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用了AI,但不知道要不要备案”

“用了AI,但不知道要不要备案”

原创
作者头像
用户11870562
发布2025-11-17 10:56:24
发布2025-11-17 10:56:24
130
举报

“用了AI,但不知道要不要备案”成为产品上线的最大不确定性。本文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及2024–2025年备案审核实践,提供一套可逐项对照的判定体系,明确边界、规避风险、一次过审。

一、是否需要算法备案?三步快速判定法

只要同时满足以下两点,就必须申报算法备案

  1. 服务对象在中国境内(包括面向中国用户提供服务,无论公司注册地在哪);
  2. 使用了属于“深度合成”或“生成式AI”的技术功能(见下文详细清单)。
二、必须备案的 6 类核心场景(附具体示例)

类别

法规依据

典型功能示例

是否必须备案

1. AIGC 内容生成

《生成式AI办法》第2条

• AI 写作(周报、文案、邮件)• 文生图(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 类)• AI 视频生成• 代码自动生成(GitHub Copilot 类)• AI 音乐/语音合成

✅ 是

2. 生物特征合成与编辑

《深度合成规定》第3条

• 人脸美颜(磨皮、瘦脸)• 虚拟换脸(ZAO 类)• 语音克隆(模仿名人声音)• AI 生成虚拟主播形象

✅ 是

3. 个性化推荐

网信办《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 “猜你喜欢”商品推荐• 信息流内容排序(如抖音、小红书)• 音乐/视频智能推送• 求职岗位匹配推荐

✅ 是

4. 人脸识别与验证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9条

• APP 刷脸登录• 实名认证活体检测• 门禁/考勤人脸核验

✅ 是(属高敏感个人信息处理)

5. 自动摘要与语义分析

《深度合成规定》第2条

• 新闻自动摘要• 会议纪要生成• 社交媒体情感分析• 客户评论自动归类

✅ 是(涉及自然语言生成)

6. 智能对话系统(含大模型)

《生成式AI办法》第4条

• 客服机器人(非预设问答)• AI 助手(如通义千问、文心一言接口)• 教育陪练对话

✅ 是

💡 关键判断标准

  • 是否自动生成新内容?(是 → 备案)
  • 是否基于用户数据做自动化决策?(是 → 备案)
  • 是否处理生物识别等敏感信息?(是 → 备案)
三、无需备案的 4 类“非AI”或“低风险”功能

功能类型

示例

为什么不用备案

1. 规则引擎 / 关键词匹配

• 客服自动回复(仅匹配预设问题)• 敏感词过滤(正则表达式)• 表单格式校验(邮箱、手机号)

无模型训练,无内容生成,仅为逻辑判断

2. 统计排序 / 热门榜单

• 按销量/评分/点击量排序• “今日热门”“飙升榜”

未使用用户画像或机器学习,仅为聚合统计

3. 传统图像/音视频处理

• 图片裁剪、压缩、旋转• 滤镜(非AI美颜,如黑白、复古)• 视频转码、加字幕(非AI识别)

无生成或合成行为,属基础处理

4. 简单分类(无用户画像)

• 垃圾邮件识别(基于发件人黑名单)• 商品类目自动打标(基于关键词)

未使用深度学习模型,不涉及个性化

⚠️ 注意:若“热门榜单”结合了协同过滤、用户兴趣预测等算法,则属于个性化推荐,需备案。

四、特殊场景深度解析
1. 开源模型商用是否要备案?
  • 。只要你在境内提供服务,无论模型是否自研、是否开源(如 Llama、ChatGLM),均需备案。
  • 网信办关注的是服务行为,不是模型来源。
2. 仅内部使用 AI 工具(如员工用 AI 写周报)
  • 不需要备案,前提是:
    • 未向外部用户提供服务;
    • 数据不出内网;
    • 无公众访问入口。
  • 但若该工具通过 Web 页面提供给员工(且部署在国内服务器),建议做等保,算法备案可豁免
3. 调用第三方 AI 接口(如百度文心、阿里通义)
  • 你需要备案。作为服务提供方,你是算法备案的责任主体,不能以“调用接口”免责。
  • 需在自评估报告中说明:“底层模型由 XX 公司提供,我方负责应用场景合规”。
4. 跨境 AI 服务(境外模型 + 中国用户)
  • 必须备案。只要中国用户能访问并使用 AI 功能,即触发备案义务。
  • 同时可能触发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如用户输入内容传至境外服务器)。
五、备案材料关键细节(决定能否通过)

材料

常见错误

正确做法

应用场景说明

“用于提升用户体验”“智能优化内容”

“用于电商APP商品详情页,根据用户近7天浏览记录,通过协同过滤算法生成个性化推荐列表”

隐私政策

未提及用户权利

必须包含:• 可关闭个性化推荐• 可删除AI生成内容• 可拒绝生成结果用于模型训练

AI 内容标识

无标识 或 标识太小

• 文字:在生成结果上方/下方标注“AI生成”• 图像:角标水印,字体≥12px• 视频:前3秒叠加“本视频由AI合成”

自评估报告

无公章、内容模板化

• PDF 含公章扫描页• 包含:数据来源合法性、偏见控制措施、应急响应机制、用户投诉渠道

📌 网信办明确:“技术中立”不能成为免责理由,算法提供者对输出内容负主体责任

六、高频驳回案例复盘(2024–2025)

企业类型

功能

驳回原因

修正方案

教育科技公司

AI 作文批改

隐私政策未说明学生可删除生成评语

新增条款:“学生或家长可申请删除AI批改记录”

电商平台

商品推荐

描述写“智能分发”

改为“基于用户画像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内容社区

AI 自动生成标题

未在标题旁标注“AI生成”

在每篇AI生成文章标题下方加灰色小字标识

SaaS 工具

客服对话机器人

自评估报告未盖章

重新打印 → 盖章 → 扫描为PDF提交

七、自查清单(上线前必核)
  • 功能是否属于6类必须备案场景?
  • 是否面向中国境内用户提供服务?
  • 隐私政策是否包含三项用户权利?
  • AI 输出是否带有显著“AI生成”标识?
  • 自评估报告是否具体、盖章、无模糊表述?
  • 若调用第三方模型,是否说明责任边界

文章内容不代表UC平台观点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是否需要算法备案?三步快速判定法
  • 二、必须备案的 6 类核心场景(附具体示例)
  • 三、无需备案的 4 类“非AI”或“低风险”功能
  • 四、特殊场景深度解析
    • 1. 开源模型商用是否要备案?
    • 2. 仅内部使用 AI 工具(如员工用 AI 写周报)
    • 3. 调用第三方 AI 接口(如百度文心、阿里通义)
    • 4. 跨境 AI 服务(境外模型 + 中国用户)
  • 五、备案材料关键细节(决定能否通过)
  • 六、高频驳回案例复盘(2024–2025)
  • 七、自查清单(上线前必核)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