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人脸识别备案到底是怎么回事?一篇讲清必要性、流程和暗坑

人脸识别备案到底是怎么回事?一篇讲清必要性、流程和暗坑

原创
作者头像
AI产品备案嘉欣
发布2025-09-30 14:34:20
发布2025-09-30 14:34:20
1370
举报

早上出门刷脸过小区门禁,上班打卡靠人脸识别,就连去商场买杯奶茶都能刷脸支付 —— 现在人脸识别技术简直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了。

但方便归方便,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人脸信息被谁收集了?存在哪里?会不会被乱用?正是因为这些风险,人脸识别备案制度才慢慢推开来。今天就好好跟大家聊聊,这个备案到底是干嘛的,对我们普通人有啥用,企业又该怎么操作。

一、先搞懂:人脸识别备案到底是什么?

简单说,人脸识别备案就是要求那些开发、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企业 / 机构,把自己的技术情况、用在哪、怎么处理人脸数据、怎么保障安全这些信息,如实报给监管部门,审核通过后纳入监管体系的制度。

核心目的就一个:让人脸识别的应用 “透明化、可追溯”。别再像以前那样,企业偷偷采集人脸,大家都蒙在鼓里。

可能有人会问,这制度不是凭空来的吧?确实,背后有明确的法律和政策支撑:

《个人信息保护法》里早就说了,人脸信息属于 “敏感个人信息”,处理的时候不仅要单独获得同意,还得有严格保护措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也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角度,对重要数据处理的备案提了要求;2022 年出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更具体,明确公共场所装人脸识别设备必须备案,还不能强制采集人脸。

二、为啥要搞备案?对政府、企业、我们都有好处

可能有人觉得,备案是给企业添麻烦,其实不是,这事儿对政府监管、企业发展、我们普通人的权益,都是好事。

先说说对政府监管的作用。以前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太乱了,有些企业偷偷用,监管部门想管都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有了备案,监管部门能清楚知道 “谁在用、用在哪、怎么处理数据”,能提前排查风险。比如之前有地方通过备案信息发现,某公司把人脸识别用在校园周边监控,但没说数据存多久,赶紧让整改,避免了数据长期留存的隐患。而且有了备案,打击非法采集、滥用人脸信息也有了依据,能让行业更规范。

对企业来说,备案其实是 “护身符”。现在监管越来越严,没备案就乱用人脸识别,很可能被罚款、停业。反过来,备案了的企业,把备案号公示出来,能让用户觉得靠谱,增加信任。而且企业准备备案材料的时候,会梳理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全流程,能发现安全漏洞,优化管理。

最重要的是对我们普通人的好处。有了备案,企业得公开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和数据用途,我们能知道 “这设备是干嘛的”—— 比如商场的人脸识别是统计客流,还是识别会员;小区门禁会不会把我们的人脸信息给第三方,查备案信息就能了解。要是企业违规,备案信息还能当维权证据,帮我们保护自己的隐私。

三、谁要备案?流程复杂吗?关键坑要避开

(一)先明确:哪些企业 / 机构必须备案?

不是只有大科技公司才用备案,只要沾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发或应用,都得备案,主要分三类:

  • 开发人脸识别技术的企业,比如做人脸算法、提供 SDK 的公司;
  • 直接用人脸识别的机构,像商场、学校、医院、支付平台、安防公司这些;
  • 企业自己用的,比如公司装人脸识别考勤、门禁,也得备案。

(二)备案流程:四步就能搞定,不算复杂

以全国统一的备案平台为例,流程其实挺清晰的,主要四步:

第一步,准备材料,主要是四类:

  • 企业基本信息: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这些;
  • 技术信息:人脸算法原理、技术架构图、数据存在本地还是云端;
  • 应用信息:用在什么场景、采集人脸的目的和范围、怎么让用户同意的(比如是不是弹窗让勾同意);
  • 安全保障措施:数据怎么加密、万一泄露了怎么办、谁能访问这些人脸数据。

如果要把人脸信息传到国外,还得额外准备跨境数据处理的备案证明。

第二步,提交材料。登录工信部或者网信办指定的备案平台,按提示填信息、传材料就行。要注意材料得真实完整,不然系统会让补,耽误时间。

第三步,等待审核。审核分初审和复审:

  • 初审主要看材料全不全,一般 5-10 个工作日;
  • 复审会查材料真不真实、合不合规,比如有没有让用户单独同意,安全措施到不到位,大概 15-20 个工作日。

第四步,备案完成。审核过了,平台会给个唯一的备案编号,企业得把这个编号公示在应用场景显眼的地方,比如商场设备旁、小区公告栏,方便大家查。

(三)这些坑一定要避开,别踩雷

  • 别以为备案一次就完事了。如果应用场景变了,比如从统计客流改成识别会员,或者数据处理流程变了,得在 30 天内提交变更备案,不然算违规。
  • 千万别造假。有些企业为了快点过审,伪造安全措施说明,一旦被发现,备案会被撤,还会进失信名单,影响以后经营。
  • 小微企业别慌。要是不熟悉流程,不知道怎么准备材料,可以找合规咨询公司帮忙,别因为不懂就拖着不备案。

四、现在备案实施得怎么样?还有哪些问题?

(一)好的方面:监管越来越全,地方也有创新

现在备案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不光是公共场所,线上 App、企业内部系统用人脸识别,都得备案。地方上也有不少好做法,比如杭州的线上备案平台,让企业不用跑线下,办得更快;深圳搞了备案企业信用评级,合规的企业能优先参与政府项目,激励大家主动备案。

(二)现存的问题:意识、标准、技术都有短板

  • 企业合规意识不够。很多中小企业根本不知道要备案,觉得 “我规模小,没人会查”,拖着不办,最后可能面临处罚。
  • 备案标准不够细。不同行业用人脸识别的情况差别很大,比如医疗行业用在患者身份核验,得关联病历数据,对隐私要求更高;零售行业可能就是统计客流,数据用途简单。现在统一的备案标准,对不同行业的适配性不够,企业准备材料的时候可能不知道该重点突出什么。
  • 监管技术跟不上。有些企业会把人脸识别设备伪装成普通监控,偷偷采集人脸,现有的备案核查技术很难实时发现,监管有滞后性。

五、未来怎么让备案更有用?得多方一起努力

要让人脸识别备案真正发挥作用,不是靠某一方就行,得政府、企业、公众一起发力。

  • 政府方面,应该出台分行业的备案细则,针对医疗、教育、零售这些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不一样的备案要求,别搞 “一刀切”。比如医疗行业,得明确病历数据和人脸信息怎么隔离
  • 教育行业,要规定校园里人脸识别不能超出教学管理的范围。
  • 技术方面,得建 “备案 + 动态监测” 的体系。用 AI 技术实时盯着已备案企业的数据处理情况,一旦发现超范围采集、未授权共享数据这些异常,马上给监管部门预警,从被动查变成主动防。
  • 企业方面,要把合规当成日常工作,别只把备案当成一次性任务。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学备案政策和数据安全知识,建内部审核机制,确保数据处理一直符合备案要求。
  • 我们普通人也得主动关注。可以多了解怎么查企业备案信息,要是发现企业没备案就用人脸识别,或者违规采集人脸信息,就通过 12315 平台举报,形成社会监督的力量。

最后想说:备案不是限制技术,是保护我们的权益

其实人脸识别技术本身是好的,能提高效率、保障安全,但前提是得规范应用。备案制度不是为了限制技术发展,而是为了让技术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既发挥作用,又保护我们的隐私。

希望以后不管是刷脸进门、刷脸支付,还是其他用人脸识别的场景,我们都能清楚知道 “自己的信息很安全”。也相信随着备案制度越来越完善,人脸识别技术能真正帮我们提升生活质量,而不是成为我们的 “隐私隐患”。

如果大家还有关于人脸识别备案的疑问,比如自己遇到的具体情况该怎么处理,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先搞懂:人脸识别备案到底是什么?
  • 二、为啥要搞备案?对政府、企业、我们都有好处
  • 三、谁要备案?流程复杂吗?关键坑要避开
  • 四、现在备案实施得怎么样?还有哪些问题?
  • 五、未来怎么让备案更有用?得多方一起努力
  • 最后想说:备案不是限制技术,是保护我们的权益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