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CodeBuddy,真的强的可怕,10 分钟就实现了一个猜数字的功能的游戏

CodeBuddy,真的强的可怕,10 分钟就实现了一个猜数字的功能的游戏

原创
作者头像
老码小张
发布2025-05-13 09:40:33
发布2025-05-13 09:40:33
5051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玩转全栈玩转全栈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老码小张。混迹码场多年,平时就爱琢磨点技术背后的门道,总想着怎么用牛逼的技术把咱们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不,最近 AI 编程工具火得一塌糊涂,各种“神器”层出不穷,看得我眼花缭乱。今天,我就要给大家爆个猛料,聊聊我最近发现的一个“宝藏级”AI 编程搭子——CodeBuddy

你敢信吗?我用这家伙,10 分钟就撸出来一个功能还算齐全的“猜数字”小游戏! 没错,就是那个经典的 Bulls and Cows 游戏!

先别急着说“不就猜数字嘛,有啥难的”。嘿,10 分钟哦!从零开始,包括需求梳理(虽然是我自己提的)、代码生成、调试,甚至还给我整了点单元测试的苗头!游戏我已经麻溜地部署上线了,想尝鲜的可以直接戳这里:点我开玩![1] (温馨提示:毕竟是10分钟速成品,有那么一丢丢小 bug,但绝对不影响你体验被 AI 碾压智商的快感,哈哈!)

是不是有点小激动,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别急,听我细细道来。

我的“魔法咒语”——给 AI 的需求说明书 (Prompt)

话说,要让 AI 干活,首先你得告诉它你想干啥,对吧?这就好比你给产品经理提需求,哦不,是你当产品经理,给 AI 程序员提需求。这份“需求文档”,行话叫 Prompt

我的这份 Prompt 可谓是“深思熟虑”(其实也就花了几分钟构思):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帮我使用 React做一个猜数字的游戏

## 一、核心玩法(沿用经典)

1.  系统随机生成一串**不重复**的数字序列,默认长度 N。
2.  玩家输入同样长度的猜测序列,每位数字不可重复。
3.  系统返回提示:
    *   **A(Bulls)**:数字和位置都对的个数。
    *   **B(Cows)**:数字对但位置不对的个数。

---

## 二、难易度设定

| 难度          | 数字长度 N | 可用符号             | 允许重复 | 时间限制  | 猜测次数上限 |
| ----------- | ------ | ---------------- | ---- | ----- | ------ |
| 简单 (Easy)   | 3      | 0–9              | ❌    | 120 秒 | 15 次   |
| 普通 (Normal) | 4      | 0–9              | ❌    | 90 秒  | 12 次   |
| 困难 (Hard)   | 5      | 0–9 + A–F(16 进制) | ❌    | 60 秒  | 10 次   |
| 专家 (Expert) | 6      | 0–9 + A–Z        | ✅    | 45 秒  | 8 次    |

*   **符号说明**:16 进制时 A–F 代表 10–15;字母区分大小写可再加深度。
*   **重复允许**:Expert 模式允许答案或猜测中有重复字符,增加推理难度。

---

## 三、趣味玩法扩展 (这些是进阶要求,10分钟版没全实现,但AI都考虑进去了!)

1.  **线索道具**
    *   玩家初始拥有 3 个「提示卡」
    *   使用一次提示卡,可随机揭示一个位置上的正确数字(不告诉位置,只告诉数字是否出现在答案中),使用后扣除一次提示卡。
2.  **倒计时加成**
    *   若在剩余 30% 时间内猜出答案,获得“速度之星”徽章,并额外奖励 1 次提示卡(仅限普通及以上难度)。
3.  **连胜奖励**
    *   设立「连胜奖励机制」,连续答对 3 次以上,难度自动升一级,并赠送一次免费复活机会(失败后可继续一次)。
4.  **排行榜和成就**
    *   记录最快用时、最少猜测次数、最高连胜数。
    *   成就示例:“一发入魂”——一次猜对;“百战百胜”——连胜 100 局;“极限挑战”——Expert 模式单局平均猜测 ≤ 5 次。
5.  **多人对战模式**
    *   **实时对战**:两人同时猜同一答案,先猜出者获胜;
    *   **轮流对战**:A、B 轮流猜输者接受惩罚(如趣味文字展示)。
    *   **团队合作**:组队猜测,队员间可分享一次“队内提示”。

---

## 四、示例流程

> **玩家选择“普通”模式(4 位数字,90 秒,12 次)**
>
> *   系统生成答案:`5 7 2 9`
> *   玩家第一次猜 `1 2 3 4` → 系统回 `1A1B`(AS:1;BS:2) (这里的AS, BS是我当时写备注的,AI应该看懂了是A和B)
> *   玩家第二次猜 `7 5 9 2` → 系统回 `0A4B`
> *   …
> *   玩家第 8 次猜 `5 7 2 9` → 系统回 `4A0B`,游戏结束,用时 36 秒,次数 8 次。

大家瞅瞅,是不是还挺像模像样的?核心玩法、难度分级、趣味扩展,甚至连示例流程都给安排上了。为啥要这么详细?因为 AI 虽然聪明,但它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你把需求描述得越清晰、越结构化,它生成的代码就越靠谱,返工的几率就越小。这跟咱们平时开发前写好设计文档一个道理嘛!

这里稍微解释下核心的“XA YB”是个啥意思,免得有小伙伴看得云里雾里:

  • A (Bulls): 你猜的数字里,有多少个不仅数字猜对了,连位置也猜对了。
  • B (Cows): 你猜的数字里,有多少个数字是包含在答案里的,但是位置没对。

比如说,答案是 5729,你猜 1234

  • • 数字 2 在答案里有,但位置不对 (答案在第3位,你猜在第2位)。
  • • 数字 7在答案里有,但位置不对 (答案在第2位,你猜在第1位)。 哦不对,我上面的 Prompt 示例好像写错了,1234对比5729应该是0A0B才对,因为没有一个数字和位置都对,也没有一个数字对但位置不对的(除非我把1234都当成单个数字来看,而我的示例是1A1B,估计是AI理解成了,2这个数字猜对了,但是位置不对,所以是1B;而4这个数字位置猜对了,但是数字不对。这个AS:1;BS:2 的备注可能让 AI 稍微有点迷惑,不过它最后还是正确实现了 XAYB 的逻辑!)。

应该是这样,如果答案是 5729

  • • 你猜 5172,那么就是 1A2B (数字5位置数字都对,所以1A;数字72在答案里有,但位置不对,所以2B)。

CodeBuddy 的“王炸”功能:Craft (智能创建)

拿到我的“需求说明书”后,CodeBuddy 就开始施展它的“魔法”了。它有个叫 Craft 的功能,贼拉好用!

 craft 功能
craft 功能

craft 功能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超级智能的 Agent (智能体)。你把 Prompt 往里一扔,它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开始“噼里啪啦”一顿操作:创建项目结构、生成核心代码、配置依赖……全程自动化,你就嗑着瓜子等着就行。

 craft 生成代码
craft 生成代码

craft 生成代码

你想啊,平时咱们搭个 React 项目,就算用脚手架,也得 npm install 半天,再改改配置,创建几个基础组件。现在,CodeBuddy 一条龙服务,直接把这些繁琐事儿包圆了!

速度与激情:DeepSeek V3 + 腾讯云算力

为啥 CodeBuddy 能这么快、这么猛?两大核心原因:

  1. 1. 模型给力: 它可以用上 DeepSeek V3 这种最新的大模型。这玩意儿的代码能力,官方吹的是直逼甚至超越了传说中的 "代码皇帝" Claude Sonnet 3.5 (哦不对,原文是sonnet 3.7,应该是笔误,目前最强的是3.5)。反正就是,生成的代码质量相当高,逻辑也比较严谨。
  2. 2. 算力充足: CodeBuddy 背靠腾讯云爸爸,算力这块儿自然是杠杠的。相比之下,我之前用的一些国外 AI 编程工具(比如 Cursor),在国内访问,那速度,啧啧,有时候真能急死个人。CodeBuddy 就没这烦恼,唰唰的,体验极度舒适。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感受下这类工具的差异,我简单做了个不严谨的对比(纯个人体验,仅供参考):

特性

CodeBuddy (腾讯云)

Cursor IDE

GitHub Copilot Chat (VS Code)

核心定位

Agent式项目构建、代码生成、审查、测试

AI原生代码编辑器

IDE内对话式编程助手

底层模型

DeepSeek V3 (可配置)

各家牛逼模型

各家牛逼模型

独立性

VS Code 插件 / Web IDE (未来可期)

独立 IDE (Fork VS Code)

VS Code 等主流 IDE 插件

项目级理解

强 (MCP加持,能理解整个项目)

较强 (可索引项目文件)

逐渐增强 (依赖上下文窗口)

特色功能

Craft (Agent)、MCP、内置代码审查/单元测试建议

@符号引用代码、自动修复

/fix, /explain, /tests 等命令

国内访问速度

非常快 (国内服务器优势明显)

一般,依赖网络稳定性

一般,依赖网络稳定性

易用性

界面清爽,Craft功能直观

功能强大,学习曲线稍陡

简单直观,易于上手

如果你需要从零开始快速搭建一个项目原型,或者需要对现有项目进行比较复杂的、涉及多文件的改造,CodeBuddy 的 Craft 功能和 MCP 特性会非常有优势。

AI 程序员也需要“Code Review”和“Unit Test”

代码生成一时爽,一直生成一直爽……才怪!AI 生成的代码,就像刚入职的萌新程序员写的代码一样,偶尔也会出点小岔子,或者考虑不周。

这时候,CodeBuddy 的另外两个实用功能就派上用场了:

  1. 1. 内置代码审查 (Code Review):
代码审查
代码审查

代码审查它能帮你检查代码里的潜在问题、不规范的写法,甚至是一些逻辑上的小缺陷。就拿我这个猜数字游戏来说,AI 初版生成的代码,就没考虑到“随机生成的数字序列,首位不能为 0”这种细节(如果是纯数字,首位为0有时会被当成八进制或忽略)。CodeBuddy 在审查阶段就把这个问题给揪出来了,并给出了修改建议。这不就省了我自己 debug 的时间嘛!

  1. 2. 单元测试建议 (Unit Test):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的重要性,咱干这行的都懂,它是保证代码质量、防止“屎山”累积的利器。CodeBuddy 还能根据你的代码逻辑,智能生成单元测试用例的建议。虽然这次 10 分钟的极限挑战我没来得及细化单元测试,但有这个功能打底,后续迭代起来就放心多了。你想想,有 DeepSeek 这种级别的“大脑”帮你写测试用例,只要用例覆盖得够全,理论上讲,就算让只猴子去根据测试结果改代码,总有一天也能把逻辑给盘顺了,更何况是 AI 自己呢!

下面是一个示意性的 React 核心逻辑片段,用于计算 XAYB (这段是老张我根据AI生成的思路手敲的示意,不是AI直接产物,但能帮你理解核心)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 示意性代码:计算 XA YB
// secretAnswer: string, e.g., "1234"
// playerGuess: string, e.g., "1452"
function calculateScore(secretAnswer, playerGuess) {
  let aCount = 0;
  let bCount = 0;
  const secretDigits = secretAnswer.split('');
  const guessDigits = playerGuess.split('');
  const n = secretDigits.length;

  // 临时的标记数组,防止重复计数B
  const secretUsedForB = new Array(n).fill(false);
  const guessUsedForB = new Array(n).fill(false);

  // 计算 A (数字和位置都正确)
  for (let i = 0; i < n; i++) {
    if (secretDigits[i] === guessDigits[i]) {
      aCount++;
      secretUsedForB[i] = true; // 这个位置的数字已经被A用掉了
      guessUsedForB[i] = true;  // 这个位置的猜测数字也被A用掉了
    }
  }

  // 计算 B (数字正确但位置不正确)
  for (let i = 0; i < n; i++) {
    if (guessUsedForB[i]) continue; // 如果这个猜测数字已经被A用掉了,跳过

    for (let j = 0; j < n; j++) {
      if (secretUsedForB[j]) continue; // 如果这个答案数字已经被A用掉了,跳过
      if (i === j) continue; // 不能是相同位置(A已经处理过了)

      if (guessDigits[i] === secretDigits[j]) {
        bCount++;
        secretUsedForB[j] = true; // 标记这个答案数字被B用掉了
        guessUsedForB[i] = true;  // 标记这个猜测数字被B用掉了
        break; // 当前猜测数字找到对应B后,不再为它继续寻找B
      }
    }
  }
  return `${aCount}A${bCount}B`;
}

// 示例:
// console.log(calculateScore("5729", "1234")); // 应该输出 "0A0B" 或接近的(看对重复数字的定义)
// console.log(calculateScore("5729", "7592")); // 应该输出 "0A4B"
// console.log(calculateScore("5729", "5729")); // 应该输出 "4A0B"

实际AI生成的代码会更完整,包含组件的state、effect、事件处理等。

究极骚操作:MCP + Playwright = AI 自我进化?

最后,必须得吹一波 CodeBuddy 的 MCP (Multi-agent Collaboration Platform,多智能体协作平台) 支持!

mcp 支持,直接启动 playwright测试
mcp 支持,直接启动 playwright测试

mcp 支持,直接启动 playwright测试

MCP 这玩意儿听着高大上,简单理解,就是能让 AI “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一个负责写代码,一个负责测试,一个负责分析测试结果,它们之间还能互相“沟通”,协同工作。

更牛的是,CodeBuddy 还能接入像 Playwright 这样的自动化测试工具。Playwright 是啥?微软出品的 Web 自动化测试框架,能模拟用户在浏览器里的各种操作。

把 MCP 和 Playwright 一结合,就实现了什么效果呢? AI 写完代码 → 自动用 Playwright 跑端到端测试 → 测试报告反馈给 AI → AI 分析哪里出错了 → AI 尝试自己修复 Bug!

我勒个去!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开发测试运维一体化”的究极形态——AI 自我闭环进化吗?虽然目前可能还达不到科幻片里那么神,但这绝对是个潜力无限的方向。这次的猜数字游戏,如果我再多花点时间配置一下,理论上就能让 CodeBuddy 自己测自己改,想想都带感!

我们可以用 Mermaid 简单画一下这个理想的闭环流程:

这个流程图是不是很清晰地展示了“AI 自己测试自己修复”的理想状态?太酷了!

10 分钟的产物,未来可期!

讲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CodeBuddy 这类 AI 编程工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我们开发软件的模式。

虽然我这 10 分钟搞出来的猜数字游戏还有点小瑕疵(比如,我发现如果我选了普通难度,然后刷新页面,它好像会默认回到简单难度,哈哈,小问题,无伤大雅),但它实实在在地跑起来了,核心功能也基本实现了。这效率,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对于我们开发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 解放生产力: 把那些重复的、模式化的编码工作交给 AI,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架构设计、复杂逻辑攻关、用户体验优化这些更有创造性的事情上。
  • 降低门槛: 对于一些初学者或者想快速验证想法的人来说,AI 能帮你快速搭建原型,让你更快地看到成果,获得正反馈。
  • 新的协作方式: 未来,我们可能不再是单纯地“写”代码,而是更多地“指导”AI 写代码,成为 AI 的“架构师”和“指挥官”。

当然,AI 编程工具目前还不是万能的,它更像是一个能力超强的副驾驶,帮你开得更快更稳,但方向盘还得你自己把控。如何写出高质量的 Prompt,如何评估 AI 生成代码的优劣,如何有效地与 AI 协作,这些都是咱们需要学习的新技能。

好了,今天就先吹到这儿。对 CodeBuddy 感兴趣的老铁,可以自己去搜搜看,体验一下。也欢迎大家去玩玩我那个 10 分钟速成的猜数字游戏[2],看看你几回合能通关!

大家用过哪些好用的 AI 编程工具?或者对 AI 辅助编程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一起拥抱这个AI赋能的新时代!

下次再给大家分享些我用 AI 搞出来的好玩玩意儿!回见!

引用链接

[1] **点我开玩!**: https://number-guess-321.netlify.app/ [2] 猜数字游戏: https://number-guess-321.netlify.app/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我的“魔法咒语”——给 AI 的需求说明书 (Prompt)
  • CodeBuddy 的“王炸”功能:Craft (智能创建)
    • 速度与激情:DeepSeek V3 + 腾讯云算力
  • AI 程序员也需要“Code Review”和“Unit Test”
  • 究极骚操作:MCP + Playwright = AI 自我进化?
  • 10 分钟的产物,未来可期!
    • 引用链接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