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问答首页 >什么是典型的公会规模?

什么是典型的公会规模?
EN

Software Engineering用户
提问于 2020-01-28 22:25:17
回答 1查看 420关注 0票数 1

在我工作的地方,我们遵循一个基于scrum的规模化敏捷过程,我们已经根据我们的文化和需求进行了修改。我觉得我们缺少的一件事是允许利益团体成员之间的信息自由流通的行会。

我想为软件工程师建立一个协会,但我发现的大多数信息都围绕着狭隘的主题(例如:前端、性能、自动化)建立了协会。考虑到我们技术人员的规模(300人左右,1/3是软件工程师),我担心,选择这样的特定主题,我们会有太小的行会,从而破坏了让人们进行交叉授粉/广泛分享的目的。

所以我的问题是,什么是一个典型的公会规模和一个必然的问题是,一个公会的范围是否应该调整,以达到这个规模?

EN

回答 1

Software Engineering用户

发布于 2020-01-28 23:27:16

术语“行会”似乎起源于关于Spotify使用的方法的讨论。规模敏捷框架将这一概念称为“实践共同体”,但这个术语并不是SAFe - 最初是在1991年提出的所独有的,也不是软件开发所独有的。

考虑到你的组织规模为300左右,其中大约100人是软件工程师,这感觉就像一个“软件工程”协会或实践社区太大了。如果你想在参与者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可以考虑邓巴数 --他们的想法是,人们只能维持大约150个稳定的人际关系,如果你考虑到一个人在工作之外的关系、他们参与的团队以及实践社区,你很可能在推动这些认知极限。

如果你不想建立关系,我想知道建立一个实践社区是否合适。例如,像午餐和学习这样可能交叉角色的话题可能是合适的,但也可能有其他的选择。

票数 5
EN
页面原文内容由Software Engineering提供。腾讯云小微IT领域专用引擎提供翻译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softwareengineering.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04406

复制
相关文章

相似问题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