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在linux上执行top指令时,会看到这样的结果:

up 2301 days, 20:29 系统已经运行了2301天20小时29分
1 user 当前有一个用户登录
load average: 0.05, 1.40, 1.29 系统负载1分钟、5分钟、15分钟平均
182 total 系统当前共182个进程
2 runing 系统当前正在运行2个进程
180 sleeping 休眠(等待资源)的进程数180
0 stopped 已停止的进程数0
0 zombie僵尸进程数(已经结束但未被父进程回收的进程)0
0.3 us 用户空间占用 CPU 百分比(user)
0.2 sy 内核空间占用 CPU 百分比(system)
0.0 ni 用户进程改变过 nice 值后的 CPU 占比(nice值越低优先级越高)
99.5 id 空闲 CPU 百分比(idle)
0.0 wa 等待 I/O(磁盘/网络)CPU 百分比(iowait)
0.0 hi 硬件中断占用 CPU 百分比(hardware interrupts)
0.0 si 软件中断占用 CPU 百分比(software interrupts)
0.0 st 被虚拟机偷取的 CPU 百分比(steal)
其中KiB是KibiByte的简称,表示1024B(我们常说的KB是1000B) 这些内存的单位就是KiB
32781240 total 总内存
460156 free 空闲内存
29291592 used 已使用内存
3029492 buff/cache 系统缓存和缓冲区占用内存
自Linux3.3之后支持大写E切换内存单位,按E可以从KiB / MiB / GiB / Bytes
也可以使用脚本:
top -E m # 显示为 MiB
top -E g # 显示为 GiBSwap类似电脑或者手机上的“虚拟内存”,用硬盘的一部分空间来作为内存,不过Linux更多是“将内存中的不活跃数据写入磁盘以此来提高内存可用空间”
0 total 总 Swap 空间
0 free 空闲 Swap
0 used 已使用 Swap
3004072 avail Mem 可用内存(包含 free + cache,可直接分配给应用)
同样按E切换单位,脚本也是相同的
PID 进程 ID(Process ID)
USER 进程所属用户
PR 调度优先级(priority)
NI nice值,优先级调整值(nice)
VIRT 虚拟内存总量(Virtual Memory)
RES 常驻内存大小,也就是实际占用的内存(Resident Memory)
SHR 共享内存,如果两个进程共享内存,RES 会包含 SHR,但总占用不会重复计算。(Shared Memory)
S 状态(State),共5种,R=运行 (running),S=休眠 (sleeping),D=不可中断睡眠(uninterruptible sleep, 通常等待 I/O),T=停止或跟踪 (stopped/traced),Z=僵尸 (zombie)
%CPU 进程 CPU 占用百分比,100% = 单核 CPU 全用,双核系统 1 个进程理论最大 100% × 核数
%MEM 进程占用物理内存百分比 %MEM = RES / 总物理内存 × 100%
TIME+ 进程累计占用 CPU 时间(总时间,不是实时占用)格式:分钟:秒.百分之一秒
COMMAND 进程启动命令名或完整命令行。默认显示命令名,按 c 键可切换显示完整命令行(含参数)
如果在top界面按下F,则可以设置显示的字段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