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双缝实验的建立非常简单,解释也很简单,但它是衍射和干涉的一个例子,两者都不是用传统的射线跟踪来模拟的。
使用纹理呈现结果的近似是很简单的,但这需要事先知道结果应该是什么。对于任意设置,在预先不知道狭缝的数目和排列的情况下,是否有任何现有的算法来模拟这种效应,以便生成正确的结果图像?
如果不是,为了准确地产生这些效果,一个模型需要包括哪些内容?射线追踪能适应于使用携带更多信息的射线吗?还是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
发布于 2015-08-06 22:12:49
事实上,增加射线示踪剂使其能够模拟波效应是可能的。论文增强光场绘制波效应描述了一种方法。总之,他们引入了一个叫做增广光场的框架,允许他们用基于射线的表示法来模拟波浪效应。在这一框架下,射线除了具有正辐射外,还可以携带负辐射;直观地说,携带负辐射的射线可以从由于干扰效应而无法到达的表面“减去”光线。
我没有亲自实现它,也不能说明它的实现复杂性,但我相信它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https://computergraph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90
复制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