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的ORM 框架发展了很多年,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相信大家的体会比我还要深,到底这是什么什么呢?我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大家看看对不对?
1)语义表达的双重性
一个Java Bean 的定义,只能表达一种语义,就是与其它相关的Java 类相互协作实现一项特性,通常用于数据的载体,但不能表达数据库交互时的SQL 的语义,两种内存的语义差异很大(例如:Java Field 在数据库中映射为Column,一个Column 可以进行排序、算术运算、比较运算等),很难通过Annotation 进行描述,除非Java 中增加新的特性,用于描述一个Java Class 的多重语义。既然一个Java Class 无法满足双重语义的描述,只能新增代码进行定义和描述,此时又出现重复代码和变更的一致性,通过Maven 或APT 形式生成,也会存在每次变更后,都需要重新运行任务,才能正常使用,使的开发过程变得更糟。
2)语法一致性
Java 语法与SQL 语法从语义上说基本是一致的,但表现形式不一样,例如:Java 中逻辑表达式:a && b或者a || b,而SQL 中则是a AND b或者a OR c,两种类型表达语义上一致,但语法上不能直接互换。同时,也无法Java 对语义的解析和执行过程进行干预,也就导致了Java 的表达式无法直接转换为SQL 表达式,只能以字符串的形式进行拼接,通过对字符串拼接过程进行抽象和封装,形成一系列API,这也就导致了简单的表达式变成若干Java 方法的嵌套,严重影响了代码的可理解性。
ObjectiveSQL 完美的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通过Java 代码的动态生成和Java 运算符重载等特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发起挑战:
从人联网走向物联网和智联网,从B端走向B+C端,AI+云,将为数字经济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接口。
正如昨天峰会上介绍:
超级大脑的本质就是:“智能驱动,连接一切”。技术核心是基于智能感知、智能交互、智能决策。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要把云、边、端三方面做好。
云端负责AI服务的供给,边即边缘,是作为云和端的适配和中间件,能够有效利用云端的计算资源来服务客户端。
云边端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得到各界认可,更好的形成了云生态,更利于云的发展。
个人理解,超级大脑应该就是各行各业在从传统升级到数字时代所需的智能操作系统。
昨天的峰会上,Pony解释了下:“可以将‘超级大脑’看做一个让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智能操作系统,AI能力将依托‘超级大脑’随时随地被灵活调用”,“打造智联网的初衷,是希望帮助企业和政府建立自己的“超级大脑”,并为工业、零售、金融、医疗等各行各业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而要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操作系统,目前最合理的技术手段除了云计算,实在找不出其它的技术能方便快捷,部署简单,安全可维护的方法了。
人工智能作为软件,必然需要云端的服务器来支撑其应用到每个端去,而每个端的任务同样也需要辅助设备的补充才能实现更加丰富多彩,贴近生活,体验感良好的功能或服务。
“AI in All”,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去解决信息孤岛带来的弊端,让生活更加高效,让办事从“跑跑腿”变成“动动手指”,何乐而不为?很期待这一刻能快些到来。
AI只是技术,应用到场景上,还得需要各种各样的互联的设备,然而并不说所有的设备都需要充当AI的承载着,集中到云端才是合理的。
至于云计算在助力AI成为超级大脑的过程中,我觉得腾讯这次宣布的消息是很有诚意的:
据腾讯云总裁邱跃鹏昨天的发言:
腾讯云CVM多款产品降价,AMD标准型实例降价30%,搭载英伟达P40卡的GPU机型GN8在西南地区降价20%,为批量计算量身打造的离线计算机型降价50%。
同时,CDN官网也全线降价,最高降幅达20%,西南区(成都、重庆)数据库全线产品降价30%,COS存储西南区(成都、重庆)降价24%,低于行业均价33%,达到全球最低价。
更劲爆的是,还宣布数十种AI应用服务将能够全部免费接入。
有了ai.qq.com的全面对外开发,有了各种云设备和云服务的福利政策,我觉的超级大脑不再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