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难理解这两种设计模式。
你能不能给我一个上下文信息或一个例子,这样我就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想法,并能够映射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谢谢。
发布于 2019-03-19 16:50:04
访问者模式允许您在不更改类的情况下向类添加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对象,您在一个位置/类中保持相同的行为,而(可能)对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实现。在处理单个类(访问者)时,可以扩展或更改多类型对象的行为。当您想要扩展不受您控制的类的行为时,无需包装或扩展它们,这也很有用。
在访问者中,行为的驱动程序基于执行操作的对象类型。
解释器模式可以用于领域问题,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句子来表达。然后,通过解释这些句子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得到一个输入,我们可以理解(解释)它,然后根据输入的解释/分类来实现某些行为。
在翻译中,行为的驱动因素是基于输入是什么,输入的解释/分类。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55212585
复制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