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传递突变中的链接数组[石墨烯/python/graphql]

传递突变中的链接数组是一个包含石墨烯、Python和GraphQL的链接数组。下面是对这些技术的完善且全面的答案:

  1. 石墨烯(Graphene):
    • 概念:石墨烯是一个基于Python的GraphQL库,用于构建高效、灵活和易于维护的API。
    • 分类:石墨烯属于后端开发领域的GraphQL实现库。
    • 优势:石墨烯具有以下优势:
      • 灵活性:石墨烯允许开发人员定义API的数据模型和查询方式,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 性能:石墨烯通过使用高效的查询解析和执行技术,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 易于维护:石墨烯的代码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
    • 应用场景:石墨烯适用于构建各种类型的API,特别是需要灵活性和高性能的应用场景。
    • 推荐的腾讯云相关产品:腾讯云无特定产品与石墨烯直接相关。
  • Python:
    • 概念:Python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可读性强和丰富的生态系统等特点。
    • 分类:Python属于通用编程语言,可用于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数据科学等多个领域。
    • 优势:Python具有以下优势:
      • 简单易学:Python语法简洁清晰,易于学习和使用。
      • 生态系统丰富:Python拥有庞大的第三方库和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开发资源。
      • 可读性强:Python代码可读性高,易于理解和维护。
    • 应用场景:Python广泛应用于Web开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等领域。
    • 推荐的腾讯云相关产品:腾讯云云服务器(CVM)提供了Python的运行环境和部署支持,详情请参考腾讯云云服务器
  • GraphQL:
    • 概念:GraphQL是一种用于API的查询语言和运行时环境,旨在提供更高效、灵活和强大的数据查询和操作能力。
    • 分类:GraphQL属于后端开发领域的API查询语言和规范。
    • 优势:GraphQL具有以下优势:
      • 灵活性:GraphQL允许客户端定义需要的数据结构,避免了过度获取或不足的问题。
      • 性能:GraphQL通过单一请求和响应,减少了网络传输和数据获取的次数,提高了性能。
      • 强大的开发工具:GraphQL提供了丰富的开发工具和生态系统,使开发更加高效。
    • 应用场景:GraphQL适用于需要灵活数据查询和操作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多平台和多设备的应用。
    • 推荐的腾讯云相关产品:腾讯云无特定产品与GraphQL直接相关。

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的技术选择和推荐产品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榕树集-GPT Can Read

言归正传,我回头转念一想,之前用python爬pubmed半月刊,每周一览不也差不多吗? 链接如下: 不过半月刊内容后续还需要进行人工校对。 现在有了GPT,可以再更新一下,就有了今天内容。...还可以在底物和GS引入突变,并以恒定速度使任何部分底物拉动到任何方向。所获得轨迹可以在交互式方式可视化和分析。还可以使用相互作用频率分析比较多个仿真。...GS-SMD服务器可用于揭示底物展开机制以及突变在此过程作用。 ---- Title:SH2db, an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SH2 domain....Abstract:通过自组装网络把锂原子吸附在石墨表面,可以调节其电子性质,从而有利于各种应用。但是,锂原子在石墨表面的聚集趋势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计算验证了吸附锂原子稳定性。...我们通过计算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来探索锂掺杂石墨光学性质。我们证明,锂原子在石墨分布变化会导致EELS曲线不同峰值。

17230

科大少年班魔角天才,24岁MIT博士,石墨驾驭者曹原再度《Nature》双发

「魔角石墨」现身,一个物理世界隐秘通道被打开了 让曹原荣誉加身石墨,真是让人着迷一种物质! ? 单层碳原子石墨,比钢都强200倍!...石墨甚至具备让人惊讶光学性能,具有高透明度(可见光光谱97.7 %透射率)和优异电学性能,具有高电导率。...这一下子触及到了科学界盲区,物理世界一个隐蔽密室通道被偶然打开了!《物理学世界》杂志将魔角双层石墨超导态发现评选为「2018年度物理突破」冠军。...本次新论文虽然不是全新发现,但其重要程度依旧不容小觑。 论文一,作者提出了基于小角度扭曲双层-双层石墨(TBBG)高度可调相关系统,由两片旋转Bernal堆叠双层石墨组成。...看似曹原的人生一路开挂,可是他背后付出时间和努力也是非常人所能及。世人看到他,14岁读大学,20岁攻读MIT博士,22岁发现了石墨非常规超导电性,震惊世界石墨传导试验取得成功。

1.1K20

世界首个石墨半导体登Nature,中国团队为摩尔定律续命10年!

团队希望,能将石墨三个特性引入电子产品:1.坚固;2.处理很大电流;3.在无需加热和分离情况下就能工作。 在实验过程,团队想到了用特殊熔炉,在碳化硅晶圆上让石墨生长出来。...超高迁移率半导体 石墨缺乏固有的带隙。在过去二十年中,试图通过量子约束或化学功能化来改变带隙尝试一直没能成功。...SEG诞生过程 如下图(a)(b)所示,传统表石和缓冲层在密闭控制升华(CCS)炉中生长,其中3.5mm × 4.5mm半绝缘SiC芯片在圆柱形石墨坩埚在1 barAr退火,温度范围为1300...坩埚由射频源在线圈感应涡流加热,坩埚上有一个小泄漏,硅从坩埚逸出速率决定了石墨在表面形成速率。因此,生长温度和石墨形成速率受到控制。...上图(c)为SEG晶格特征性6√3×6√3 R30°衍射图(LEED),显示了SEG石墨晶体结构,以及SEG相对于SiC衬底原子晶体排列。在传统生产缓冲层样品没有丰富石墨痕迹。

34810

半个月3篇NatureScience,95后曹原3年8篇顶刊,网友:杀疯了杀疯了

在此认知基础上,曹原团队发现: 在魔角扭曲双层石墨(TBG),识别了具有对称性破缺缠绕相。 ? 具体而言,研究聚焦在了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相图,特别关注是超导相和正相中各向异性。 ?...更重要是,还为利用高度可调moir´e超晶格研究量子材料中交织相铺平了道路。 为何石墨也能发顶刊? 然而细看研究就会发现,在材料领域,曹原研究方向石墨,其实并不太受“待见”。 ?...比如,来自多伦多大学Lu Wang去年就发表文章,用鸟屎来作为原料之一合成多元素掺杂石墨,调侃石墨研究乱象。 ? 但为何曹原研究,就能轻而易举发Nature/Science?...因为,他确实开创了石墨一个新领域。...这个1.1°特殊角度就是所谓魔角 (magic angle),这种特殊石墨就是魔角扭曲双层石墨(MATBG)。 也就是说,他发现了石墨材料新特性:在经过叠加、旋转后,会变成超导体。

50050

曹原学弟周昊欣一天发2篇Nature,还是石墨领域,网友:中科大少年班人才辈出!

两篇都以手稿形式直接发表 与曹原研究魔角石墨不同,周昊欣主要研究是菱面石墨。...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电子科学系副主任于永强副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也表示: 相对于魔角扭曲石墨,晶体菱面三层石墨具有更好电子结构可调控性和超导特性。...这项研究展示了菱面体三层石墨门调谐范霍夫奇点,将电子系统自发铁磁极化驱动为一种或多种自旋(Spin)电子和谷(Valley)电子特征。...事实上,石墨超导问题,一直是业界关注重点。...之后,周昊欣前往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直博,师从UCSB物理系Andrea Young教授,专注于通过低温电测量研究石墨范德华异质结构电子相关性。

44720

海啸级后浪!“天才少年”曹原再次连发2篇Nature!

基于 “魔角石墨一系列发现,有望在未来应用到诸如能源、电子、环境科学和计算机产业等领域。 ?...图 | 2018 年 Nature 杂志十大人物封面图致敬 “魔角石墨” 研究(来源:Nature 在 5 月 6 日最新文章,第一篇Nature论文:“Tunable correlated states...他们采用了一种全新魔角石墨体系:基于小角度扭曲双层-双层石墨(TBBG),并以此制作了双栅极高迁移率器件投入实验,探求了扭转角度、外加电位移场和磁场对其性质影响。...2018年3月5日,《自然》背靠背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石墨重磅论文。这名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堆成约1.1°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超导效应。...2018年,曹原以22岁年龄入选了福布斯中国发布2018年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科技领域榜单,成为了入选者年龄最小一位。

31550

基于石墨神经突触为大规模人工神经网络铺路

美国匹兹堡大学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基于石墨神经突触,可用于类似人类大脑大规模人工神经网络。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数字计算几乎让各种形式模拟计算都过时了。...现在出现了一个新兴领域,称为“神经计算”,聚焦于受人脑启发计算化硬件设计。该研究团队采用碳原子二维蜂窝构型构建了基于石墨的人造突触。...石墨导电性能让研究人员能精确地调节其电导,这就是突触联系优点。石墨突触表现出优异能源效率,就像生物突触一样。...“我们提出了突触电子学全新设备概念,具有模拟特性,节能、可扩展,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研究人员说,“看上去,我们石墨突触目前满足了所有这些要求。”...由于石墨固有的柔韧性和优异力学性能,基于石墨神经网络可用于灵活可穿戴电子设备,实现了“互联网边缘”计算。互联网边缘是指传感器等能与真实世界接触计算设备。

25520

石墨可将硬盘容量提高十倍,剑桥在Nature子刊发表最新研究

最近,剑桥大学石墨中心研究人员发现: 石墨可用于超高密度硬盘驱动器,与当前技术相比,每平方英寸数据存储量可以从目前1Tb提高到10Tb。 这意味着容量提高了十倍啊!...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石墨怎么用于机械硬盘石墨怎么用于HDD HDD (硬盘驱动器)最早出现在 1950 年代,但它们在个人计算机作为存储设备使用直到 1980 年代中期才开始兴起。...最终给出数据密度也的的确确破了纪录,每平方英寸数据密度惊人地超过 10 TB。 网友:等待石墨成为主流 为什么又是石墨搞出了新闻? 有网友评论: 因为它是石墨!...电子工业永远难以捉摸元素,所有问题解决方案。 好吧,这解释的确简单粗暴。 还有网友表示:坐等石墨以后成为存储行业主流。...虽然在之前有很多石墨产品是在炒概念,但希望这一次不仅是概念,让我们期待石墨存储走进我们生活吧! 毕竟谁不想自己硬盘容量大10倍呢?

33820

曹原25岁,今天第8篇Nature

你没听错,就是那个石墨大神曹原,刚刚发表了人生第8篇Nature。 依旧是“一作+通讯作者”强势姿态: 这次距他上一篇Science只过了3个月。...被称为“石墨驾驭者”也不奇怪了。 那么这一次,石墨研究为何又能顶刊? 原来,曹原团队发现按魔角(1.56度)扭曲三层石墨,在超强磁场下仍能保持超导性。...曹原表示,三层魔角石墨超导电性可能是由一种可产生自旋三重态 (spin-triplet state)库珀对机制驱动。...实验,他们将三层石墨堆叠在一起,并将中间一层相对于外层旋转1.56度来制造MATTG;然后通过一块磁场方向与该石墨平行大磁铁不断加强磁场来测试MATTG超导性。...曹原等人认为,三层石墨可能是一种罕见自旋三重态超导体。 因为在自旋三重态下,超导材料暴露在强磁场时,库珀对两个电子能量会往同一方向移动,也就是相同自旋。

45230

95后博士生曹原连发两篇Nature,均为一作,网友:这才是真正后浪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石墨研究领域「巨浪」再次掀起!...此后,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希望研制出能在常温条件下实现「超导体」性能材料,但均以失败告终。 曹原贡献在于发现了让石墨实现超导方法。...聚焦「魔角石墨」研究新发现 曹原一直致力于石墨研究,此次背靠背连发两篇 Nature 文章,进一步介绍了「魔角石墨」研究新突破。...扭曲双层石墨可调谐关联态和自旋极化相。...在魔角石墨绘制扭曲角无序和朗道能级。 网友:这才是真正后浪 时隔两年,再次连发两篇《Nature》,25 岁博士生曹原,又一次回到了大众关注中心。 ?

37640

一天两登Nature,还都是一作!95后天才少年再次引全球热议,被称“海啸级”后浪

5月6日,在最新一期《Nature》上,96年出生“天才少年”曹原与其博导Pablo Jarillo-Herrero背靠背连发两篇Nature文章,介绍了在魔角石墨取得系列新进展。...时隔近两年,被称为石墨驾驭者、让原子厚度碳片层成为超导体博士研究生携两篇论文归来,再次双发《Nature》,也昭示了魔角石墨研究重大进展。...能让Nature两篇连发研究本身究竟有何魅力,在石墨领域得到了怎样研究结果,和文摘菌一起来看看。...2017年8月,曹原和他团队发现,原来石墨就可以实现超导,只需将两层石墨旋转到特定角度(1.1°)再进行叠加,就可以实现零电阻传导,即刻显现超导特性。...石墨"魔角"也登上了当时《自然》杂志十大人物特刊封面图。 曹原石墨驾驭者”这一称号,也由此得来。 再来聊聊“石墨”这种神奇材料。

44930

石墨成为芯片突破新希望

普林斯顿大学近期展示了一种石墨材质光学电容器,可以保证光学神经形态电路激光晶体管更加稳定地工作。 不过依然存在一些关键性差异问题使得人们现在还不能做出任何一款处理器可以像人脑一样去工作。...芯片中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电位移动或是峰电位来进行信息传递,峰电位是二进制,因此就必须在时域就进行对信息编码。...但是,冯·诺依曼结构芯片时钟频率是存在极限值,因此它被淘汰是早晚事,必须找到一种计算速度更快方法来进行替代。 有研究报告显示,将石墨加入到激光之中,可以加速计算。...石墨能够捕获光子,变成一种光学电容器。那么电容器就会以这样方法进行递增,激光也就可以以皮秒速度嗖嗖嗖地飙升。...光电子学,光导纤维和激光晶体管是实现这一理念理想方法,毕竟光子比电子移动速度更快。 自然科学报告最新消息显示,石墨电容器可以使得神经形态芯片架构与光电子完美地进行结合。

48350

清华NLP博士生在读期间狂发100多篇论文,这啥情况...

其实,关于用论文模板发文这件事,早在2020年,因为石墨随便掺杂就能发文章,就有学者故意在石墨掺杂鸟屎发文,以此来讽刺论文灌水现象。...自从石墨在2004年被发现以来,它就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传感器,晶体管,柔性显示屏,海水淡化,航空航天,新能源材料,电催化剂等等,只要你能想起来领域基本上都有石墨身影。...更神奇是,石墨甭管掺杂是吸电子还是给电子元素,结果都是催化性能好好好!!!...于是,你只要用不同石墨合成手段结合各种元素单掺杂,混合掺杂,SEM,XPS甚至同步辐射等表征,再加上电化学性能提升,提升一下意义,拔高段位,就能发表一篇文章。...最后,有人看不下去了,选择用鸟屎来作为原料之一合成多元素掺杂石墨,与常规合成方法比较性能并成功发表。作者证明了鸟屎处理石墨确实使石墨比非掺杂石墨更具有电催化作用。

1.1K10

亚1纳米制程晶体管,一个碳原子栅极厚度:清华重大突破登上Nature

最近,科学家们开始探索用于下一代电子产品二维材料,包括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石墨,以及两层硫原子中间夹一层钼原子组成二硫化钼(MoS2)。...底层是一片石墨,由单层碳原子组成;在它之上是一块覆盖着氧化铝铝块,使石墨和二硫化钼几乎完全分离,除了在更高台阶垂直侧有一个薄薄间隙。...研究团队巧妙地利用石墨薄膜超薄单原子层厚度和优异导电性能作为栅极,通过石墨侧向电场来控制垂直二硫化钼沟道开关,从而实现等效物理栅长为 0.34nm,与石墨层宽度相同。...通过在石墨表面沉积金属铝并自然氧化方式,该研究完成了对石墨垂直方向电场屏蔽,并使用原子层沉积二氧化铪作为栅极介质、化学气相沉积单层二维二硫化钼薄膜作为沟道。...在晶体管,当施加电场时,栅极开和关状态通常存在长度上差异,但在更大范围内,这种效应通常并不明显。

22020

亚1纳米制程晶体管,一个碳原子栅极厚度:清华重大突破登上Nature

最近,科学家们开始探索用于下一代电子产品二维材料,包括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石墨,以及两层硫原子中间夹一层钼原子组成二硫化钼(MoS2)。...底层是一片石墨,由单层碳原子组成;在它之上是一块覆盖着氧化铝铝块,使石墨和二硫化钼几乎完全分离,除了在更高台阶垂直侧有一个薄薄间隙。...研究团队巧妙地利用石墨薄膜超薄单原子层厚度和优异导电性能作为栅极,通过石墨侧向电场来控制垂直二硫化钼沟道开关,从而实现等效物理栅长为 0.34nm,与石墨层宽度相同。...通过在石墨表面沉积金属铝并自然氧化方式,该研究完成了对石墨垂直方向电场屏蔽,并使用原子层沉积二氧化铪作为栅极介质、化学气相沉积单层二维二硫化钼薄膜作为沟道。...在晶体管,当施加电场时,栅极开和关状态通常存在长度上差异,但在更大范围内,这种效应通常并不明显。

31130

曹原获奖了,不是他终于有资格获奖,是奖终于有机会颁给他

梦晨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石墨大神曹原除了发论文,又开始收割奖项了。...他刚刚荣获了2021年度凝聚态物理领域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麦克米兰奖(McMillan Award)。 这次获奖是为了表彰他在“扭曲双层石墨超导性和相关量子现象开创性发现和探索”。...曹原今年25岁,自2018年发现扭曲双层石墨超导性质以来,已经在相关领域发了8篇Nature+1篇Science。 其中仅今年就密集发表了5篇,人送绰号“石墨驾驭者”。...从今年发表几篇论文中可以看出,曹原研究领域已经从双层石墨扩展到了三层石墨。 麦克米兰奖有多厉害?...2020年获得巴克利奖正是曹原导师Pablo Jarillo-Herrero,获奖理由就是他与曹原共同研究双层扭曲石墨超导现象。 △曹原和他导师 或许曹原离巴克利奖也并不遥远。

41030

揭秘冬奥会“北京八分钟”里黑科技

▲冰屏“时空交换” 中国高铁、中国桥梁、中国“天眼”…… 中国智造成果让人目不暇接 ▲冰屏传递各行各业人们笑容 向世界喊出“2022相约北京” ▲凤凰展翅、龙凤呈祥 寄寓着对北京冬奥会美好祝愿 ▲...——“冰屏”研发团队负责人黄庆生 石墨智能发热服帮演员抗寒 “北京8分钟”北京时间昨日20时19分进行,现场气温为-3℃。...为了做好72名演员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了石墨智能发热服饰,来确保他们在穿着较薄演出服时不会被冻伤,还可以保证动作舒展。...石墨是一种超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特性,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了超薄透明石墨电热薄膜技术,用于智能装备制造,并在国外申请了专利保护。...【解读】 演员服装要求轻薄,能让他们灵活地做动作,同时,无论是排练场地还是平昌闭幕式现场,天气都很寒冷,石墨服饰可以起到很好保温、发热效果。

1.1K40

人类首次拍摄到电子固体画面,伯克利华人团队研究登上Nature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泽南 想要看到电子固体形态,还得靠石墨。 电子是带有负电亚原子粒子,是构成物质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轻,自旋速度很快,通常会被束缚在原子内部,然而它也可以「形成固体」。...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874-9 为了制造维格纳晶体,王枫及其团队构建了一个由包含两种半导体原子——二硫化钨和二硒化钨薄层组成结构...这张石墨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显示,维格纳晶体——一种电子蜂窝状排列已经在其中分层结构内形成。 在电子被安排进位置以后,该团队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维格纳晶体。...因此该团队在半导体双薄层顶部又添加了一层石墨,维格纳晶体存在略微改变了正上方石墨电子结构,这种现象被显微镜获取。人们获得图像清楚地显示了底层维格纳电子整齐排列。...「能够在这样系统上操作扫描隧道显微镜,我认为是一个伟大进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 Carmen Rubio Verdú 说道,她表示相同基于石墨方法有望使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探索很多其他有趣物理现象

28120

清华团队率先抵达摩尔定律最后节点,0.34nm栅长晶体管研究登Nature,打破斯坦福纪录

该团队以单层石墨作为栅极,打造出一种“侧壁”晶体管,创下了0.34nm栅极长度纪录,这项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Nature。...比碳纳米管还薄单层石墨片可以。它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大小——0.34nm。 为了制造这种晶体管,研究人员重新设计了晶体管结构。...△ 侧壁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首先将石墨沉积在二氧化硅基底上,再在石墨表面沉积一层金属铝。虽然铝是一种导体,但研究人员让它在空气中放置几天,表面形成氧化铝。...这样石墨下面是二氧化硅,上面是氧化铝,与上下层都绝缘。 然后,研究人员沿着铝边缘向下蚀刻到二氧化硅层,露出石墨边缘,以此作为只有一个原子厚栅极。...参考链接: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323-3 [2]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22/03

36020
领券