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持续集成代表了软件项目敏捷的(几乎)强制性要求。没有CI,就不可能有持续的交付/部署。
但是CI可能面临可伸缩性的挑战,参见如何对大型项目/团队进行持续集成?。
在多个较小的预集成分支上拆分工作将允许这些分支上的工作变得敏捷,但是这些预集成分支的合并需要处理。这将是大规模的、不可预测的合并,很难规划并整合到敏捷框架中。在实际执行合并之前,我们无法真正判断是否需要2小时、2天或2整个冲刺才能完成。
那么,如何才能将敏捷方法应用到拥有1000/1000名开发人员的大型整体软件项目中呢?
发布于 2017-03-03 12:50:13
那么,您将无法将敏捷方法应用于大型团队。通常的原则之一是在比萨团队工作(少于10个人,他们可以一起分享一个大比萨饼),因为敏捷过程所提倡的形式主义使得它很难适用于一个大型团队,信息会分散,有些会在人群中丢失。
因此,在考虑CI系统之前,您必须检查您构建的软件周围的组织。
这主要需要以较小的独立部分重构一个大型项目,这可以是单独的软件(您将采用微服务的方式),也可以是软件中的体系结构设计,其中一个类/对象/库提供给一个小团队。这个团队必须记录它的服务输入和输出(服务合同/服务导向)。
一旦完成这一任务,您就可以将每个独立部分的责任分配给一个较小的团队,该团队将能够应用敏捷过程。
这可能解决了CI/CD问题,分割代码库将允许每个团队遵循自己的进度,只要它的接口是正确的版本,并且输入/输出是为某种类型的调用而固定的,您可以使产品的某些部分保持先前的行为。
主要的缺点是来自每个部分的服务契约必须在使用的版本之间兼容,这需要依赖系统知道哪个部分在放弃未使用的API版本之前使用哪个版本的内容。这就带来了打破改变的问题,而且通常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仔细的横向规划。
发布于 2017-03-03 15:26:33
我们从一个大型的、单块的后端应用程序,到100年代的devs开发到基于码头的微服务,使用ansible和类似的DevOps fluff进行部署。下面是关于这个过程的一些注意事项:
现在,您的每个团队都应该更小,并且在编写它们的代码时不要过于担心其他的代码。您在这些中间库中进行的测试应该包含来自外部调用方的回归,内部代码是您的责任。显然,如果中间库需要更改,或者您的测试告诉您不再遵守API规范(这种情况可能也会发生),那么您需要开始使用这些API与其他团队(S)交谈。
一旦您感到满意,就可以尝试将这些中间库替换为HTTP调用,而不是进程内调用。一旦完成,你实际上可以把你的大型应用分成真正的、更小的部分(它们可能仍然不是“微”服务,而是更小、更易于管理)。此外,它们至少属于一个特定的领域,也有一个清晰、定义良好的API,其他人(包括新的微服务,大部分不使用遗留的大型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它来获取他们的数据。
发布于 2017-03-03 17:37:35
是的,把更大的团队分成更小、更敏捷的子团队显然是必要的。但是,在更大的团队层面上,做整体表现还远远不够。
有了高度可伸缩的CI系统,即使是非常大的团队也有可能在单个主分支中使用基于主干的集成,从而完全避免与其合并相关的中间集成分支和未知/风险/延迟/成本,否则这将成为影响子团队的严重障碍。请参阅如何对大型项目/团队进行持续集成?
有了这些障碍,子团队才能真正充分利用敏捷技术,因为它们都在同一个页面上,并且受益于CI方法的所有优点。
这种办法同样有效:
注意:实际的SCM存储库是不相关的,它可以是作为一个单独管理的repos的任意组合,分支一词仅表示存在于该组合中的任何物理/实际回购分支的公共逻辑表示。
https://devop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67
复制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