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锁的本质是通过外部共享存储系统协调多个进程/线程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需满足以下特性:
<!--br {mso-data-placement:same-cell;}--> td {white-space:nowrap;border:0.5pt solid #dee0e3;font-size:10pt;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normal;vertical-align:middle;word-break:normal;word-wrap:normal;}
方案 | 实现原理 | 优点 | 缺点 |
---|---|---|---|
基于数据库 | 利用唯一约束或行锁(SELECT FOR UPDATE)实现互斥。 | 实现简单,无需额外组件 | 性能差(高并发下瓶颈明显),死锁风险高 |
基于 Redis | 使用 SETNX 或 SET key value EX NX 原子命令加锁,结合 Lua 脚本保证原子性。 | 性能高(毫秒级响应),支持自动续期 | 集群模式下存在脑裂风险,需 Redisson 等框架增强 |
基于 ZooKeeper | 通过临时顺序节点实现排队,监听前序节点删除事件触发锁获取。 | 强一致性,天然支持可重入与公平锁 | 性能低于 Redis(频繁节点操作与监听) |
方案细节:
tryLock
方法)。tryLockAsync
)。分布式锁设计需权衡性能、一致性与复杂度。推荐优先使用 Redis(配合 Redisson) 满足大多数高并发场景,强一致性需求选择 ZooKeeper,简单场景可考虑数据库方案。无论何种方案,需结合业务特点设计锁粒度、超时时间及容灾策略,必要时通过熔断降级保障系统可用性。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