制,是通过层与层之间的依赖关系实现的,因为下层的修改会涉及上层。我们希望通过层来控制变化的传播,只要所有层都单向依赖比自己更稳定的层,更易变依赖不易改变的,那么变化就不会扩散。

倒置的原因,是因为领域层被赋于最稳定层。

1、展现层

逻辑是最容易改变的,新的交互模式以及不同视觉模板。

2、应用层

随着业务流程以及功能点的变化而改变。如流程重组和优化、新功能点引入,都会改变应用层逻辑。

3、领域层

核心领域概念的提取,只要领域概念和核心逻辑不变,基本是不变的。一旦领域层出现重大改变,就意味着重大业务调整,整个系统都被推倒重来。

4、基础设施层

逻辑由所选择的技术栈决定,更改技术组件、替换所使用的框架,都会改变基础设施层的逻辑。因而基础设施层的变化频率跟所用的技术组件有很大关系。越是核心的组件,变化就越缓慢,比如待定数据库系统后,不太可能频繁更换它,不太可能频繁地更换它。而如果是缓存系统,那么变化的频率会快很多。

但基础设施层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突变。历数过往诸多思潮,NoSQL、大数据、云计算等等,都为基础设计层带来过未曾预期的突变。

此外,周围系统生态的演化与变更,也会给基础设施层带来不可预知的突变的可能。比如,所依赖的消息通知系统从短信变成微信,支付方式从网银支付变成移动支付,等等。

整个工程的包结构就是这样的:

•infrastraction•interface•application•domain

整体包结构是没有变化的,虽然理论是美好的,落地时问题依旧存在。尤其infrastraction与其它三层的不可调和的关系更浓烈了。

从以往感观,其他三层是必须要依赖infrastraction的,结果现在却在最顶层。

其实在之前文章中就提到,controller是在interface还是infrastraction,角度不同,在哪一层都可以。

而像一些基础的,如mq,应用层要发消息,怎么办呢?依赖结构决定了无法使用。

因此有人提出,基础设施层不是层的结论。每一层都是要依赖基础设施的。

菱形架构

经过了一番学习,发现了菱形架构,解决了之前的很多问题。

OHS:

对外主机服务,提供一切入口服务,分为remote和local.

remote:

提供一切对外服务,来源有传统的web,还是MQ的订阅等等。

local:

本地服务,是application的演变,如果远程服务要访问domain,必须通过local才能到达。

domain:

意义不变,就是domain

acl:

是原先infrastraction,但把范围给扩大了。把所有对外部的依赖都纳入其中,甚至repository。

port是表示接口,而adapter表示具体实现。

《DDD实践指南》[2]中有对菱形架构更详细的介绍。

这样解决了上述两种方案的缺点,理解起来也简单。

但后来还是不太喜欢,为啥,因为传统,传统的DDD理论中,repository是领域层,这儿却在acl中,所以一直在寻找别的方式来解决。

六边形风格

•inputadapter•application•domain•outputadapter

这也是有相当数量受众的架构风格,类似于菱形风格,从外形理解也简单。

facade风格

这是在实践中,演变来的一种风格,对外一切都是facade,受CQRS影响

分为query查询与entity单对象的创建、更新操作;

application刚是业务原语的操作,简单理解为一个业务行为,会操作多个单entity;

adapter刚是封装的infrastraction或第三方接口,提供给外部使用。

混合格斗风格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输出一个融合风格。

依赖关系:

ohs -> application

ohs -> infrastraction

请求入口都在ohs,不管是api,还是队列监听。

像队列底层属于infrastraction,但只面向接口编程,由ohs层实现。

application -> domain

domain -> foundation

application是domain的facade

domain -> acl

虽然可以通过供应商模式,其他层都依赖domain,但还有是会出来一些domain的依赖。放在acl中,供所有层使用。

这样也可以把需要主动调用的内容从infrastraction中剥离开,解决掉了以往提到的循环依赖。

回归传统风格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变化,可以说是由简到繁的过程。

再回头看经历过的项目现状,想想每次项目初始化,自己内心的纠结,在团队中也需要宣贯,需要解释,需要深化。

不如来得简单明了些,就使用最经典的DDD风格,只要有一点DDD理论知识,大家都看得明白。

interface:有api、dto、assembler三个包,api接受外部请求,有传统的controller,还有rpc,callback,listener来的消息。dto就是传输对象。assembler则是interface->application时,把dto转换成application的command、query。

application: 还是CQRS的思路,分成query、command;还有event,由内部及domain抛出的event。

domain:还是核心概念,entity、vo、aggregate。但没有service,为啥,当有service时,经常会与application service相互干扰,并且会慢慢回到贫血模型。通过强制没有service,可以更加OO。

infrastraction:被拆成不同部分。

基础设施层,不单单是基础设施。得分成两种,一种像是acl,封装第三方接口;另一种像是mq,email等基础设施。

1、我们常见的mq,cache,io,email等等都是基础设施层,domain不是直接依赖他们,而是通过DIP来倒置。表现形式是domain都是接口,而基础设施变成了能力供应商

2、而依赖的第三方接口,则是直接被domain,application调用。

因此infrastraction被分成两部分,同时解除了循环依赖的困境。

在之前文章中,提到过COLA的持久操作在application,当时很反感,后来感觉好像也对,也是供应商模式的一种体现。

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风格的探索反反复复,背后还是因为形神不能合一,形支撑不了神,或者神过于脱离于形。

无论如何,最核心的还是domain的设计,专注修炼OO,没有丰满的domain,一切都是花架子,形似无神。

References

[1] DDD分层: https://www.zhuxingsheng.com/blog/ddd-layering.html [2] 《DDD实践指南》: https://www.zhuxingsheng.com/blog/ddd-tactical-practice-guide.html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10-2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码农戏码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传统风格
  • 依赖倒置
  • 菱形架构
  • 六边形风格
  • facade风格
  • 混合格斗风格
  • 回归传统风格
  • 总结
    • References
    相关产品与服务
    对象存储
    对象存储(Cloud Object Storage,COS)是由腾讯云推出的无目录层次结构、无数据格式限制,可容纳海量数据且支持 HTTP/HTTPS 协议访问的分布式存储服务。腾讯云 COS 的存储桶空间无容量上限,无需分区管理,适用于 CDN 数据分发、数据万象处理或大数据计算与分析的数据湖等多种场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