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双碳” 目标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工业园区作为制造业集聚的核心载体,其能源管理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控制、绿色发展转型成效。当前,多数传统工业园区仍面临能源消耗数据碎片化、管理粗放、节能潜力难挖掘等痛点,而 MyEMS(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凭借其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特性,正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创新范式,为工业园区能源管理带来系统性变革。
长期以来,制造业工业园区能源管理普遍存在三大核心痛点:
一是数据孤岛严重。园区内生产设备、空调、照明、空压机等能源消耗单元分属不同系统,电表、水表、气表多为传统机械表或半智能表,数据采集依赖人工抄录,不仅实时性差(通常滞后 1-7 天),且易出现人为误差,无法形成完整的能源消耗数据流。
二是能耗分析粗放。多数园区仅能统计总能耗或车间级能耗,难以精准定位到单条生产线、单台设备的能耗情况,更无法分析 “无效能耗”(如设备空转、管路泄漏),导致节能措施缺乏数据支撑,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管理响应滞后。当出现能源异常消耗(如某区域用电量突增)时,传统管理模式需经过 “发现异常 - 人工排查 - 制定方案 - 执行整改” 多环节,周期长达数天,极易造成能源浪费扩大化。
随着国家 “双碳” 政策推进(如《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评价指南》要求园区单位产值能耗逐年下降),以及制造业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需求升级,园区能源管理亟需从 “事后统计” 向 “实时监控、精准分析、提前预警” 的智能化模式转型,而 MyEMS 正是这一转型的关键工具。
MyEMS(My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开发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打破数据孤岛,为园区提供 “采集 - 监控 - 分析 - 优化 - 预警” 全流程能源管理能力,具体可分为四大模块:
1. 全维度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控
MyEMS 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边缘计算网关,实现对园区内电、水、气、热、蒸汽等各类能源的 “秒级采集”—— 不仅覆盖生产设备,还包括辅助设施(如中央空调、循环水泵)及办公区域能耗。采集的数据通过 5G / 以太网实时传输至云端平台,用户可通过 PC 端、移动端 APP 查看各能耗单元的实时数据(如某生产线当前功率、某车间小时用水量),并支持异常数据自动标红(如用电量超出历史同期 15%),实现 “看得见的能耗”。
2. 多维度能耗分析与可视化建模
系统内置多维度分析模型,可从 “时间维度”(小时、日、周、月、年)、“空间维度”(园区 - 车间 - 生产线 - 设备)、“能源类型维度”(电 - 水 - 气 - 热)进行能耗拆解。例如,某汽车零部件园区通过 MyEMS 分析发现:空压机系统能耗占总能耗的 28%,其中 30% 为 “空转能耗”(设备未加载时仍维持高功率运行);注塑车间夜间照明能耗占比达 12%,存在 “人走灯不灭” 的无效消耗。同时,系统支持生成能耗趋势图、饼图、热力图(如园区能耗热力分布),让能耗结构一目了然。
3. 智能节能优化与方案输出
基于历史能耗数据与生产计划,MyEMS 可通过算法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能耗优化方案。例如,针对某机械加工园区,系统分析得出 “错峰生产” 优化建议:将高能耗设备(如数控机床)调整至电网谷段(23:00-7:00)运行,不仅可降低电价成本(谷段电价仅为峰段的 1/3),还能减少园区变压器负载压力,降低线损。此外,系统还能针对管路泄漏、设备老化等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如某园区通过 MyEMS 发现蒸汽管路泄漏,修复后每月减少蒸汽消耗 120 吨)。
4. 异常预警与应急响应
MyEMS 通过构建 “历史数据基线”,自动识别能耗异常。例如,当某车间用电量突增 20% 时,系统会在 10 秒内触发预警,通过短信、APP 推送至能源管理员,并同步定位异常区域(如 “3 号车间 A 生产线空压机功率异常”),管理员可远程查看设备运行状态,甚至联动 PLC 系统实现紧急停机,将能源浪费控制在最小范围。
某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机械制造园区占地 1200 亩,入驻企业 28 家,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制造为主,2022 年总能耗达 1.2 万吨标准煤,单位产值能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15%。2023 年 3 月,该园区引入 MyEMS,通过 “三阶段落地” 实现能源管理升级:
1. 前期调研与系统部署(1 个月)
组建 “园区管委会 + MyEMS 服务商 + 企业技术团队” 联合工作组,完成两项核心工作:
一是能耗基线梳理:对 28 家企业的 320 台主要生产设备、156 个能源计量点进行排查,更换传统电表、水表为智能计量设备(支持 RS485/LoRa 通信),明确各设备的能耗特性(如空压机额定功率、注塑机能耗波动范围);
二是系统搭建:在园区部署边缘计算网关 36 台,实现与企业内部 PLC 系统、智能计量设备的对接;云端平台开通管理员账号(园区级)、企业账号(28 家企业)、设备操作员账号(120 个),设置不同权限(如企业仅查看自身能耗数据,园区可查看整体数据)。
2. 试运行与参数优化(2 个月)
系统试运行期间,重点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数据校准:针对部分老旧设备计量偏差问题(如某企业空压机电表读数与实际能耗偏差 8%),通过加装辅助传感器、算法校准,将数据误差控制在 3% 以内;
二是预警阈值设定:基于历史能耗数据(如某生产线正常运行时能耗波动范围为 ±10%),为各设备设置个性化预警阈值(如空压机空转时能耗高于正常负载的 50% 即触发预警),避免 “误预警” 或 “漏预警”。
3. 正式运行与节能落地(持续推进)
截至 2024 年 3 月,MyEMS 在该园区运行满 1 年,落地三大节能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该园区 2023 年总能耗降至 1.02 万吨标准煤,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 18%,超额完成当地政府下达的 10% 节能目标;同时,能源管理人力成本降低 60%(原需 8 人负责抄表与分析,现仅需 3 人)。
MyEMS 在工业园区的落地,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升级,更推动了制造业能源管理的 “范式变革”—— 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驱动”,从 “分散管理” 转向 “协同管理”,从 “被动节能” 转向 “主动优化”。这种新范式的核心价值在于:
对企业而言,可精准控制能源成本(通常能降低能耗 8%-20%),同时满足环保合规要求(如碳排放数据可追溯);对园区而言,可实现整体能耗优化(避免局部高能耗拉低整体效率),提升绿色园区评级竞争力;对社会而言,助力制造业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一是与生产系统深度融合:通过对接 MES(生产执行系统),实现 “能耗 - 生产进度” 联动分析(如某批次产品能耗过高是否与生产工艺参数相关),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
二是AI 算法升级: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实现 “预测性能耗管理”(如预测未来一周某设备能耗趋势,提前制定维护计划);
三是跨园区协同:构建区域级 MyEMS 平台,实现多个工业园区的能源调度协同(如某园区谷段电能盈余时,可调配至邻近园区使用),提升区域能源利用效率。
结语:在制造业向 “绿色化、智能化” 转型的浪潮中,MyEMS 已成为工业园区能源管理的核心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落地场景的持续深化,这一新型能源管理范式将为更多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推动 “双碳” 目标落地的重要力量。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