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程序员脑海中可能浮现出“古老”、“笨重”、“不流行”等词汇。
但最近,我却重新拾起了这个“老朋友”,开发了几个意想不到的小工具,高效、稳定、还挺香的。
于是朋友问我:
“你居然还在用 Swing?现在都 LLM、Copilot 的时代了,不搞 Web 不搞 App,你用它干嘛?”
所以今天,我想简单聊聊——为什么在 AI 时代,我依然用 Swing 来开发实用的小工具和教学演示应用。
01
Swing 当然不适合企业级复杂应用,但当我只想做一些独立的小工具时,它反而是理想选择:
这些功能单一、交互明确的小工具时,Swing的开发效率反而非常高:
👉 单文件就能跑起来,无需配置Web服务器; 👉 图形绘制、事件绑定、布局控件都有现成支持; 👉 本地跑、跨平台,免去浏览器兼容性焦虑。
比如,使用Swing写一个冒泡排序的可视化工具。
因为本身主要从事Java内容开发比较多,生成的Swing代码在本地能够直接运行和调试,非常省事。
比如我做的“走楼梯可视化”,产生的效果直接就能演示,非常直观。
现在讲编程、算法、AI 教学,难道一定非得 Web 可视化? 不见得。
Swing 的窗口应用不依赖网络、轻巧便携,特别适合这些场景:
这时候,Swing 是我的“演示战士”,稳定、灵活、够用。
比如,停车场信号量动态模拟停车。
02
在 AI 时代,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开发效率与落地速度,而不是纯粹追求“新技术栈”的堆砌。
Swing 虽然“年纪大”,但它非常懂“够用即好”的开发哲学。
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在打造下一代 SaaS 平台,而是需要一个今天就能跑起来的“原型工具”或“辅助小程序”。
Swing 就像工具箱里那把有些磨损但仍然锋利的钳子:
虽然不够酷,但用起来顺手,还真离不开。
工具名称 | 功能简介 | 应用场景 |
---|---|---|
PPT长图生成器 | 将多页PPT转成长图,适配移动端展示 | 内部汇报、教程总结 |
GIF动画合成器 | 多张图片转动图,可自定义帧间隔 | 教学演示、动图讲解 |
多线程可视化模拟器 | 模拟线程创建、阻塞、竞争等操作 | Java并发教学、原理动画 |
简易流程图绘制器 | 拖拽式流程块、箭头、导出为PNG | 技术方案分享、文档可视化标注 |
03
令人惊喜的是,当我使用 DeepSeek 等 AI 编程助手时,配合 Swing 反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句 prompt,几秒钟就能生成一个可运行的 GUI 界面,再手动微调一下,开发效率飙升。
新旧结合,竟然成了高效开发小工具的“黑科技”组合。这种“老框架 + 新智能”的方式,不仅实用,甚至还有点真香定律。
Swing 并不酷,也不上头条。
但在教学演示、快速原型、小工具开发等场景中,它依然是那把靠谱、稳重的“老兵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