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遇到“搭便车”问题怎么办?

遇到“搭便车”问题怎么办?

作者头像
用户1247399
发布2022-12-27 16:40:09
4140
发布2022-12-27 16:40:0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编外气象人编外气象人

个人能力很重要,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完成一个较大项目或者工程,就需要组织成立一个团队,甚至需要多个团队,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才可能完成。组织团队并管理团队高效合作、目标一致的开展工作,不仅彰显了团队带头人的领导才能,更体现了团队组织者的智慧。我们常说:“我们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来彰显我们团队的能力和能做事的实力。今天我们就聊聊集体行动过程的中的“搭便车”问题。虽然我的工作经验只在气象行业,但今天这个问题却不止存在于气象团队中,而是所有行业在团队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搭便车”?简单理解就是在集体行动的过程中,总会有人偷懒,团队的人数越多,偷懒的人就越多。“搭便车”现象不是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的,它反映出的是一种集体行动中的困境。早在70多年前,有一位德国科学家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让工人们用绳子拉同一重物,绳子是分开的,科学家要借机来测量每个人的出力大小。当一个人拉的时候,测量出他用了63公斤的拉力。当三个人一起拉的时候,平均每人的拉力下降到了53公斤,而当实验人数变成8个人的时候,每个人所使用的力量下降到31公斤。结果就是,参与拉重物的人数越多,每个人出力的水平越低。更大跌眼镜的是,如果在没有测量的情况下,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会更小。这种在集体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出力却获得劳动成果的现象,就是“搭便车”。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引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曼瑟尔·奥尔森的话:除非存在着强制或者其他的手段,当人数越多的时候,每个寻求自我利益的人越不愿意采取行动去追求共同利益,或者团体利益。想想是不是这样呢?就在我们各自工作的领域,所在团队执行的项目之中,真的是团队规模越大,战斗力就越强吗?

不知道你是否也遇到过“搭便车”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你带来哪些麻烦呢?

我曾经遇到很多类似的事情。例如组建一支技术团队去联合攻关拓展气象服务市场,带来经济效益由大家共享,这可以说是涉及到整个部门的利益问题,按理说应该很容易执行,但实施过程中会遭遇各种不顺利。究其原因:并不是所有团队成员都能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有的人只是表面上参与,实际在观望其他团队成员的进展;有的遇到一点问题就打退堂鼓,总想着还有其他团队成员可以做。于是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总是只有少数几个人全力投入,去为整个团队的大多数人争取利益。到最后,市场攻关胜利,项目拿下来了,而这时候整个成果由团队共享,这几个少数全力争取到大家共同利益的同志也没有得到额外的收获,而很多“搭便车”的同志就轻而易举的获得了自己那一份好处,这对多出力的同志来说既不公平又不合理,内心一定会感到失望和不平衡。还有在软件开发项目中也遇到过不少类似的问题。开发赶工期,不是多加人就能解决问题的,有时候人越多效率就越低。因为大家都认为团队成员越多,个人承担的压力就应该越少,相应的个人投入也就减少。问题就出在这儿,每个人都这么想,就都开始逐渐减少个人投入的力量,试图让别人分担的更多一点,最后就是这个团队的整体产出水平大幅下降。如果一个团队有6个人,只有3个人努力,那就只有这3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努力成本,但是努力之后的回报却又由6个人分,这3个出力的人不就成为“傻子”了吗。久而久之,这3个人也会慢慢的学会偷懒。如果没有特殊机制去约束,就没有人愿意再出力了。这就是“搭便车”给我带来的最大麻烦。时间长了,团队组织管理就会越来越难,团队成员之间也会矛盾重重, “战斗力”越来越低,想出力的人越来越少,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中,本来想利用团队的合力来完成一件事情,慢慢的就又成了单打独斗的不利局面。

“搭便车”现象可以说是团队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是一种人性的体现,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组建者或者团队的领导人,就要正视和接受这个现象。以前我也很难理解,总觉得我可以带头去引领团队成员,甚至加倍努力做出榜样,影响所有团队成员都全身心的专注到一件事或者一个项目中去,从而真正发挥出团队的战斗力。但最终的结果都难以实现预期,不是缩减团队规模就是重新选择团队成员,杜绝“搭便车”现象是不可能的。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分享一点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基本原则吧,不一定正确,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专长都不一样。组建团队时,要尽可能的做出评估和判断,2个人能完成的事情,就不要3个人,要多从业绩评估的角度去判断,尽可能的去避免“搭便车”。团队组建之初,要双向沟通,明确成员个人努力、业绩和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越早确定越好。毕竟是团队,即使人员再少,彼此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协作关系,一定有一些产出的评定指标会是团队共同的利益,那就要将团队业绩和个人业绩的比例做一个合理的搭配,并和团队成员明确。再有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要在团队之间建立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考核机制,不论是主观评价还是客观评估,比如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打分、定期的成果分享会等等,总之让成员的工作业绩变得透明,就会形成一种相互督促的效果,最大限度的避免“搭便车”现象。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12-1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编外气象人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