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史上最大规模 NPM 供应链攻击 “雷声大雨点小”,背后警示值得警惕

史上最大规模 NPM 供应链攻击 “雷声大雨点小”,背后警示值得警惕

原创
作者头像
星尘安全
发布2025-09-15 10:20:37
发布2025-09-15 10:20:37
106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网络安全网络安全
图片
图片

威胁攻击者通过钓鱼手段攻陷开发者 Qix 的 NPM 账户,篡改 18 个热门开源包并植入恶意代码 — 这些包的周下载量超 20 亿次。尽管此次攻击规模堪称历史之最,但其实际造成的破坏远低于预期,却为全球开源生态安全敲响了警钟。

01 一场本可能引发 “灾难” 的攻击:事件始末

2025 年 9 月 8 日清晨,一场针对开源生态的供应链攻击悄然启动。威胁攻击者通过钓鱼攻击成功入侵知名开发者 Qix 的 NPM(Node 包管理器)账户,随后利用该权限发布了 18 个热门开源包的 “毒版本”。

这些受影响的包均为前端开发领域的 “基础设施级” 工具,包括用于终端样式渲染的ansi-styles、调试工具debug、颜色处理库chalk以及终端颜色支持检测工具supports-color,其总周下载量累计超过 20 亿次,覆盖全球数百万开发者与企业系统。

攻击者在篡改后的包中植入了加密货币窃取恶意软件,在约两小时的 “窗口期” 内,所有新下载这些包的用户都会感染该恶意软件。幸运的是,包的维护者 Qix 及时发现异常,迅速下架了受感染版本,避免了攻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尽管此次事件最初引发了对 “Log4j 级灾难” 的担忧(2021 年 Log4j 漏洞曾导致全球数十亿设备面临风险),但截至目前,实际影响远低于预期。安全倡导组织 Security Alliance 在博客中指出,攻击者从此次攻击中仅窃取了约 5 美分的以太坊,以及 20 美元的某 “meme币”(该币种 24 小时交易量仅 588 美元),经济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02 攻击 “失效” 的核心原因:能力不足还是侥幸?

为何覆盖超 20 亿次下载量的攻击会 “收效甚微”?行业专家从技术与攻击者能力层面给出了关键解读:

1. 攻击者技术水平 “业余”,恶意代码易被检测

安全研究员弗洛里安・罗斯在社交平台 X 上直言,此次攻击暴露了攻击者的能力短板。他指出,大多数企业都运行着基于 React 或 Angular 的前端应用,理论上攻击者有机会在数千家组织的数百万系统中执行代码,但他们最终选择的恶意软件 “加密混淆手法极其业余”,很快就被基础检测规则识别,且仅两小时就被完全修复。

“所有人都该意识到这次有多危险 — 如果换成真正具备专业能力的攻击者,后果不堪设想。” 罗斯强调。

2. 维护者响应迅速且透明,阻断攻击扩散

Checkmarx Zero 安全研究倡导者达伦・迈耶认为,尽管攻击者的前期准备(如高质量钓鱼攻击、预制备恶意包)体现了一定组织性,但 Qix 的快速响应成为关键转折点。Qix 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下架恶意版本,并以透明方式公开事件进展,帮助开发者和企业及时排查风险,大幅降低了下游影响。

迈耶同时提醒:“这起事件仍带有‘熟练、有组织、有明确动机’的攻击者特征,且可能是一场持续的攻击。开发者社区能幸免于难,更多是因为运气,而非必然。”

03 开源生态的 “脆弱性” 暴露:单一维护者风险成隐患

尽管此次攻击未造成重大损失,但它再次揭示了现代开源生态的核心脆弱性 —“单一个人维护关键基础设施” 的风险

JFrog 安全部门首席技术官阿萨夫・卡拉斯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此次事件是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 NPM 供应链攻击”,其背后反映的问题比攻击本身更值得警惕:“现代 JavaScript 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半数代码库依赖于由单一开发者维护的‘单行工具库’。一旦这些核心维护者的账户被攻陷,整个生态都会面临风险。”

Black Duck 高级安全解决方案经理迈克・麦圭尔进一步补充,此次攻击者使用的恶意软件虽 “收益微薄”,但其技术设计存在多层风险,尤其是 “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篡改 API 调用、重定向加密货币交易” 的逻辑,若应用在金融、支付等核心场景,可能引发严重数据泄露与资金损失。

04 企业与开发者必看:如何排查风险并加固防御?

针对此次事件暴露的问题,安全厂商与专家给出了具体的风险排查与防御建议,帮助组织避免类似威胁:

1. 立即排查:确认是否感染恶意版本

安全厂商 Wiz 在博客中建议,团队应优先通过以下方式排查风险:

  • 搜索项目的lockfiles(如package-lock.json)与包仓库,确认是否存在受感染的包版本;
  • 检查系统遥测数据与用户反馈,重点关注 “签名流程异常失败”“ERC-20 代币授权中陌生支出地址”“转账被重定向” 等迹象;
  • 对恶意包传播窗口期(9 月 8 日上午)活跃的用户进行链上交易审查;
  • 扫描 JavaScript 资产,排查是否存在可疑的代码混淆痕迹。

2. 长期防御:构建供应链安全 “基础防线”

达伦・迈耶与 Sophos 托管检测响应总监保罗・贾拉米洛均强调,依赖开源包的组织(如今几乎所有企业都是)必须建立供应链安全基础体系,具体包括:

  • 维护私有包仓库,避免直接使用公共仓库的 “最新版本”;
  • 部署供应链安全工具,实时监控包的版本变化与异常修改,建立 “可信包清单”;
  • 禁用构建环境的 “自动更新依赖” 功能,所有包版本更新需经过人工审核与安全测试;
  • 建立受影响包的 “黑名单”,并每日更新(包括此次受牵连的 DuckDB 等包),强制覆盖为已知安全版本;
  • 使用端点安全工具,在攻击发生时快速限制影响范围,避免恶意代码横向扩散。

05 开源安全需 “集体防御”,而非依赖 “侥幸”

此次 NPM 供应链攻击虽以 “雷声大雨点小” 收尾,但它为全球开源生态敲响了警钟。随着开发者与企业对开源工具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单一维护者风险”“供应链劫持” 等威胁将持续存在。

正如阿萨夫・卡拉斯所言:“此次事件的影响虽小,但它暴露的脆弱性是真实存在的。开源安全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需要企业、开发者、安全厂商共同构建的‘集体防御体系’— 只有提前加固防线,才能避免下一次‘侥幸’变成‘灾难’。”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01 一场本可能引发 “灾难” 的攻击:事件始末
  • 02 攻击 “失效” 的核心原因:能力不足还是侥幸?
  • 03 开源生态的 “脆弱性” 暴露:单一维护者风险成隐患
  • 04 企业与开发者必看:如何排查风险并加固防御?
  • 05 开源安全需 “集体防御”,而非依赖 “侥幸”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