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镜像能将应用程序及其所有依赖(如库、配置、运行时环境等)打包成一个标准化的、可移植的文件,确保应用在任何支持Docker的环境中都能以相同方式运行,从而解决"在我这能跑,到你那却不行"的环境一致性问题,同时简化部署流程、提高扩展效率,并通过容器化实现资源隔离与轻量化管理,让应用的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保持统一,大幅降低跨环境部署的复杂度和出错概率。
制作镜像主要有两种方式:
docker commit指令:基于运行中的容器手动创建镜像,这种方式操作简单但缺乏可重复性,镜像构建过程难以追溯和维护,不推荐用于生产环境。相比docker commit,使用 Dockerfile 构建镜像是绝对的主流做法,核心优势如下:
1. 自动化 & 可重复
docker build 一键生成。2. 透明 & 可追溯
3. 高效 & 快速
4. 易维护 & 最佳实践
5. 天生适合 CI/CD
Dockerfile 就是镜像的蓝图,Dockerfile与镜像的关系如同图纸与房子的关系

Dockerfile格式:
# Comment
INSTRUCTION arguments官方地址:https://docs.docker.com/reference/dockerfile/
FROM:构建镜像基于哪个镜像,也就是基础镜像LABEL:为镜像添加元数据COPY:拷贝文件或目录到镜像中,跟 ADD 类似,但不具备自动下载或解压的功能ADD:拷贝文件或目录到镜像中,如果是 URL 或压缩包便会自动下载或自动解压WORKDIR:指定工作目录RUN:指定 docker build 过程中运行的程序VOLUME:指定容器挂载点EXPOSE:声明容器的服务端口(仅仅是声明)ENV:设置环境变量CMD:运行容器时执行的命令ENTRYPOINT:运行容器时程序入口ARG:指定构建时的参数USER:指定当前用户HEALTHCHECK:健康检测指令功能:
FROM 指令用于为镜像文件构建过程指定基础镜像,后续的指令运行于此基础镜像所提供的运行环境;注意事项:
FROM 指令必须是 Dockerfile 中非注释行或者 ARG 之后的第一个指令;docker build 会在 docker 主机上查找指定的镜像文件,在其不存在时,则会自动从 Docker 的公共库 pull 镜像下来。如果找不到指定的镜像文件,docker build 会返回一个错误信息;FROM 可以在一个 Dockerfile 中出现多次,如果有需求在一个 Dockerfile 中创建多个镜像,或将一个构建阶段作为另一个的依赖;FROM 语句没有指定镜像标签,则默认使用 latest 标签。语法:
FROM [--platform=<platform>] <image> [AS <name>]
FROM [--platform=<platform>] <image>[:<tag>] [AS <name>]
FROM [--platform=<platform>] <image>[@<digest>] [AS <name>]参数:
<platform>:构建的 cpu 架构,如 linux/amd64, linux/arm64, windows/amd64<image>: 指定作为 base image 的名称;<tag>: base image 的标签,省略时默认 latest;<digest>: 是镜像的哈希码;AS <name>: 指定构建步骤的名称,配合 COPY --from=<name> 可以完成多级构建示例:

LABEL 功能:
语法:
LABEL <key>=<value> <key>=<value> <key>=<value> ...示例:
FROM ubuntu:22.04 as buildstage1
LABEL version="1.0" desc="create by bit"COPY 功能:
语法:
COPY [--chown=<user>:<group>] <src>... <dest>
COPY [--chown=<user>:<group>] ["<src>",... "<dest>"]参数:
<src>:要复制的源文件或目录,支持使用通配符;<dest>:目标路径,即正在创建的 image 的文件系统路径;建议<dest>使用绝对路径,否则,COPY 指定以 WORKDIR 为当前路径
在路径中有空白字符时,通常使用第 2 种格式;--chown:修改用户和组--from <name>可选项:可以从之前构建的步骤中拷贝内容,结合 FROM ... AS <name>往往用作多级构建,后续我们有实战课专门完成多级构建注意:
<src>必须是 build 上下文中的路径,不能是其父目录中的文件;<src>是目录,则其内部文件或子目录会被递归复制,但<src>目录自身不会被复制;<src>,或在<src>中使用了通配符,则<dest>必须是一个目录,且必须以 / 结尾;<dest>事先不存在,它将会被自动创建,这包括父目录路径。示例:

效果:

ENV 功能:
ENV <key>=<value> ...示例:

效果:

与ENV配合使用:
ENV MYROOTDIR=/data/web/html/
COPY ./index.html ${MYROOTDIR}WORKDIR 功能:
RUN、CMD、ENTRYPOINT、COPY 和 ADD 指定设定工作目录,相当于cd到一个目录然后执行指令
语法:WORKDIR /path/to/workdir注意:
/WORKDIR 指令的路径。WORKDIR 指令可以解析先前使用设置的环境变量 ENV示例:

效果:

ADD 功能:
ADD [--chown=<user>:<group>] <src>... <dest>
ADD [--chown=<user>:<group>] ["<src>",... "<dest>"]参数:
<src>:要复制的源文件或目录,支持使用通配符;<dest>:目标路径,即正在创建的 image 的文件系统路径;建议<dest>使用绝对路径,否则,ADD 指定以 WORKDIR 为起始路径;在路径中有空白字符时,通常使用第 2 种格式;--chown:修改用户和组示例:

效果:

如果是本地下载tar,然后给容器会自动解压。如果是远端则不会。
RUN
功能:
docker build 过程中运行的程序,其可以是任何命令语法:
#shell form
RUN <command>
#exec form
RUN ["executable", "param1", "param2"]参数:
<command>通常是一个 shell 命令,且以/bin/sh -c来运行它,Windows 默认为 cmd /S /C。如果一个脚本 test.sh 不能自己执行,必须要 /bin/sh -c test.sh 的方式来执行,那么,如果使用 RUN 的 shell 形式,最后得到的命令相当于:/bin/sh -c "/bin/sh -c 'test.sh'"<executable>为要运行的命令,后面的 <paramN>为传递给命令的选项或参数;然而,此种格式指定的命令不会以/bin/sh -c来发起,因此常见的 shell 操作如变量替换以及通配符(?,*等)替换将不会进行;不过,如果要运行的命令依赖于此 shell 特性的话,可以将其替换为类似下面的格式。RUN ["/bin/bash", "-c", "<executable>", "<param1>"]示例:

注意:多使用&&把指令放在同一个RUN,减少层
CMD
功能:
RUN 指令,CMD 指令也可用于运行任何命令或应用程序,不过,二者的运行时间点不同RUN 指令运行于映像文件构建过程中,而 CMD 指令运行于基于 Dockerfile 构建出的新映像文件启动一个容器时CMD 指令的首要目的在于为启动的容器指定默认要运行的程序,且其运行结束后,容器也将终止;不过,CMD 指定的命令其可以被 docker run 的命令行选项所覆盖Dockerfile 中可以存在多个 CMD 指令,但仅最后一个会生效语法:
CMD ["executable","param1","param2"] (exec form, this is the preferred form)
CMD ["param1","param2"] (as default parameters to ENTRYPOINT)
CMD command param1 param2 (shell form)注意:
ENTRYPOINT 指令提供默认参数示例:
CMD ["/usr/local/nginx/sbin/nginx","-g","daemon off;"]ENTRYPOINT 功能:
语法:
#exec form
ENTRYPOINT ["executable", "param1", "param2"]
# shell form
ENTRYPOINT command param1 param2参数:
注意:ENTRYPOINT与CMD功能类似,但ENTRYPOINT不会被docker run指令完全覆盖,docker run后面的参数会作为ENTRYPOINT的参数。
示例:
test:v0.7使用CMD ["/usr/local/nginx/sbin/nginx","-g","daemon off;"]
test:v0.8使用ENTRYPOINT ["/usr/local/nginx/sbin/nginx","-g","daemon off;"]

EXPOSE
功能:
EXPOSE 指令实际上并不发布端口。它充当构建图像的人和运行容器的人之间的一种文档,关于要发布哪些端口。要在运行容器时实际发布端口,使用 -p 参数发布和映射一个或多个端口,或者使用 -P flag 发布所有暴露的端口并将它们映射宿主机端口。语法:
EXPOSE <port> [<port>/<protocol>...]参数:
<protocol>:tcp/udp 协议<port>:端口示例:
EXPOSE 80/tcpARG
功能:
ARG 指令类似 ENV,定义了一个变量;区别于 ENV:用户可以在构建时 docker build --build-arg <varname> = <value> 进行对变量的修改;ENV 不可以;Dockerfile 中定义的构建参数,那么构建输出警告。语法:
ARG <name>[=<default value>]注意:
Dockerfile 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 ARG 指令ARG 支持指定默认值docker build --build-arg username=what_user . 第二行计算结果为 some_user,不是我们指定的 build-arg 中的参数值 what_user注意:ARG和ENV同时存在时,ENV会覆盖ARG
示例: Dockerfile文件
ARG SYSVERSION=22.04
FROM ubuntu:${SYSVERSION}构建时可以更改变量从而更改Ubuntu版本:
docker build -t test:v0.9 --build-arg SYSVERSION=22.10VOLUME 功能:
VOLUME 指令创建的挂载点,无法指定主机上对应的目录,是自动生成的。语法:
VOLUME <mountpoint>
VOLUME ["<mountpoint>"]参数:
mountpoint: 挂载点目录注意:
docker run 命令会在卷挂载完成后将此前的所有文件复制到新挂载的卷中VOLUME 指令只是起到了声明容器中的目录作为匿名卷,但是并没有将匿名卷绑定到宿主机指定目录的功能。volume 只是指定了一个目录,用以在用户忘记启动时指定 -v 参数也可以保证容器的正常运行。比如 mysql,你不能说用户启动时没有指定 -v,然后删了容器,就把 mysql 的数据文件都删了,那样生产上是会出大事故的,所以 mysql 的 dockerfile 里面就需要配置 volume,这样即使用户没有指定 -v,容器被删后也不会导致数据文件都不在了。还是可以恢复的。volume 与 -v 指令一样,容器被删除以后映射在主机上的文件不会被删除。-v 和 volume 指定了同一个位置,会以 -v 设定的目录为准,其实 volume 指令的设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用户忘记指定 -v 的时候导致的数据丢失,那么如果用户指定了 -v,自然而然就不需要 volume 指定的位置了。示例:
VOLUME ["/data1"]USER
功能:
RUN、CMD 或 ENTRYPOINT 指令定的程序时的用户名或 UIDUSER <user>[:<group>]
USER <UID>[:<GID>]参数:
注意:
<UID>可以为任意数字,但实践中其必须为/etc/passwd中某用户的有效UID,否则将运行失败示例:
USER root:root
RUN groupadd mysql
RUN useradd mysql -g mysql
USER mysql:mysql
RUN whoami > /tmp/user.txtHEALTHCHECK
功能:
HEALTHCHECK 指令告诉 Docker 如何测试容器以检查它是否仍在工作。语法:
HEALTHCHECK [OPTIONS] CMD command (check container health by running a command inside the container)
HEALTHCHECK NONE (disable any healthcheck inherited from the base image)OPTIONS 选项参数:
--interval=DURATION (default: 30s):每隔多长时间探测一次,默认 30 秒--timeout= DURATION (default: 30s):服务响应超时时长,默认 30 秒--start-period= DURATION (default: 0s):服务启动多久后开始探测,默认 0 秒--retries=N (default: 3):认为检测失败几次为宕机,默认 3 次返回值:
示例:
FROM nginx:1.24.0
HEALTHCHECK --interval=5s --timeout=3s \
CMD curl -fs http://localhost/ || exit 1功能:
docker build 命令用于使用 Dockerfile 创建镜像。语法:
docker build [OPTIONS] PATH | URL | -关键参数:
--build-arg=[]:设置镜像创建时的变量;-f:指定要使用的 Dockerfile 路径;--label=[]:设置镜像使用的元数据;--no-cache:创建镜像的过程不使用缓存;--pull:尝试去更新镜像的新版本;--quiet, -q:安静模式,成功后只输出镜像 ID;--tag, -t:镜像的名字及标签,通常 name:tag 或者 name 格式;可以在一次构建中为一个镜像设置多个标签。--network:默认 default。在构建期间设置 RUN 指令的网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