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地产领域,商业综合体(涵盖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餐饮等多元业态)因建筑面积大、设备种类多、用能场景复杂,始终面临 “高能耗、高成本、难管理” 的痛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数据,商业综合体单位面积年能耗约为普通住宅的 5-8 倍,其中空调、照明、电梯及动力设备能耗占比超 80%,能源成本已成为运营方仅次于租金的第二大支出。在此背景下,MyEMS(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以 “数据驱动 + 智能调控” 为核心,掀起智慧楼宇能源革命,助力商业综合体实现能源成本降低 30% 的突破。
MyEMS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 “能耗监测工具”,而是一套融合 “数据采集 - 智能分析 - 自动调控 - 能效优化” 的全闭环能源管理系统。其核心优势在于三大特性:
MyEMS 通过四大关键动作,将商业综合体的能源成本从 “不可控” 转化为 “可优化”,最终实现 30% 的降本目标,具体路径如下:
1. 精准监测:堵住 “隐性能耗漏洞”(降本占比 8%-10%)
传统商业综合体因缺乏实时监测,常存在 “跑冒滴漏” 式隐性能耗 —— 某一线城市购物中心案例显示,其地下车库照明因控制器故障,连续 3 个月 24 小时满负荷运行,每月多耗电费超 12 万元;某写字楼空调新风系统未与下班时间联动,非工作时段能耗占比达日间的 35%。
MyEMS 通过 “实时监测 + 异常报警 + 自动关停” 机制,可即时发现此类问题:系统一旦检测到设备能耗偏离预设阈值(如夜间照明功率超 50W/㎡、空调 COP 值低于 2.8),会立即向运营人员推送告警信息,并支持远程关闭或调整设备参数。上述购物中心引入 MyEMS 后,仅隐性能耗管控一项,每月节省电费 8.5 万元,年降本超 100 万元。
2. 智能调度:玩转 “峰谷电价差”(降本占比 7%-9%)
商业综合体用电负荷存在明显峰谷特征 —— 白天(9:00-22:00)为用电高峰(电价约 1.2 元 / 度),夜间(22:00 - 次日 9:00)为低谷(电价约 0.4 元 / 度),峰谷价差达 3 倍。MyEMS 通过 “负荷转移 + 储能联动” 策略,最大化利用低价电:
3. 设备优化:挖掘 “运行能效潜力”(降本占比 10%-12%)
商业综合体的核心用能设备(空调、电梯、通风系统)长期处于 “粗放运行” 状态,存在巨大能效提升空间。MyEMS 通过数据分析与智能调控,针对性优化设备运行参数:
4. 管理升级:实现 “能耗责任到人”(降本占比 3%-5%)
传统商业综合体能源管理多为 “大锅饭” 模式,各租户、各楼层的能耗数据不透明,导致节能责任无法落实。MyEMS 通过 “能耗分户计量 + 定额管理”,将能耗成本与租户、运营部门直接挂钩:
深圳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 18 万㎡,涵盖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2022 年引入 MyEMS 前,年能源成本达 2100 万元(电费 1800 万元、水费 150 万元、燃气费 150 万元)。引入 MyEMS 后,通过上述四大路径优化,2023 年能源成本降至 1470 万元,同比下降 30%,具体成效如下:
优化维度 | 年降本金额(万元) | 占总降本比例 |
---|---|---|
隐性能耗管控 | 185 | 28.7% |
峰谷电价调度 | 158 | 24.6% |
设备能效优化 | 262 | 40.9% |
管理责任落实 | 45 | 5.8% |
合计 | 650 | 100% |
该项目不仅实现了成本下降,还因能耗数据达标,获得当地政府 “绿色建筑运营补贴” 每年 80 万元,同时因室内舒适度提升(空调温度波动控制在 ±0.5℃),商场客流同比增长 12%,租户续约率提高 15%,实现 “节能 - 降本 - 增收” 的三重效益。
MyEMS 带来的不仅是 30% 的能源成本下降,更在 “双碳” 政策背景下,为商业综合体构建了长期竞争力:
当商业综合体面临 “降本增效” 与 “低碳转型” 的双重压力,MyEMS 不再是简单的 “节能工具”,而是重构能源管理逻辑的 “核心引擎”。从精准监测堵住隐性漏洞,到智能调度玩转电价差,再到设备优化挖掘潜力,MyEMS 以全闭环管理实现 30% 的成本突破,更推动商业综合体从 “高耗低效” 向 “绿色智能” 转型。未来,随着物联网、AI 技术的进一步渗透,MyEMS 将持续迭代,为智慧楼宇能源革命注入更多可能,让 “降本 30%” 成为商业综合体运营的 “标配” 而非 “特例”。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