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GIS与Climate公众号交流群中看到群友分享的这个数据集,感觉好像很不错的样子,分享给大家。 数据来源于王晓磊老师的主页,示例如下,点击https://quotsoft.net/air/即可跳转查看和下载。 本站提供 1.中国空气质量历史数据下载(2014/05/13以来) 2.北京市空气质量历史数据下载(2013/12/06以来) 3.中国气象历史数据下载(1942/07以来) 4.欢迎各种分析、研究 空气质量数据类型包括 全国空气质量数据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每日更新。 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北京市环境保护检测中心网站,每日更新。 气象数据要素包括气温、气压、露点、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 气象数据来自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NCDC),每年不定期更新
一、requests模块从网站获取数据 想要爬取天气的第一步是使用python的requests模块获取网页数据。 utf-8' #防止中文乱码 code = req.status_code #返回状态,200代表ok #print(code) 中国天气网的数据比较简单 ,可以不用传header ;再简单一些,超时数据也不传,只传入一个url地址。 这时我们获得了想要的数据,可以用 print(req.text)查看获取的数据结果。 如果requests.get()得到的是一个json数据,也可以使用req.json来解析数据。 二、使用 bs4 的 BeautifulSoup 类解析数据 Beautiful Soup 是一个可以从HTML或XML文件中提取数据的Python库.它能够通过你习惯的转换器实现惯用的文档导航,查找,
领8888元新春采购礼包,抢爆款2核2G云服务器95元/年起,个人开发者加享折上折
一般的APP都是通过获取server端的数据来更新UI。从server获取到的数据能够是Json。它的数据量要比XML要小,这里解析中国天气网上获取的数据,尽管已经不再更新了。但用来学习还是能够的。 为了方便我直接到数据通过txt保存到本地,它的数据能够通过这个页面获取:http://m.weather.com.cn/data/101280601.html 文件夹结构 事实上解析也非常easy。 创建文件保存Json数据时不能有换行 下面是错误的。 ","index_ag":"极易发"}} Demo下载: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deng0zhaotai/7741419 add 2014.09.20 获取天气网数据信息 www.weather.com.cn/data/cityinfo/101280601.html http://www.weather.com.cn/data/zs/101280601.html 天气图标下载 中国天气网城市代码
区气象局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围绕旅游服务需求开展深入交流,强化信息共享沟通交流机制,将气象云服务网列入区智慧旅游数据资源库中,进一步提高旅游气象服务能力;开展六盘山避暑旅游“国家气候标志”品牌认证工作, 区气象局加强旅游景区观测站网布局,通过利用现有的2000多个观测站点优势,配合遥感中心形成空地一体的监测格局,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气象服务网开发及投入运行;围绕沙坡头、沙湖、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景区开展气象景观和旅游气象指数等预报方法研究 同时,区气象局强化旅游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面向旅客发布预警信息,提高沿黄河、沿山及旅游旺季信息发布实效和频次,加强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和演练,确保游客安全。(中国气象报社) ? ?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上,需要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之外,向美好生活要动力,培育更多主客共享的生活场景。 只有投资者、创业者和市场主体真正认同主客共享的旅游发展理念,并在商业实践中持续创新,游客才能感受家国天下的价值,才能触摸人间烟火的温暖。
自问自答的问题,缘起是因为数据挖掘入行不久,一直上拉勾网看各种公司的招聘JD,人工看一方面是时间很消耗,更严重的是抓不住重点,最近刚好入手python爬虫,试图简化这部分工作。 blob/master/python34/spider 分词https://github.com/lichald/python/blob/master/python34/wordcut 样本规模,:拉勾网20151020 即使排除拉勾网base在北京中关村地利优势和3W咖啡的线下优势,北京的数值依然是遥遥领先。 2.公司如何定价员工的工作资历? ? 数据服务是这行里面的默默无闻的耕耘者,有很多新兴企业,提供数据服务,也是通过高新来吸引人才。电商、O2O、文化(主要是视频)、广告、金融几个行业对数据挖掘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相差无几。 可以理解企业在发展到150-500人之前,15K以下的数据挖掘即可满足需要,但在之后数据量的膨胀导致数据的价值陡增,对于21K以上的中高级人才产生巨大的渴求。
5G网络提供的移动宽带网,还能够支撑天气实景视频直播的实时回传和共享,满足短临预报业务、人影业务、防灾减灾业务、气象公共服务和观测场实景监视等需求。5G能使气象通信能力大幅提升。 而在5G网络下,雷达数据实时传输,不仅能摆脱专网束缚,甚至还能共享到移动端,让秒级传输从“有线”变为“无线”。 全球气象界都开始思考如何迎接5G时代。 据了解,双方将加快推进偏远站点、移动/车载站点、灾区应急指挥车的5G网络建设,保障气象数据和天气实景视频直播的实时传输共享。 5G可实现真正的大数据共享,融媒体也将成为大数据的直接受益者,基于5G传播的融媒体新平台是5G技术的承载者,同时也是气象为民服务的大平台。 ? 《艾媒咨询》. 14、《百度百科》 15、《中国气象新闻网》.
2021年8月19日,民航局空管局民发布《民航气象信息共享与服务工程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主要投标标的: 项目背景 我国的新一代航空气象系统与中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中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 而本期工程建设的航空气象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就是我国新一代航空气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目标 本工程以民航飞行气象情报交换核心业务、气象信息共享和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导向,应用私有云计算、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技术,与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和气象中心工程衔接,综合利用行业内外各类信息资源,建设全国民航气象信息共享与服务的统一平台 ,以满足飞行气象情报交换、气象信息共享和高度自动化、可定制化的航空气象专网智能服务的需要,实现“整合资源、共享信息、统一服务”的总体目标。
腾讯游戏联合马蜂窝打造“城市文化之旅” 点亮中国文旅足迹 近日,马蜂窝旅游网携手腾讯游戏打造了一条中国城市文化之旅主题站——“行走城市,发现中国故事”。 根据协议,双方以“开放合作、共建共享、注重实效、稳步推进”为原则,在气象与旅游信息共享、旅游安全气象风险防控、智慧旅游气象服务、开发气象旅游资源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来自多地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科技公司、文旅融合标杆、行业资本、网红新零售企业、网红IP等各领域的意见领袖、工匠典范,以及近千名旅游行业嘉宾,围绕5G数字时代,文旅行业需要什么样的IP、如何实现这些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现代图书馆开启了“智慧进阶”之路。 科技驱动也要以最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融入我们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和新中国成就的当代文化,打造出真正让人民共享的文旅IP。
北京时间 6 月 6 日,外媒路透社发文报道称 FaceBook 承认与至少四家中国科技公司有数据共享协议,美国情报机构认为这会构成国家安全威胁,FaceBook 已经接受相关审查。 ? 包括这四家公司在内的全球约 60 家公司先后与 FaceBook 签署协议,以便获取用户数据并重新为其用户创建类似 Facebook的体验。 昨天,纽约时报已经报道了这一事件,当时 FaceBook 对此否认并表示数据访问只是为了让用户能适应移动设备上的账户功能。 FaceBook 称目前超过一半的合作关系已经停止,并将在本周晚些时候与中国这四家厂商结束协议。但是对于参议院商务委员会关于数据共享和隐私泄露的质疑和调查,扎克伯格尚未回应。
来源 | 悲了伤的白犀牛 图片来源 | 视觉 前不久,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宣布共建共享5G网络,而去年早些时候,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经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共建共享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尤其是5G网络标准实现了统一,这更是扫除了网络共建共享的最后障碍。 共建共享就是终点了吗?远远不是!在提升基础资源利用率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止境,下一步将是什么?异网漫游! 那什么是异网漫游呢? 由此,可以形成"边远农村一张网,城市两张网"的5G网络建设格局:移动广电共建共享700M,移动自建其他频段,整合在一起。电信联通分区域共建共享,共享频率资源,热点区域可以采取共同出资共建共享方式。 另外一个就是运营商的意愿,这就分两种意见:电信联通肯定是愿意实现异网漫游的,一是因为他们的5G网络规模更小,自然愿意和网络规模更大的中国移动共享网络资源;二是他们的用户规模更小,中国移动的用户规模更大,
意味着人工采集气象数据成为历史,气象人迎来了智能化的未来。与此同时,与中国相距约八千公里,跨过七个时区的德国也在马不停蹄地抓紧本国地面气象观测系统自动化建设。 (图2:德国气象局总部) 纵观全世界范围内,德国是最早发展气象事业的国家之——德国连续气象数据记录可追溯到1881年。 1900年,德国开始建立气象数据观测网。 1970年,气温数据的采集频率由每天四次提高至每小时一次。 1977年第一颗欧洲气象卫星发射并投入使用。 1982年,风向风速数据采集频率也提高到每小时一次。 1985年,德国气象雷达网建立。 1986年,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EUMETSAT)成立,卫星气象数据得以共享。 1989-1992年,云高、降水、能见度、气压、湿度、日照时长、地表温度数据采集频次均提高到每小时一次。 可以想象的是,在未来的第三阶段,在气象观测网全面实现自动化之后,德国气象的发展重点一定围绕着完善预报系统、精进算法、提高预报、预警时空精度、准确率等方面。
(腾讯科技) 贵阳:签订智慧气象+旅游协议 打造行业服务标杆 2019年12月30日,贵州省贵阳市气象局与新气象(北京)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智慧气象+”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将在防灾减灾、全域旅游等方面开展合作 同时,贵阳市气象局还及时提供贵阳旅游景点的实时天气监测数据、实景产品和气象科普产品。 (中国气象报社) 广州南沙天后宫启动五项智慧旅游项目 今后到南沙天后宫旅游,旅游导览、购买文创周边产品、买咖啡饮品,将更加智能化。 据悉,本次启用的智慧旅游项目包括智能机器人饮品站、哈啰出行共享便民车、景区语音导览、“能量加油站”自助现磨咖啡机、妈祖文创自动售货机等。 巴中积极探索“以商建厕,以商养厕”新模式,在景区、乡村旅游区推行“景村共建共享”“景民共建共享”等模式。(四川新闻网) ?
1.4.1 中国海洋卫星数据服务系统2 气象数据2.1 全球气象数据2.1.1 WorldClim2.1.2 Applied Climate Science Lab2.1.3 Climate Data 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1979-2018)2.3 空气质量数据2.3.1 绿网2.3.2 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2.3.3 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历史数据3 土壤土地数据3.1 土壤属性数据 7.2 共享单车数据7.2.1 Bike Share Data Systems7.2.2 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7.2.3 摩拜杯算法挑战赛7.2.4 摩拜共享单车2017年8月数据集7.2.5 ttbike-spider7.3 2.2 中国气象数据 2.2.1 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1979-2018) 网址:https://data.tpdc.ac.cn/zh-hans/disallow/8028b944-daaa -4511-8769-965612652c49/ 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1979-2018)是我国学者结合多种在分析资料所得气象数据。
发展仍面临三重困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认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技术和信息依赖性,由于我国大数据产业起步滞后以及基础条件不够成熟,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困难也日渐显现。 其中一大难题便是,信息壁垒降低了大数据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大数据产业发展必须实现数据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共享,如果数据不开放、不共享,数据整合就不能实现,数据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需从四方面优化产业政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梅宏表示,为克服困难,促进我国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应从以下四方面优化: 第一,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第三,加强大数据共享平台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在数据共享方面,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管理办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内容、程序、标准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网站,形成共享服务体系;在数据安全方面,应完善国家数据安全法律法规
CRA-40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研制计划 气候变化研究与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的关系十分密切,多变量、高质量、更精准的气象数据对理解气候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该计划为研究人员提供再分析资料研究的共享平台,以助于更好地提升再分析资料的应用与研发。 将MSU卫星数据作为同化资料输入再分析场中可有效提高平流层数据的真实性。 我国气象工作者也利用不同方法对多种再分析资料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做出评估。 在气象服务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再分析资料已不仅是气候变化的研究手段,更可以为各领域行业气象服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全球再分析与中国观测资料对比研究[M].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9. 赵天保, 符淙斌, 柯宗建等. 2010. 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全球变暖导致的气象灾害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决定了该区域气象灾害频发,是世界典型的“气候脆弱区”。 ,评估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社会经济风险及变化,研发灾害风险预估数据集和产品共享平台,全面提升不同温升情景下区域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与综合防范能力。 ,预估未来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运用海量数据采集和云数据管理技术,建立“不同温升情境下气象灾害综合可视化共享平台系统”,提供综合灾害风险地图可视化服务。 、专题服务等内容,其中资源服务可以下载项目最新研制的青藏高原数据集、关键气候变量以及区域气象灾害等数据,同时还可通过点击研究动态查看项目最新研究进展,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综合可视化共享平台系统概览 气象水文团队 团队网站:http://hydromet-zq.top
缘起是因为数据挖掘入行不久,一直上拉勾网看各种公司的招聘JD,人工看一方面是时间很消耗,更严重的是抓不住重点,最近刚好入手python爬虫,试图简化这部分工作。 blob/master/python34/spider 分词:https://github.com/lichald/python/blob/master/python34/wordcut 样本规模,:拉勾网20151020 即使排除拉勾网base在北京中关村地利优势和3W咖啡的线下优势,北京的数值依然是遥遥领先。 2.公司如何定价员工的工作资历? ? 数据服务是这行里面的默默无闻的耕耘者,有很多新兴企业,提供数据服务,也是通过高新来吸引人才。电商、O2O、文化(主要是视频)、广告、金融几个行业对数据挖掘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相差无几。 可以理解企业在发展到150-500人之前,15K以下的数据挖掘即可满足需要,但在之后数据量的膨胀导致数据的价值陡增,对于21K以上的中高级人才产生巨大的渴求。
此次活动由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主办。 孕育 观天测云 捕捉规律 为了掌握灾害天气运行和发生规律,尽早、尽准的预测灾害天气发生的可能,气象工作者利用空、天、地、海四基观测设备构建实时气象观测网,展开全方位的气象观测。 气象观测网可通过地面气象站、高空探测站、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海上浮标、人工观测等多种手段获取地面及空中的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能见度等海量气象信息。 技术人员采用大数据、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天气分析等多学科技术对气象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其中隐含的大气运行规律。 预报员基于观探测数据、雷达产品、气象卫星产品、诊断分析产品,综合分析当前天气形势,结合多种数值预报产品研判未来天气发展趋势,经过联合天气会商,最终制作出天气预报结论。
中国气象局影视中心的总工程师,在接受「我是科学家 iScientist 」的采访中提到:「在气象学的研究中,需要用物理来解释大气和海洋的运动,需要用化学了解物质的变化、需要用数学来统计和计算。 我国的天气观测网络已经形成了立体观测,根据中国气象局今年五月的消息,我国气象部门现有地面气象观测站 7 万多个,全国乡镇覆盖率达到 99.6 %,数据传输时效从 1 小时提升到 1 分钟。 ?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提供了各类公开数据 216 部雷达组成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网,成功发射了 17 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7 颗在轨运行,为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 2500 多个用户提供服务。 天有不测风云,AI 也测不准 根据近期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未来5年中国气象服务产业收入预计达到 3000 亿元人民币。 在这个方法中,降水预报被看作是一种由图片至图片的转换问题,并利用一种 U-net 结构的卷积神经网来实现预报目的。
轻量应用服务器(Lighthouse)是一种易于使用和管理、适合承载轻量级业务负载的云服务器,能帮助中小企业及开发者在云端快速构建网站、博客、电商、论坛等各类应用以及开发测试环境,并提供应用部署、配置和管理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极大提升构建应用的体验,是您使用腾讯云的最佳入门途径。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