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后续的问题,从我的上一篇文章。
在创建这样的mppm模型时:
Str <- hyperframe(str=with(simba, Strauss(mean(nndist(Points)))))
fit0 <- mppm(Points ~ group, simba)
fit1 <- mppm(Points ~ group, simba, interaction=Str,
iformula = ~str + str:id)
使用anova.mppm进行似然比测试表明,交互作为一个整体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也想测试:
我知道我可以为每个id建立单独的ppm模型来测试每个id的显着性,但我不确定这是最好的方法。另外,我不认为带有每个Strauss交互参数p值的“摘要输出”可以用于与参考级别的两两比较。
任何建议都是非常感谢的。
谢谢!
发布于 2022-01-03 01:13:20
首先,让我解释一下,对于吉布斯模型来说,可能性是难以解决的,所以anova.mppm
进行的是调整后的复合似然比检验,而不是似然比检验。但是,您基本上可以将其视为基于偏差差异的似然比检验。
我知道我可以为每个id构建单独的ppm模型来测试每个id中的显着性,但我不确定这是最好的方法。
这是适当的。使用ppm
将Strauss模型与单个点模式相匹配,并使用anova.ppm
测试Strauss交互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引入一个新的分类变量(因子) f
,它将要比较的两个组分开。在您的模型中,将术语f:str
添加到交互作用公式中;这将给出另一种假设。除了在交互公式中包含术语f:str
外,null和alternative模型是相同的。现在应用anova.mppm
。就像所有的方差分析一样,这是一个双面检验.对于单边试验,在拟合的替代模型中,检验f:str
系数的符号.如果它有你想要的符号,在相同的p值下报告它的重要性。否则,报告为非显着性。
这还没有得到支持(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软件上)。
恭喜你,你已经达到了现有方法的极限!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70553196
复制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