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学习资源 | 来自NOAA的AI与环境科学学习资源(七)

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包括深层神经网络,DNN)在许多领域和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医药、自动驾驶、社交媒体、金融工业等。在私有领域,人工智能的准确性和可用性方面的惊人增长具有显著意义。人工智能在气象学和海洋学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直到最近,在环境科学领域只有很少的AI应用开发工作。 令人鼓舞的是,AI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在不断增加,而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其中包括预测技能。随着卫星数据的不断增加以及社会依赖的增加,将会持续改善预报准确率和精度。来自高分辨率卫星和传感器,一系列新传感器,以及物联网背景下新观测设备的数据不断增加。这些数据的增加将给这些数据的应用带来极大的挑战,AI已经成为潜在的解决技术。

03

脑洞从何而来?加州大学最新研究:有创造力的人神经连接会「抄近道」

万博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为什么有的人更富创造力?总能想到别人不会想到的东西,做别人想不到做的事? 最近,这个问题的答案被找到了:有创造力的人,大脑里的神经活动会“抄近道”。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像视觉艺术家或者科学家这类从事创造性工作的群体,在大脑不同区域的随机连接更多,因此更容易连接大脑不同的区域。 这种跳脱式的大脑连接方式,正是非凡创造力的来源。 实验过程 整个实验分为3个阶段: 首先是确定实验对象。 为了验证创造性与大脑连接的关系,研究团队将实验样本分为

01

兰大本科生发31篇论文引质疑,研究范围从改革开放到呼吸道感染,本人:我努力有错吗?

杨净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一个本科生,发31篇论文是种什么体验? 最近,一位兰大毕业生引发了热议。 本来是作为优秀毕业生回访报道,结果没想到反遭网友质疑: 31篇论文如何做到?为何大部分不是一作? 论文主题范围覆盖城市转型、新冠肺炎,合著者大多只合作一次? …… 知乎相关话题浏览量已达300万。 针对此事,本人最新回应:有证据自证清白。 目前学校也已经展开调查。 本科生31篇论文 事件的起因,是兰大就业公众号的一篇文章。 《出彩毕业生鲁玉宝 | 于夜深时,寻一抹星光》 文章称

03

我不建议硕士毕业后进高校“受罪” 不光是因为编制和收入…

前段日子,一位即将毕业的学妹在微信上问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去高校当老师可好?当时我第一反应是问学校是否给正式编制,学妹说是人事代理性质的,她说现在硕士研究生学历基本上都不会给编制了,除非是博士。 我当时就很纳闷,难道现在硕士学历真的不值钱了吗?想当年我们毕业那会,去高校当老师还是非常抢手的,可这才过去了几年,行情就变成了这样,难道真的应了那句话:本科遍地跑,硕士满大街。 所以,我不建议硕士毕业后进高校“受罪” 不光是因为编制和收入,虽然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高校、医院等单位也正在逐步取消编制,但

04

观点 | 国外学术组织遵守美国法律,再遇「审稿门」,我们应该怎么办?

AI 科技评论按,5 月 29 日,网络上曝光的邮件显示,由于美国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注册于美国的知名学术组织——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向旗下刊物提出禁止来自华为的员工担任审稿人或编辑的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引发了学术圈的动荡。之后,多名华人学者宣布退出 IEEE 编委。5 月 30 日,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宣布暂时中止与 IEEE 旗下的通信学会的交流合作。6 月 3 日,IEEE 发布声明,表示经与美国商务部沟通,华为及其子公司的员工可以参加 IEEE 出版过程的同行评审和编辑工作,「审稿门」事件告一段落。

02

百度网盘否认人工审核照片/ 嚼口香糖能减肥/ 80年代老歌唱崩硬盘...今日更多新鲜事在此

日报君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大噶好,今天是周五,还有几个小时就可以出去嗨皮啦! 在本周工作日的最后一天,科技圈还有哪些新鲜事值得关注? 一起来看~ 今日大新闻 百度网盘辟谣“人工审核用户照片” 8月18日,博主@边想爆出一组网络视频截图。图片显示,一名男子自称在百度网盘做兼职,并发布短视频展示了一些打过码的用户私人照片。 这名男子发布的短视频中还有疑似百度网盘线上审核工作的报名页面,以及百度网盘线上审核员报名成功通知。 此消息很快引起众多网友对自身信息安全的担忧。有人提出:审

01

腾讯&深圳大学“实战化”人工智能本科班迎来首届毕业生,超9成学生已落实去向

作者 | 刘冰一 编辑 | 陈彩娴 深圳有个人工智能特色班火了。 学生调侃这是个“疼班”; 教学模式“出其不意”; 在全网就业不景气的唏嘘声中,该班毕业生在半年前超九成就被“预定”了:超一半去了大厂,四成升入国内外高校,剩下的一成学生在等结果。 这可是在 2022 年,疫情冲击、企业缩招和应届毕业生突破千万人等因素集合的年头。 此班是由腾讯和深圳大学联合打造的人工智能特色班(“腾班”)。 “腾班” 是由腾讯教育和深圳大学联合打造的人工智能特色班,它所在的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创办于于 2018 年,创办

01

超越强化学习:生命启发的AI

构建自主的(即基于个人需求选择目标)和自适应的(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智能 体一直是人工智能(al)的圣杯。一个活的有机体是这种代理的一个主要例子,提供了 关于适应性自主的重要课程。在这里,我们把重点放在内感受上,这是一个监控体 内环境使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它保证了生物体的生存。为了开发具有内视 知觉的人工智能,我们需要从外部环境中分解代表内部环境的状态变量,并采用内 部环境状态的受生命启发的数学特性。这篇论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将控制 论的遗产与生命理论、强化学习和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相结合,内视知觉如何帮助 构建自主和适应的主体。

03

原创译文 | 埃隆·马斯克都在担心,具备感知力的人工智能会不会伤害人类?

导读:上一期了解了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相关介绍,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有感知力的AI的相关内容(文末更多往期译文推荐) 没有什么科幻小说比人工智能背叛人类的情节更能吸引观众。也许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让我们开始真正面对人类这个概念。 但是从HAL 9000到Skynet到西部世界起义中的机器人,对具备感知力的人工智能的担忧感觉非常真实。即使埃隆·马斯克也担心人工智能的能力。 这些担心有没有根据呢? 也许有,也许没有。 也许具备感知力的人工智能不会伤害人类,因为它比算法更能理解我们。虽然人工智能不断取得惊人

06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