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智能体)和RPA数字员工的区别是什么?90%的企业用户都会有这些错误的认知:AI Agent(智能体)不就是升级版的RPA数字员工吗;我用了AI Agent(智能体)就不需要RPA数字员工了。尽管RPA和AI Agent从根本上来看是两种技术,但是仍有很多人常常将这两者混为一谈,认为RPA不过是AI Agent 的一种衍生应用。
这种错误的认知,就好比将新能源汽车的水箱和油车的发动机混淆,容易导致企业在进行技术选型与开发时出现偏差。虽然AI Agent和RPA都是帮助用户提升效率,但它们的技术内核和应用方向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两者的核心区别 ,帮助企业厘清RPA和AI Agent产品的价值与应用优势,从而更顺利的实现数字化转型。
问题一:RPA和AI Agent技术上的区别是什么
RPA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主要通过模拟人类在计算机上的各类操作,如点击鼠标、键盘输入等自动完成特定任务。
AI Agent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代理系统,主要通过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来实现目标,同时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持续优化行为。尽管RPA融合AI后也能实现很多功能,但从技术而言,AI Agent展现出更高层次的智能。
问题二:RPA和AI Agent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RPA的工作核心是 “严格按规则办事”,用户只需提前设定任务规则,机器人就能严格遵循执行。比如人类员工可以将验证发票可以梳理成一个固定规则,上传发票后,RPA机器人进行简单的条件判断后自动执行。无论是多复杂的规则,RPA都能无差错执行,因此RPA机器人也尤其适用于像财务这样的工作。
对于AI Agent,用户只需要跟它“对话”,说出自己的需求,智能体会基于动动自己的大脑-“大模型”理解用户的需求,并自动推理生出最佳的任务流程。对于企业来说,AI Agent是显著减少了流程的开发成本和时间。
问题三:有了AI Agent就不需要RPA了吗?
经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释,相信读者对于RPA和AI Agent之间的区别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但是大部分企业则更关心这个问题,有了AI Agent就不需要RPA了吗?这个答案还真不一定。
首先我们要知道,AI Agent虽然比RPA更加智能,但是却存在着两个绕不开的难点。第一,AI Agent从本质上来讲是要依靠“大模型”充当自己的大脑,才能进行后续的步骤,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大模型无可避免存在着“幻觉”风险,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大模型提供的参考知识是错的,导致AI Agent规划的流程是不合规的。
第二,AI Agent的主要优势在于自我学习、自我规划、自我推理,但是到执行这个步骤,其操作的精准性是远不如RPA的。这两种错误对于像金融机构、政府单位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实际上,AI Agent和RPA并非二选一的“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大家别忘了,RPA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就是兼容性很强,既然RPA能够和AI、低代码这些技术无缝融合,同样的,RPA也能和AI Agent结合起来,升级成为更强大的AI Agent数字员工,而这也是目前智能体方案的最优解。
问题四:AI Agent怎么和RPA结合起来?
如果说大模型是大脑,AI Agent是四肢,那么RPA就充当手指脚趾的作用,能够更精细地去抓取、完成各类操作。毕竟就像我们人类,虽然能用双手手肘将物品夹起来,但无疑手指的灵活度能强,更精准快速地完成指定操作,而RPA和AI Agent的结合正是如此。
目前,已经有少数厂商实现了这个路径,创新性开发出了RPA和AI Agent结合的智能体。其中,RPA领域的龙头企业金智维已经率先通过融合大模型、AI Agent和RPA技术,打造出企业级智能体平台Ki-Agent S平台。
那金智维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作为RPA领域第一的金智维,在RPA研发上有十几年的经验,而且积累了非常多垂直行业的具体场景,在专业场景和专属知识库积累上远超于其他的RPA厂商,特别是金融行业。金智维将RPA经验作为先发优势,和大模型的认知决策能力结合,成互补优势,既保留了RPA在流程执行上的稳定性,又通过大模型增强了自然语言理解、复杂任务规划与动态决策能力。
其次,金智维利用RPA严格基于业务规则的特性,自主研发出金融级可靠的安全体系,让AI Agent智能体的每步操作可审核、可追溯、可预警,相当于一个监控的角色,牢牢把控智能体的每一个步骤,将大模型“幻觉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在安全性上形成双重保障。
第三,金智维还结合大模型做了深度微调,进一步提升Agent在专业领域的精准度,让,Ki-AgentS可自主完成从任务规划、工具调用、多Agent协同到结果校验的全流程,真正做到赋能企业业务。
作为企业级智能体平台,金智维Ki-AgentS表现出广泛的适用性。它既能一键接管企业原有的RPA任务,还能满足企业的特殊业务场景需求,以深度融合的技术架构、精准安全稳定的执行能力和灵活多元的场景适配性,重新定义了企业级智能体平台的标准。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