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ma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专注于为用户提供智能演示文稿、文档和网站生成服务。自 2020 年创立以来,Gamma 凭借其创新的 AI 技术和出色的产品体验,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成长为行业独角兽企业。
当时第一批放出注册的时候,我就在体验并推荐给朋友,并且深度体验中,我可以负责的说,国内的某AIPPT你们自己去体验一下,就是垃圾,完全没有用下去的欲望,甚至我的很多演示文稿,视频制作都是通过Gamma来制作演示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它引入了当时非常火热AI绘画功能,比如Flux pro,以及Dall-e 3 ,Flux Max等等,以前注册是不需要网络的,最近抽风式需要联网了。
官网:https://gamma.app/signup?r=sqgovd3iif5btr4
被你严重低估的 Gamma AI一键生成PPT 我当chatGPT来用


点击一张图片

选择AI图片




自带模板

带Agent的PPT

融资与估值
最新融资:2025 年 11 月完成 6800 万美元 B 轮融资
领投方:知名风投 a16z(Andreessen Horowitz)
投后估值:21 亿美元(约 149.5 亿元人民币)
总融资额:约 9000 万美元
前一轮融资:2024 年 5 月 Accel 领投的 1200 万美元 A 轮融资
业务表现
用户规模:7000 万用户
年度经常性收入 (ARR):1 亿美元
盈利状况:自 2023 年以来持续盈利
团队规模:仅 50 人左右
运营效率:人均创造价值极高,尚未动用 A 轮融资资金


从 "被 PPT 折磨" 到 "重新发明 PPT"
Gamma 的故事要从创始人 Grant Lee 的个人痛点说起。
这位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硕士,曾在 PwC、资生堂、RBC 投资银行等知名企业任职。但即便是这样的高材生,也常常被制作演示文稿这件事搞得焦头烂额。
"I can't be the only one wasting tons of time and mental energy on these soul-crushing presentations, right?"(不可能只有我,每次做简报都要耗费大把时间和精力,还被搞到心力交瘁吧?)
这个看似简单的疑问,最终催生了一个估值 21 亿美元的创业公司。
2020 年,Grant Lee 与两位前同事 James Fox 和 Jon Noronha 共同创立了 Gamma。他们发现,传统的演示工具存在三大致命问题:
操作太复杂 - 普通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
设计负担太重 - 非专业设计师很难做出好看的演示
无法快速呈现逻辑脉络 - 内容组织效率低下
Gamma 的使命很简单: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创建专业级的演示文稿。
三次关键转型,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密码
Gamma 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经历了多次关键转型:
第一次转型:从两个产品到聚焦核心
创立初期,Gamma 同时开发了两款产品:演示工具 Gamma 和虚拟办公室工具 The Lobby。但两条战线作战的结果是,两个产品都不温不火。
在资金只剩下不到一年的关键时刻,Grant Lee 做出了一个艰难但明智的决定:放弃虚拟办公室产品,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演示工具上。
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 Gamma 成功的关键转折点。
第二次转型:从工具到 AI 驱动
2022 年 8 月,Gamma 首次在 Product Hunt 发布,虽然登上了排行榜第一,但用户留存率极低,只有约 6 万用户。
团队意识到,单纯的工具改进不足以打动用户。他们花了 3 个月时间,彻底重构产品,全面拥抱 AI 技术。
2023 年 3 月,搭载 GPT-4 的全新 Gamma 重新发布。这一次,用户数在 3 个月内飙升到 300 万。
第三次转型:从 PPT 工具到创意平台
2025 年 4 月,Gamma 推出 2.0 版本,从单一的 AI PPT 工具,扩展到涵盖演示文稿、网站、文档、社交媒体内容等多种创作形式的一站式创意表达平台。
这次转型让 Gamma 的用户规模和营收都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PLG 模式的极致运用:让产品自己说话
Gamma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对PLG(Product-Led Growth)模式的极致运用。
产品驱动获客
Gamma 没有花大价钱做广告,而是让产品本身成为最好的营销工具:
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获客成本,还带来了高质量的用户。
免费 + 付费的平衡艺术
Gamma 采用了巧妙的免费 + 付费模式: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用户增长,又实现了商业变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