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本科毕业总结 & 学历门槛下的突围之路

本科毕业总结 & 学历门槛下的突围之路

原创
作者头像
程序员Jony
修改2025-10-27 13:38:39
修改2025-10-27 13:38:39
154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年度总结年度总结MyBlog-Karos

哈喽,大家好,我是Jony,其实去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内耗中,也没有做出一个比较细的总结,这停更也有半年多快一年,今年毕业已经几个月了,回顾大学生活,想了想也是写一篇blog来记录一下,顺便先来分析一下现在的就业行情,取名太麻烦,就直接叫本科毕业总结吧。

这次不聊技术,主要和大家聊一聊在当下就业浪潮下,我总结了一下我的大学生活,我是如何从二本学历中破局,在时代浪潮计算机学子何去何从(本文对于部分特别优异的大佬来说不太适用,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同学来说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就业环境分析

先来简单说说我的个人经历吧,本人是一个川内一所四非(双非+非双一流+非大学)学院的25届毕业生,目前在一家海外AI应用公司做技术研发,在行业内发展还算是比较可观,薪资大概我只能说个大概范围,10-15k,自认为,在当下就业环境中,拿的还算不错的Offer吧。

本文呢,后续我不用任何数据说话,但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就业的窘境,我给出一些从猎聘网上找到的报告吧(该数据来源于猎聘网)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10年,毕业人数翻了一倍,每年的增势较为平稳,当然这其中也有疫情时期研究生扩招等因素,所以说,每年的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是前几年的积累。

下面是投递行业的分布图,

随着近几年,AI技术火爆,以及不得不说的互联网红利余热,大部分人还是偏向于互联网行业、通信和半导体行业进行投递。

而对于岗位投递结果,这里我们不拿专业来说话,因为真正参加过校招的同学知道,你进入战场的时候,面对的不仅仅是科班的争对手,所以要知道,这份数据面向的是全体大学生,直接拉开来统计。

(注意,投递岗位和行业的相关性不是最大的,像互联网公司也有行政岗位,制造业公司也有IT岗位,所以后续我们直接那岗位数据来说)

再来看看毕业云词

我们还是拿软件这一块做例子,在僧多肉少、经济形势下滑的市场中,需求量占了5%,而真正就业了的人,占比只有2%(国内的话,Java招聘确实占了大部分,就算加上嵌入式软件开发,也不过3.7%,这里面没有统计前端、Go等其他方向的,但是他们的占比远远没有Java多,而且要知道,市场需求量现在远远是要小于毕业生数量的)。话又说回来,大部分人,进不去,归根结底还是实力的原因,大学生活是怎么过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以上主要是从数据方面说话。

我的故事

下面来讲一讲,我的故事吧。

其实我跟很多同学不一样,尤其作为后来考上二本学院的学生,我早早就靠着对计算机的兴趣 “攒底气”—— 小时候就爱瞎琢磨代码,用易语言写 小工具,用 VBS 搞整蛊,还瞎改前端 UI 玩;高中靠狗运跟尖子生一起挤 OI 集训,哪怕没拿奖,当时跟着也算学了些算法,空闲时间跟着大佬们也用会了 Linux、租了服务器来尝试下学习,但是自己也停在 “只懂皮毛” 的阶段。

说实话,面对高考,一开始也有点慌,但 21 年考上二本学院后,反而成了我 “破局” 的起点 —— 当时高考毕业的,选专业的时候,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专业优先,在新生群的时候看见Ale已经也在学,然后感觉发现了同道中人,就聊了起来,在这期间呢,我们聊过当时各自对考研、创业的想法,最后我们选择了就业这条路,明确的知道了,想要达到工作的能力,我需要什么能力,想要找到一份优质的工作,我又需要什么满足什么条件,在迷茫的时候,最需要知道的是自己想要干什么

说完前面 ,再来说说大学期间我的感受吧,我和Ale是从大一一起走到现在,说实话,在前进的路上,独行是常态,但是周围有和你一起共同进步的人确实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从大一开始,我们尝试过找人一起抱团取暖,最开始创办社团就是这个想法,当然也有为了从学校拿一些资源,但是周围能坚持想法的人并不多,最后走下来的也就几个,不要去视图改变一个人,不管做什么,真正合适的人总会在前行的路上相遇

我大概是从大二开始投简历的,当时投递了一年都没有面试,那个时候身上除了二本学历这个debuff,还有一两个简单项目,简历上稍微看得过去的,估计就是个ACM的省级铜牌,没错,当时校园经历确实丰富,但是在面向招聘的时候就只有一个竞赛稍微够看,再加上当时互联网行业圣经遍行,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决策是否出了问题,然后沉淀一年,期间项目、算法、开源三条路一起搞,成绩最后也还可以,ACM拿了省金退役,大三上也顺利找到了第一份实习,后来才发现,焦虑个毛啊,之前看少数学历高的人大一就开始学习确实慌了,但是忽略了大部分公司不会要大一大二的实习生,为什么会忽略,因为太过于焦虑也会影响人的基本判断

整个大三上期过得还算顺利,因为我当时干了几个月,直接无缝衔接,从老家的外包公司,跳槽到了北京的一家ERP独角兽中厂,但是整个心态的转折点也在那段时间发生了变化。每年三四月份的其实很多公司的暑期实习就会开始,但也就是这个时候,学历的差距才真正展现出来。

在那个时候,暑期实习投递,我大部分大厂都投递过,面试过腾讯、小米、快手、京东、美团等大厂,也不乏有进入到HR面、谈薪阶段挂的,在这个时候,是真的又陷入了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力不行的,因为像腾讯,我面了6次左右,但是技术栈确实和我有很大的差距,WXG我面过两个部门,但是都是一面挂,可惜C++、Linux下网络编程的能力确实差了一些,不太适合做服务器开发,再加上我一直是做后端业务层开发的,也只能错过。对于其他公司,也面试过前端、后端、AI业务岗位,基本上技术面都过了,也有到HR面,最后也没通过,而且在6月过去,秋招就要开始的情况下,我也是无比焦虑,我也知道我一定要找到一个破局之法,不能让这么多年的付出看不到实际的成果。

如何破局

那我来说说我是如何破局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我把短板给快速补齐,那么在秋招的时候,肯定也是差不多的效果,可能会很多同学会认为我下定义太早了,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心态确实已经崩了,我必须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打法。

当时我的想法是——创业。

想法是不是挺新奇的,没错,我这次的目标,不再是就业,而是选择了创业,说是创业,其实是另辟蹊径,下面具体的来说一说。

既然找工作要被卡,那我是否能够直接将一些个人对于一些较新领域的探索,作为一个方向,往创业的路上走,认识一些创业的人,通过一些产品交流,然后找到工作机会,没错,我最终的目的还是就业,为啥,因为没钱啊,当下累计资本最为重要。

因为我五月初的时候就在北京的中厂离职了,回到学校之后,也是投递简历到了六月中旬,中间也有面试,但是也没有过,那段空窗期,我就打算开始捣鼓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大模型应用。

我之前一直有做一些自研开源的习惯,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tips: 当时做过一个分布式鉴权框架、用Redistempalate仿照Redission实现了分布式可重入公平锁,这些在我过往的博客中都有: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user/2871589,不过我已经很久没有更新博客了,上半年主要忙着工作和毕业,现在回过头来对过去的这一年多进行了总结,算是补上了我2024年一年的总结吧,去年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内耗,感觉能够总结出有用的东西很少)

所以我当时直接搓了一个LLM的对接框架出来,目的就是为了深入了解一个模型调用的过程,虽然我也知道,像Spring AI这些工具能够直接使用,但是重复搓轮子,可能是独属于一个对设计模式痴迷的打工人的浪漫吧!(期间调试也是花费也是亏了很多钱,我当时直接对接的kimi,甚至为了满足某些需求,做了个根据上下文长度自动升级,有次对话直接把刚冲进去的50,直接烧没了,对于学生党来说,一天的饭钱了)

我选择kimi是因为当时他们家的中文处理能力特别好,同时我又要面试,所以我当时做了一款AI面试模拟器出来,用户可以在开局的时候,上传自己的简历,通过OCR识别出文字后,直接丢给大模型,大模型根据用户的简历和岗位,通过Function Call,调用牛客的相关企业最近的面经、结合用户的简历来对用户进行提问,同时也引入了老师AI,用于知识点查缺补漏(没错,就是一个RAG,但是没有涉及到向量相似度这一块)

不过我后面找到工作后就直接关服了,哈哈哈。

在做这款产品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行业内一些公司的产品,也对当下国内的部分AI产品以及垂直领域有了简单的认识,也和他们有了一些交流,不过嘛,同时也给简历套个娃,直接找个AI应用初创公司进入,当然,最后也是找到了,我也走通了我的破局之路。

到目前为止,也发现自己走的这一路,也有很多波折,比如当时对市场、行业的认知确实有一定的缺陷,包括我这个AI面试项目在做的时候,前端使用AI生成的,当时并不知道有CodeBuddy、Cursor、Trae这些产品,后端对接也不知道有Ollama可以跑本地模型,烧钱也是烧了不少,入职之后,随着深入了解行业、产品方向越来越能觉得认知在做事时产生的必要性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面对任何焦虑,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还是得自行寻找突破口去解决当下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讨论。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就业环境分析
  • 我的故事
  • 如何破局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