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MyEMS 在虚拟电厂(VPP)中的角色:如何将分布式资源聚合为可调度资产参与电网互动

MyEMS 在虚拟电厂(VPP)中的角色:如何将分布式资源聚合为可调度资产参与电网互动

原创
作者头像
开源能源管理
发布2025-11-18 14:04:46
发布2025-11-18 14:04:46
10
举报

一、引言:能源转型下的 VPP 与 MyEMS 的 “相遇”

在 “双碳” 目标推动下,全球能源体系正从 “集中式发电为主、电网单向输送” 向 “分布式发电 + 集中式电网协同” 转型。户用光伏、工商业储能、电动汽车(EV)充电桩、微燃机等分布式能源资源(DERs) 快速普及,但这些资源存在 “分散性、波动性、随机性” 的天然缺陷 —— 单户光伏发电量受光照影响剧烈,单个储能容量有限,难以直接参与电网调度。

虚拟电厂(VPP)应运而生:它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电厂,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将分散的 DERs “聚合”,形成具备统一调度能力的 “虚拟资产池”,为电网提供调峰、填谷、备用、电压调节等服务的平台。但 VPP 的 “聚合与调度” 需一个关键纽带 —— 连接 DERs 与 VPP 平台的 “神经末梢”,而MyEMS正是这一纽带的核心载体。

没有 MyEMS,VPP 对 DERs 的调度将是 “隔空喊话”;没有 VPP,MyEMS 管理的 DERs 只能是 “各自为战”。二者的协同,让分散的 DERs 从 “被动用电单元” 转变为 “主动可调度资产”,成为电网互动的重要参与者。

二、核心概念界定:理清 VPP、DERs 与 MyEMS 的关系

在深入分析 MyEMS 的角色前,需先明确三者的定位,避免概念混淆:

概念

核心定义

关键特征

分布式能源资源(DERs)

位于用户侧或靠近负荷中心的小型能源生产 / 存储 / 消费设备

分散性(地理分布广)、波动性(受天气 / 负荷影响)、多样性(光伏 / 储能 / EV 等)

虚拟电厂(VPP)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聚合 DERs 并参与电网调度的平台型系统

非物理实体、统一调度能力、双向电网互动、市场化属性(参与电力交易)

MyEMS(用户侧能源管理系统)

面向用户侧(居民 / 工商业 / 园区),具备 DERs 监控、优化、控制功能的本地化系统

贴近 DERs 终端、数据实时性强、兼顾用户利益与电网需求、可扩展性高

简单来说:VPP 是 “总指挥”,MyEMS 是 “前线指挥官”,DERs 是 “士兵”。MyEMS 的核心任务是将 VPP 的 “调度指令” 转化为 DERs 的 “具体动作”,同时将 DERs 的 “状态反馈” 传递给 VPP,形成闭环。

三、MyEMS 在 VPP 中的四大核心角色

MyEMS 并非单一功能的工具,而是 VPP 实现 “聚合 - 调度 - 互动” 的核心支撑,具体承担四大角色:

1. 数据中枢:打通 DERs 与 VPP 的 “信息壁垒”

VPP 对 DERs 的调度,前提是 “知其状态”—— 而 DERs 的实时数据(如光伏发电量、储能 SOC、EV 充电需求、可控负荷功率)分散在不同设备、不同用户侧,需 MyEMS 完成 “数据采集 - 处理 - 上传” 的全链路管理:

  • 数据采集:MyEMS 支持多协议接入(如 Modbus、MQTT、OCPP 等),可兼容不同品牌的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充电桩、智能电表,实现 “一平台管所有 DERs”。例如,某园区 MyEMS 可同时采集 100 户光伏的实时出力、20 台储能的充放电状态、50 个充电桩的负荷需求。
  •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标准化(统一数据格式,如功率单位换算为 kW)、聚合(按 “光伏组”“储能组”“可控负荷组” 分类统计),避免 VPP 平台接收 “杂乱无章” 的数据。
  • 数据上传:通过加密通信(如 4G/5G、以太网)将处理后的 DERs 状态数据实时上传至 VPP 平台,为 VPP 的调度决策提供依据。例如,MyEMS 每 15 秒向 VPP 上报一次储能总 SOC、可调度容量,确保 VPP 掌握 “可用资源池” 的实时情况。

2. 资源聚合中枢:将 “零散资源” 转化为 “虚拟资产池”

DERs 的 “分散性” 是 VPP 的最大挑战 —— 单台 2kWh 的户用储能无法满足电网 “100kW 调峰需求”,但 100 台这样的储能通过 MyEMS 聚合后,即可形成 “可调度的 200kWh 储能资产”。MyEMS 的聚合逻辑并非 “简单叠加”,而是 “分类分级、标签化管理”:

  • 分类聚合:按 DERs 类型分为 “发电类”(光伏、微燃机)、“存储类”(储能、EV)、“负荷类”(可控空调、空压机、电热水器),不同类型资源的调度优先级和响应方式不同(如储能响应速度快,优先用于紧急调峰;可控负荷响应慢,优先用于填谷)。
  • 分级聚合:按 DERs 的 “可调度能力” 分级,例如:
    • 一级资源:响应速度<1 分钟(如储能、EV 直流快充),用于电网紧急备用;
    • 二级资源:响应速度 1-10 分钟(如工商业可控负荷),用于常规调峰;
    • 三级资源:响应速度>10 分钟(如户用可控负荷),用于填谷或长期储能调度。
  • 标签化管理:为每台 DERs 打上 “容量、响应时间、约束条件” 等标签(如某 EV 的标签为 “容量 50kWh、可调度时间 19:00-22:00、最低 SOC 需保留 20%”),VPP 可根据标签快速筛选符合调度需求的资源,MyEMS 则负责匹配标签并执行。

3. 优化调度中枢:平衡 “用户利益” 与 “电网需求”

VPP 的调度指令需兼顾 “电网目标”(如降低高峰负荷、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率)和 “用户目标”(如降低电费、保障自用供电)—— 若只满足电网需求而忽视用户利益,会导致用户不愿参与 VPP;若只考虑用户利益,VPP 则无法为电网提供有效服务。MyEMS 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优化算法实现二者的平衡:

  • 优化目标设定:MyEMS 可预设多目标优化函数,例如 “最小化用户电费成本 + 最大化 VPP 调度收益 + 满足用户用电可靠性”,并根据优先级动态调整(如电网紧急调峰时,优先满足电网需求;非紧急时段,优先降低用户成本)。
  • 约束条件融入:在执行 VPP 调度指令时,MyEMS 会自动规避 DERs 的运行约束,例如:
    • 储能调度:避免 SOC 低于 20%(保障用户应急用电)、充放电功率不超过额定值(保护设备);
    • EV 调度:避免影响用户次日出行(如用户设置 “次日 7:00 需充满”,MyEMS 会在调度后预留充电时间);
    • 光伏调度:优先自用,多余电量再参与电网调峰(提升用户自用率)。
  • 算法支撑:采用 “模型预测控制(MPC)”“混合整数规划(MIP)” 等算法,结合天气预报(光伏出力预测)、用户负荷预测,提前 1-24 小时制定调度计划,例如:预测次日中午电网高峰,MyEMS 提前调度储能充电(利用凌晨低谷电价),中午再放电参与调峰,既降低用户充电成本,又满足电网需求。

4. 电网互动中枢:实现 “指令下发 - 执行 - 反馈” 的闭环

VPP 与电网的互动是 “双向” 的:电网向 VPP 下达调度需求(如 “需 100kW 调峰容量,持续 1 小时”),VPP 向 MyEMS 下发指令,MyEMS 控制 DERs 执行,再将执行结果反馈给 VPP 和电网,形成闭环。MyEMS 在这一过程中承担 “执行者” 和 “反馈者” 的双重角色:

  • 指令解析与下发:VPP 的指令是 “宏观需求”(如 “储能组总放电 100kW”),MyEMS 需将其 “拆解” 为单个 DERs 的 “微观指令”(如 “储能 1 放电 20kW、储能 2 放电 15kW……”),并通过本地通信(如 LoRa、WiFi)下发至 DERs 控制器,确保指令精准执行。
  • 实时监控与调整:在执行过程中,MyEMS 实时监控 DERs 状态,若出现偏差(如某储能突然故障,放电功率降至 0),MyEMS 会立即调整其他 DERs 的指令(如增加储能 3 的放电功率至 25kW),确保总容量满足 VPP 要求,避免影响电网调度。
  • 结果反馈与结算:调度结束后,MyEMS 统计每台 DERs 的 “实际贡献”(如储能 1 放电 19.8kW・h、EV1 放电 5.2kW・h),上传至 VPP 平台,作为 VPP 与用户的收益结算依据(如调峰收益按贡献比例分配给用户),激励用户持续参与 VPP。

四、案例实践:MyEMS 如何落地 VPP 场景?

1. 工商业园区 VPP 场景

某汽车工厂园区部署 MyEMS,聚合了 10MW 屋顶光伏、2MW/4MWh 储能、5MW 可控负荷(空压机、冷却塔),参与电网调峰:

  • 电网高峰时段(12:00-14:00):VPP 向 MyEMS 下达 “1.5MW 调峰指令”;
  • MyEMS 行动:① 调度储能放电(1MW);② 降低空压机负荷(0.5MW,通过调整运行频率实现,不影响生产);③ 优先消纳光伏出力(减少从电网购电);
  • 结果:1 小时内实际调峰 1.48MW,满足电网需求;用户侧节省购电费用 0.8 万元(高峰电价高,减少购电)、获得 VPP 调峰收益 0.3 万元,实现 “降本 + 增收”。

2. 居民社区 VPP 场景

某居民社区部署 MyEMS,聚合 500 户户用光伏(总容量 5MW)、200 台家用储能(总容量 400kWh)、300 个 EV 充电桩:

  • 电网填谷时段(23:00 - 次日 7:00):VPP 向 MyEMS 下达 “200kW 填谷指令”(鼓励 DERs 充电,提升电网低谷负荷);
  • MyEMS 行动:① 调度家用储能充电(利用低谷电价,100kW);② 引导 EV 在低谷时段充电(通过 APP 推送 “低谷充电优惠”,100kW);③ 光伏出力优先自用,多余电量上网(避免弃光);
  • 结果:填谷时段社区总负荷提升 210kW,超出 VPP 要求;用户侧家用储能充电成本降低 50%、EV 充电费用节省 30%,社区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提升至 95%。

五、挑战与展望:MyEMS 如何更好地服务 VPP?

尽管 MyEMS 在 VPP 中作用关键,但仍面临三大挑战:

  1. 标准化不足:不同品牌的 DERs 通信协议不统一(如部分老款光伏逆变器不支持 MQTT)、VPP 平台接口标准差异大,导致 MyEMS 接入成本高;
  2. 隐私保护风险:MyEMS 采集用户用电数据(如 EV 出行规律、家庭负荷曲线),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3. 通信可靠性:偏远地区或网络故障时,MyEMS 与 VPP 的通信中断,可能导致调度指令无法执行。

未来,MyEMS 的发展方向将围绕 “更智能、更安全、更开放” 展开:

  • AI 赋能优化: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提升光伏出力、用户负荷的预测精度(如预测误差从 10% 降至 5%),优化调度计划;
  • 区块链保障隐私: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加密存储和分布式记账,既确保收益结算透明,又保护用户隐私;
  • 边缘计算增强可靠性:在 MyEMS 中引入边缘计算节点,即使与 VPP 断网,也能执行预设调度策略(如本地调峰),提升系统韧性;

六、结论:MyEMS 是 VPP 的 “神经末梢”,更是能源转型的 “催化剂”

虚拟电厂的核心价值在于 “激活分散的 DERs 潜力”,而 MyEMS 正是实现这一价值的 “最后一公里”—— 它将 VPP 的 “宏观调度” 转化为 DERs 的 “微观行动”,将用户的 “个体利益” 与电网的 “整体需求” 结合,让分布式资源从 “无序” 走向 “有序”,从 “被动” 走向 “主动”。

随着 DERs 渗透率的提升和 VPP 的规模化发展,MyEMS 将不再是 “单一工具”,而是成为 “用户侧能源生态” 的核心:它连接光伏、储能、EV、智能家居,既服务于 VPP 和电网,又为用户提供 “节能、省钱、可靠” 的用能体验,最终推动能源体系向 “清洁、高效、协同” 的方向转型。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引言:能源转型下的 VPP 与 MyEMS 的 “相遇”
  • 二、核心概念界定:理清 VPP、DERs 与 MyEMS 的关系
  • 三、MyEMS 在 VPP 中的四大核心角色
    • 1. 数据中枢:打通 DERs 与 VPP 的 “信息壁垒”
    • 2. 资源聚合中枢:将 “零散资源” 转化为 “虚拟资产池”
    • 3. 优化调度中枢:平衡 “用户利益” 与 “电网需求”
    • 4. 电网互动中枢:实现 “指令下发 - 执行 - 反馈” 的闭环
  • 四、案例实践:MyEMS 如何落地 VPP 场景?
    • 1. 工商业园区 VPP 场景
    • 2. 居民社区 VPP 场景
  • 五、挑战与展望:MyEMS 如何更好地服务 VPP?
  • 六、结论:MyEMS 是 VPP 的 “神经末梢”,更是能源转型的 “催化剂”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